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2010-10-06 07:34
海峡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政工政治思想

叶 明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叶 明

福建省电力培训中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社会环境、服务对象和工作体系急剧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筑和谐企业,才能有效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局。

思想工作 创新 和谐 电力企业

1 电力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1 社会环境层次结构的复杂性。随着信息新技术、新手段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增多,信息量空前增大,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作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知识结构较新、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一个群体,电力行业员工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随着员工的工作、生活和交际面在不断扩大,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也更加复杂了,职工已经从以往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些新问题给企业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亟须解决的课题。社会转型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1.2 服务对象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物质需求不断强化,占据了职工思想意识的主要位置, “个人收入”、“经营状况”、“权益保障”、“分配差距”等成为思想波动、日常议论的“热点”,讲实惠、图实际的意识强烈;另一方面政治意识、是非界线等却在渐渐淡薄,多元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时刻影响冲击着职工的思想观念意识。同时,部分职工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创业的教育等主流思想意识淡漠,这些都使企业凝聚力减弱,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1.3 工作体系认识方法的滞后性。首先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共识,企业党组织从直接决策转到参与决策,思想政治工作从“主导”转到“服从”、“服务”的地位,不利的思想和舆论环境给当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次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很难满足企业职工实际需求,电力行业员工平均年龄轻,思想活跃,工作负荷普遍较大、节奏快,经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比政治关系更加实在、直接,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思想引导,导致有些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4 政工队伍素质水平不适应性。当前一些政工干部存在“一等、二靠”的思想,工作靠上级布置,开展活动靠行政支持,方法沿袭传统,缺乏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深入运用。常常是“文章多,落实少”,构想的东西多,可操作的办法少,其结果是政工干部感到辛辛苦苦做了无用功,员工群众认为枯燥乏味、得不偿失。一些企业政工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素质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工队伍缺乏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懂市场、懂科学、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创新电力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建议

2.1 着力理论创新,夯实工作基础。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前提,又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偏离轨道。能否发挥好理论的作用,关键在于政工人员重视和工作努力的程度。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充分认识新理论、新思想在指导实践中的全局性和方向性作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全局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2.2 着力主题创新,拓展工作领域。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是永恒的主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要围绕提高企业效益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活动向员工群众灌输责任和效益意识,通过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二要围绕企业管理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尽可能把严肃的内容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平时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尽可能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过程中。三要服务稳定团结大局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员工、深入基层,要善于发现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并以有力措施及时解决,要善于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同时,要帮助员工树立大局意识、法纪意识和稳定意识,服务于稳定团结这一大局。

2.3 着力方法创新,丰富工作手段。随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当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新时期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声势上,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员工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探索员工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二是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企业管理、制度约束、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四有”员工队伍建设等各种制度中,真正形成合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功能。

2.4 着力机制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应在抓苗头、预防引导上下功夫。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变化,必须实现工作机制的两个转变:一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适应转变。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之所以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缺乏主动性,发生了问题搞一阵子,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救护车”、“消防队”。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强化主动适应意识,做到主动适应形势,主动适应群众,主动适应对象的不同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群众的心里。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机制,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切实落实“一岗两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做到信息畅通,主动应对。二是从被动应对到超前预测的转变。在主动适应基础上,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热点和群众关心的焦点进行超前研究,提高预见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相和谐。要经常深入班组和一线,与员工平等相待,做到“明察秋毫”,及时了解员工的困难与疾苦,反映员工的愿望与要求,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头,将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5 着力素质创新,壮大工作队伍。政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一要加强政工队伍的培训学习。不仅要培训学习党建理论,而且要培训学习相关学科和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还要加强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把政工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二要注重政工人员人格魅力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是言教和身教融为一体的工作,是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身教重于言教。有些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跟其缺少人格力量不无关系。三要合理配置政工人员。这也是政工队伍创新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加入政工队伍疏通渠道。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宽松的工作环境,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政工队伍中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我们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探索和掌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实效,为电力行业的全面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政工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思想与“剑”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论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