牛年留下的疑惑

2010-09-21 03:22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10年1期
关键词:牛市楼市涨幅

飘 渺

2009年是农历牛年,从趋势来看,大盘符合整体强市的“牛市”特征。不过。仔细回顾这一年的交易,可以反省的地方非常之多。

股市:看不见的牛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一个事实:当资金如潮水一般涌入市场的时候,资产价格不可能不被波及。问题是,信贷资金能有多少,直接或间接地进人股票市场?

基于此,敢在上证综指1664点~1700点附近,以接近满仓的持仓比例入市的机构,其实不多。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现象:2009年上半年,市场成为“资金市”,在多数人的置疑声中,股市一步一步地登上了2600点。2009年5月的统计显示,不少专业机构仍是轻仓(甚至空仓),但不少个股,已经从底部爬出来了(股价升幅到达一倍至两倍左右)。此后直至“7·29”的天量出现,多头方才止步。

年初所有赌空的观点,如“上证将跌至1100点”,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牛市渐露峥嵘,空头已经发现,对于市场的“方向”判断失误。

从数据看A股,2009年其实是“牛年牛市”,但在指数上,却几乎完全不能体现的“牛市”——根据相关统计,至2009年12月初,个股方面,股价完全超越上证6124点的股票超过800只,占比65%;但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80%左右。

其中,直至12月12日的收盘数据,上证50的实际涨幅为60.16%;沪深300指数涨幅95.55%;中证500指数涨幅131.93%;这也说明,有一半以上的个股,主要是小盘股,基本上走出了2008年上证指数最高累计跌幅深达72%的熊市。“大象无形,大道无名。”市场的顽强以及自身的修复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楼市:牛中之牛

楼市与股市,谁走得更强?

以涨幅而论,股市涨幅超出楼市一倍以上,但股市是在“史无前例”的大幅暴跌之后,所产生的触底反弹;楼市则不同,楼市平均涨幅尽管只有30%,但楼市是创新高的态势,且有3~6倍的资金杠杆。因此,2009年楼市的炒家,盈利应在一倍至两倍之间。开发商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此外,楼市多头主力,狂炒地皮;特别是央企和商银的加入,令“地商”普遍有翻番的业绩,土地供求被打破;“地王”司空见惯,楼价水涨船高。

资产价格的坚挺,是资本市场最好的基本面。如果我们说2009年对于股市而言,属于“看不见的牛市”,山不显山,水不露水。那么楼市则不拟股市那么含蓄,楼市走的“牛气冲天”,涨势“嚣张”,炒作“露骨”,豪宅价格,新高不断。一手楼坐地起价,二手楼风生水起。

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09年年末,一线城市的楼市销售业绩,同比是下滑的,这说明开发商手上的可供入市的楼盘,几乎全在炒家的手上。而新的楼盘,由于各方均看不准来年楼市的大趋势,则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事实上,楼市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大的投资区域,2009年上半年与下半年,评论完全反向。而下半年楼市强劲的表现,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倾斜。

期市:杀“猪”过年

由于美元的持续低位,今年期货的多头风险相应较低。股市上楼,楼市也上楼,商品期货趋势几乎相符。

与以上两个市场不同的是,期市是双向交易,尽管期货多头的浮盈远远高于股市与楼市,但持仓与成交,并不完全显示在价格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期市每天均能不断刷新“历史天量”。因此,既出现了黄金突破1200美元的特大新闻事件,也出现了大豆的单边牛市。

在个别品种方面,2009年的日成交,超过2008年一周的成交量,超过2007年一个月的成交量。在小品种方面,粮价,以及橡胶,均出现局部夹仓的单边结算,“小品种大输赢”、“大品种小输赢”、“大波段小输赢”、“小波段大输赢”——年之中,反复、交替地出现;在全球公认的大品种方面,比如原油的成交相当活跃,涨跌互现;而在小品种方面,比如有色金属,如铜的交易,同样如此,价格趋势明显。

因此,2009年的机构,无论在何点位,只要你敢于不断加仓,无论多空,也不问方向,你均有较大的“控盘”并且“不断盈利”的机会;所谓“牛能赚钱,熊能赚钱,猪不能赚钱”,正是2009年商品市场最佳的评语。

债市:牛年走熊

“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2009年全球债市,稳中有跌,乏善可陈。债券衍生品市场,成交萎缩,不少品种常年没有成交。

债市的低迷,缘于自2007年起始的“次贷危机”,以及此后的流动性非常规的债券扩容。债券是“去杠杆化”的牺牲品种之一,2010年恐仍难有起色。

2009年,在处置“有毒资产”方面,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汇丰控股(00005,HK)的“12配5”的供股方案。该方案实施前后,汇丰控股股价从最低33港元,最高涨至98.25港元。不过,从年尾的表现来看,汇丰控股的资产质量,远未达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相对于股市,我国债市走的很“熊”,而且,短期之内似无任何机会。但这正是交易市场的“规则”之——“凡有声音的地方,一定没钱。”

2009年,债券收益曲线的下滑,也使得债券型基金业绩普遍下降。据相关数据,截至12月11日,可比的83只普通债券型基金(均成立于2008年12月31日前)中,有13只全年业绩为负,83只债券型基金(债基)全年平均业绩为4.51%,与2008年债券型基金6.81%的平均业绩相比,平均业绩下降了33.8%。“债基”资产规模的缩水,83只债基的总资产净值已经降至1105.79亿元,净值减少六成左右。在债券市场,这是正常的市道:一花开,必有一花败;有入涨,必须有入跌。

猜你喜欢
牛市楼市涨幅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基金明星化加剧
牛市操作“五不宜”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读者观点
深市十大涨幅 等
沪市上半年涨幅前50名
中小企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最近一周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