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探讨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2010-09-28 02:46刘正广马忠玉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5期
关键词:功能区宁夏承载力

刘正广马忠玉殷 平

(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省级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探讨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刘正广1马忠玉1殷 平2

(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协调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要实现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容纳和发展适度规模的人口,这不仅受到人口自身数量的变化规律影响,而且还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对生活水平的限制。本文以宁夏为例,在预测县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城市供水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和农村供水量分别计算各县域内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优人口容量,将人口预测与人口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动态研究宁夏的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宁夏北部川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受土地因素的限制比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限制大,人口增长和人口容量的对比分析显示,此地区人口容量大,是未来人口集聚的主要地区;相比而言,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而人口容量受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限制较大,人口容量低,是需要转移人口的重点地区。此结果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区域人口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人口预测;人口容量;宁夏

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要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合理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考虑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且要实现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经济布局的空间一致性。在已有文献中,区域的人口预测一直是人口学研究的重点内容[1-4],人口预测方法以人口现状(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结构等)为基础,考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对人口相关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的影响,通过时间序列、生命表等模型来测算未来某个时期人口的状况[5-7]。此外,由于资源的日益紧缺,人口容量(资源承载力)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8]。人口容量通常是指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区域能够承载某一生活水平的适度人口数量,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容量、土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几个方面[8-11]。但是,目前较少有研究将人口预测与人口容量结合起来动态分析整个区域的人口空间分布。本文以宁夏为例,在预测各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综合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计算一定生活标准下的人口容量,以此探讨各地区可继续容纳人口或超载人口的数量,作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之一,为制定四类主体功能区人口自愿平稳转移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思路与框架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12]确定省级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研究框架(见图1)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根据各县人口现状,预测各县2020年的人口数量。同时,计算各县的人口容量。由于各县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约束不同,因此,分开计算各自的人口容量值,取各自最小值加总作为各县的理想人口容量;第二,比较各县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容量值,得出各县仍可承载人口的数量或转移人口的数量;第三,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哪些区域可作为哪类主体功能区,并根据需转移的人口规模,最终得出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的相关结论。

图1 省级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研究框架Fig.1 Research framework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main functional oriented area in province level

2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2.1 各县人口预测和数据来源

使用生命表分析方法作为各县人口统计分析与应用的分析工具[13-14]。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生命表,对年龄别人口的存活概率予以估计,构造存活转移矩阵,建立生育模型预测各县人口[13]。

2.2 各县人口容量计算

由于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和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的适度人口数量受到土地、水等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将城市地区(城关区)人口容量的主导制约因素选定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和供水量;农村地区(城关区以外)人口容量的主导制约因素选定为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和供水量(见图1)。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反映两者的人口容纳能力。每个县域的总人口容量,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EPCi为i县城市地区经济总量下的人口容量;CAPCi为该县建设用地限制下的人口容量;WPCi为该县城市地区水资源承载力;SGi为该县城市地区目标年份的经济总量;sg为该县目标年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Ai为该县城市地区规划的建设用地面积;ca为该县目标年份人均建设用地面积;Wi为该县城市地区的供水能力;w为该县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

农村地区的人口容量计算如式(3),

式中,APCi为i县农村地区经济总量下的人口容量;FPCi为该县农村地区的土地承载力;WPC′i为该县农村地区水资源承载力;AGi为该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ag为该县目标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FQi为该县农村地区的粮食产量;fq为该县目标年份人均粮食消费量;W′i为该县农村地区的供水能力;w′为该县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

2.3 人口分布格局的确定

县级行政区可继续容纳或需转移的人口数量SPi计算如下:

如果SPi≤0,显示该县人口超载的数量;SPi>0,显示该县还可继续容纳SPi数量的人口。

3 宁夏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格局分析

3.1 宁夏各县人口预测

使用生命表分析方法对宁夏各县的人口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得出,到2020年宁夏总人口和各县人口都会持续增加。其中,西吉县、海原县等南部山区①按照自然环境条件和习惯,宁夏北部川区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灵武市、利通区、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卫城区、中宁县共13个县级行政区,南部山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海原县共9个县级行政区。县域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北部川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等县。

更重要的是,人们关注这个问题,不仅是担心新生代外部审美的娘性倾向,更担心新生代内部精神失去阳刚之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是阳刚之气,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立,也有“不阿权不阿世”的刚正,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乐观。如果我们的民族失去了这样的精神品质,如果我们的男孩子失去了这样的价值导向,很可能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3.2 宁夏各县人口容量计算

