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2010-10-06 07:34黄福铁
海峡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泉州市海洋

黄福铁

浅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

黄福铁

泉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阐述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重要性,结合泉州市“十一五”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实践,提出了编制过程中的新认识,为相关领域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海洋资源 开发利用 专项规划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是调控海洋产业部门和沿海地区海洋开发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03年5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制定的第一个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确定了21世纪初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海洋产业发展蓝图、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以及相关支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措施。

在《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下,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沿海地方政府,大力加速了海洋经济发展建设的步伐。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完善海洋功能区域规范海域使用秩序…···”。福建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实现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确定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海岸线长达541公里,形成5个港湾,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沿海城市。针对泉州市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为加强对泉州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地配置海洋资源,做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实现泉州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泉州市政府的委托,本单位负责编制了《泉州市“十一五”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对该规划的报批、评估论证及实施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且该规划获得2008年度福建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故此将编制过程的一些做法供读者参考。

1 对基础条件和开发现状要有充足的了解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总体策划和空间安排,是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规划,需要各有关部门互相协调,相互促进,要求涉海有关部门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到发展地方经济中统筹规划。也就是说,收集基础资料要翔实、准确,这需要对泉州市涉海部分的基础条件和现状应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特征、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环境质量、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泉州市下辖的13个行政区(包括金门县)的社会经济概况;规划编制之前全市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 应充分理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范畴,确立规划目标和确定项目的分布

做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必须充分理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为了发展海洋经济服务,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它包括许多产业的新兴门类。现编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的有8个产业,分别是: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及海洋生物医药业。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务必应因地制宜,客观分类,切勿搪塞做作。我们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根据泉州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结合产业特点,开发利用布局上分成8大类:港口建设、港口物流业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滨海旅游业发展、环湾小城镇布局、海洋渔业生产、海岛开发和其他项目用海建设。

明确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范畴和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域建设发展格局,海洋资源及开发现状、利弊条件分析。而利弊条件分析必须是客观、科学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导我们规划目标的制定。社会经济、区域建设发展格局应将海域、海岸、陆地开发建设统筹考虑,这是我们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如在规划中仅注重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忽视陆域交通网的形成,由海洋交通运输业所产生的物流规模将大打折扣。又如陆域基础设施没有逐步完善,滨海旅游业势必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3 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科学规划作为支撑

编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不仅要根据各海域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需求,而且还须以市场为导向确定阶段性海洋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步骤、发展目标和发展布局等。根据泉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上泉州的战略目标,把泉州定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我们在编制规划中认真听取了各级专家意见,提出四原则,即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科技兴海原则,海陆协调开发原则和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原则。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并举,在项目安排上要体现政府职能向政府保障、公益服务、科技支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转变。这是政府发展海洋经济规划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此次编制工作中的创新性探索。

另外还要坚持备择性,首先要确认哪些是绝对不能开发的禁止区,哪些是需要封存若干年的“待定区”。在没有找到最好的开发利用方式之前,就先搁置或禁限,然后再研究哪些可以开发、哪些重点开发、如何进行开发,依照这样的规划顺序,可以把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小。如有多个项目重叠使用海域、海岸时,必须做出最佳的选择。一是区位、资源环境等条件备择性窄的项目优先于备择性宽的项目;二是优先安排地区主导产业项目,注重安排配套性项目;三是技术层次低的项目要给技术层次高的项目保留空间和发展余地;四是项目安排要有利于形成新的海洋产业群和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五是优先安排军事用海项目。

4 突出环境保护主题

突出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首先,以修复和改善近岸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生态修复为重点,通过加强对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的治理,在规划期内,完成建设一批环保工程,包括污水处理体系、垃圾处理体系、工业污染源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整治、河道整治、海上污染整治及实行清洁生产工程等;第二,为保护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经济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有重大科学、文化和景观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设立海洋保护区,包括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及栖生野生动物为对象的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蛎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深沪湾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以研究新生代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的晋江石圳海岸动力变质岩自然保护区;第三,在制定海岸利用和保护规划时,应协调港口、航运、围垦、养殖、防汛、排涝、旅游和临港工业等开发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深水岸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和临港工业建设需要。加强对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严禁低滩围垦,严格保护沿海沼泽草地、芦苇湿地、红树林区等重要湿地和越冬场、回游场、产卵场等天然水产种群重要活动场所;第四,在海岛资源保护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类推进,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

5 以“和谐海洋”为主题制定海洋综合管理政策

海洋综合管理的政策非常重要,它与“和谐海洋”的主题一脉相承。综合管理需要各方利益的协调,减少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冲突。和谐海洋不仅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各行业的和谐、各种管理方式的和谐,同时还有人与海洋生态的和谐。因此,和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理念。从政府管理的层面,调整现有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从早期的大力推动海洋开发为主调,转向以调控为主调,促进更合理、可持续、综合效益最优的协调健康发展。对海域进行不同开发利用程度的划分。同时,海上监督执法内容需要延伸到工程建设全过程,逐步延展到海域使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表述,即需要把清洁生产的理念贯穿到海域使用、海洋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中。

总之,编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必须从社会、经济、海洋环境与资源基础条件入手,收集丰富翔实的资料,为综合分析现状、规划未来奠定基础,战略思路要明确、目标要可行,要符合《规划纲要》的要求,海洋产业发展重点要突出,规划任务安排要详细、全面,而且要有经费和进度安排,注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泉州市海洋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