第一步,计算各县城市人口容量。各相关数据的选择依据为: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和规划目标值综合确定各县二三产业的经济总量;按照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800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为30 400元);按照规划确定各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依据城市用地标准,确定银川市和石嘴山市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90 m2,其他各县为75 m2。代入到式(2)中,得出城市地区经济总量下和建设用地限制下的人口容量(见表2)。

表1 宁夏2020年各县人口预测值(万人)Tab.1 Population projections of each county in Ningxia at 2020a(10 thousand)

第二步,计算各县农村人口容量。相关数据的计算和选择为:采用时间序列方法预测2020年各县第一产业产值;按照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宁夏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 200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为9 600元);依据规划,得到各县的粮食播种面积,预测各县每亩耕地粮食平均生产量,计算得出各县粮食产量;人均占有粮食量定为500 kg的标准①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预测,200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385 kg。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 kg就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的食品消费需要,按照宁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确定人均粮食500 kg,南部山区人均400 kg。。代入式(3)分别计算得出农村地区经济的人口容量和土地承载力(见表2)。

第三步,分别比较各县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各自两个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小值作为他们的人口容量值,将其加总得出各县总人口容量,结果见表2。对比得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灵武市、青铜峡市等县域建设用地对人口的限制比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限制大,而贺兰县,石嘴山市、中卫市等县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限制比建设用地对人口的限制大,而所有农村地区人口容量主要是受经济发展的限制。

第四步,计算各县水资源承载力。由于各县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数据分开获取较难,因此,把各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独立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如式(5):

式中,W是生产和生活耗水量;WP为生活用水量;WGDP生产用水量;P为水资源承载力的人口;Q1为人均生活用水量;G DPP为人均G DP;QG DP为万元G DP耗水量。根据《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到2020年,宁夏耗水量将达到39.9亿m3,生态耗水量为1.1亿m3,那么生活和生产总耗水量为38.8亿m3,生活用水量为45 m3,即约125升/人·日,人均G DP采用全面小康标准值,万元G DP耗水量达到300 m3(南部山区采用450 m3)[15]。按照2006年各行政区供水量的比例,将耗水量按此比例分配到各县行政区,最终得到各县2020年人口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见表2。

第五步,取经济、土地人口容量和水资源承载力的较小值得到各县最终人口容量。结果显示,银川市、石嘴山市和青铜峡市这两项的结果相差不大,表明水资源对这些县域人口的限制与经济和土地对这些县域人口的限制水平相当;盐池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和彭阳县等11个县域水资源对人口的限制较大,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脆弱的南部山区;利通区、中卫城区、中宁县等5个地区经济和土地对人口容量的限制较大,这些县主要集中在北部川区。

3.3 宁夏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按照式(4)计算出2020年各县实际人口和人口容量的差距大小,结果见表3。

研究表明,到2020年,银川市可继续容纳人口的数量最多,几乎占可容纳人口总量的50%,石嘴山市、利通区等县也可以进一步吸收人口,从地域上看,这些县主要集中在热量丰富、引黄灌溉设施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部川区。相比之下,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和海原县等县的预测人口远远高于可容纳人口的数量,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南部山区。总体需转移的人口数为负值,意味着超载人口数大于可容纳人口数,表明宁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完成各项发展规划还面临着很大压力。此外,人口容量数据显示,到2020年,宁夏北部川区人口总量应占到总人口的80%以上,不断吸纳南部山区转移出的人口。

表2 宁夏县级行政区2020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口容量(万人)Tab.2 Population capacity in city and rural area of counties in Ningxia at 2020a(10 thousand)

表3 宁夏2020年人口分布格局(万人)Tab.3 Optim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Ningxia at 2020a(10 thousand)

4 方法讨论与结论

4.1 方法讨论

通过人口生命表分析和人口容量计算,得出了各地区人口数量、制约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适度人口数量,对比结果较好地识别出银川、石嘴山市等北部川区可吸收较多人口,而原州区、西吉县和海原县等南部山区需转移大量人口。但是,由于宁夏区内外人口流动的规模不大,预测人口时,忽略了基期人口增长在省内的迁移,也未考虑省外迁入人口和区内迁出人口的数量,其他人口流动性大的省份在应用该方法时要对此进行修正。此外,人口容量的预测标准主要是以宁夏各类发展规划和干旱半干旱区的一般需求来确定的,与其他地区的平均生活标准和资源拥有量不同,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标准值也要适当调整,以便更合理地预测人口容量值。

4.2 结论

(1)宁夏自治区未来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南部山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北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南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生育政策较宽松,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水资源短缺,对人口的增加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当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加强南部山区人口的管理。

(2)整个自治区人口容量和人口预测值的差距较大,北部川区人口容量主要受土地因素的限制,而南部地区主要受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限制。人口容量的计算表明,北部地区要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加强土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部山区要在控制土地的基础上,点状发展,适度开发,积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平稳有序转移出一部分人口到其他地区。从计算标准和不同地区超载的人数来看,到2020年宁夏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但是南部山区的生活水平仍低于北部川区。因此,北部川区要加快发展,吸收南部山区的劳动力转移,使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经济布局相适应。

(3)依据人口预测值和人口容量值,可以将银川市、贺兰县、石嘴山市等县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将永宁县、盐池县、同心县等县划分为限制开发区。在具体划分各类主体功能区时,还应综合各县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最终决定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分类。

(编辑:田 红)

References)

[1]蒋正华.全国和分地区人口预测[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Jiang Zhenghua.Population Projections of China and Different Z ones[M].Beijing:China population Press,1998.]

[2]王桂新.区域人口预测方法及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Wang Guixin.Region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0.]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Zeng Y i.Chinese Population Research[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4]尹春华,陈雷.基于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人口学刊,2005,150(2):44-48.[Y in Chunhua,Chen Lei.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Population Projections Model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J].Population Journal,2005,150(2):44-48.]

[5]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J].人口研究,2006,30(4):93-95.[Chengwei.Development Trend of Population of China in the Future:2005-2050a[J].Population Research,2006,30(4):93-95.]

[6]范柏乃,刘超英.中国人口总量预测模型新探——与赵进文教授商榷[J].中国人口科学,2003,(6):73-76.[Fan Bonai,Liu Chaoying.New Method of the T ot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 Model of China:Discussion with Prof.Zhao Jinwen.[J].Population Science of China,2003,(6):73-76.]

[7]朱再清.运用G M(1,1)模型对湖北省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6,(8):63-65.[Zhu Zaiqing.Using G M(1,1)Model to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pulation in Hubei Province[J].Statistics and Decision,2006,(8):63-65.]

[8]谢高地等.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93-98.[Xie Gaodi et al.Carrying Capa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China[J].Chinese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5,15(5):93-98.]

[9]徐琳瑜,杨志峰等.城市适度人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5,23(3):355-359.[Xu Linyu,et al.Seeking Optimal Urban Population:A CaseStudy inGuangzhou[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3(3):355-359.]

[10]张保成.自然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6):22-25.[Zhang Baocheng.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Nature Resource Capacity[J].Economic Survey,2006,(6):22-25.]

[11]郭秀锐,毛显强等.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28-30.[Guo Xiurui,Mao Xianqiang,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China[J].Chinese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0,10(3):28-30.]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4):3-10.[Program Team of Graduate School of Land Exploiture and Region Economy of Academy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 SDPC.Pilot Study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 oning and Its Classify Policies[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2007,(4):3-10.]

[13]曾毅.人口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Zeng Y i.Popul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3.]

[14]查瑞传.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Cha Ruichuan.Analysis Technique of Population Census Data[M].Beijing:China Population Press,1991.]

[15]曾肇京,石海峰.中国水资源利用发展趋势合理性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0,(3):45-48.[Zeng Zhaojing,Shi Haifeng.Rationality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hina[J].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Design,2000,(3):45-48.]

AbstractThe optim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one of the serious elements concerned to the zoning and planning of main functional oriented areas(MFOA).A ration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MFOA not only considers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but also cares about the spatial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 with local natural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takes Ningxia for example based on predicting of population guantity of counties in Ningxia.On the one hand,the amount of each county's population was projected in normal growth.On the other hand,the optimal population capacities of each county were determined separately by comparing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land carrying capacity,and 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It is concluded that population in the north Ningxia increased slowly,and the limit of land is more obvious than the limi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ater resource for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n most counties of this region,which may be the leading area for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On the contrary,population in the south increased rapidly,and water resou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limited factors for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there,which is supposed to emigration.In addition,the result of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s useful to the zoning of MFOA and establish suitable population management policies.

Key wordsmain functional oriented areas;population distribution;population projections;population capacity;Ningxia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Main Functional Oriented Areas in Province level:A Case Study of Ningxia Province

LIU Zheng-guang1MA Zhong-yu1YIN Ping2
(1.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C924.23

A

1002-2104(2010)05-0169-06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5.028

2009-07-30

刘正广,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忠玉,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自然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功能区宁夏承载力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产业功能区人才发展现状与探索
宁夏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基于SAP2000的光伏固定支架结构承载力分析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