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权力距离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0-10-17 06:03方婧
关键词:权力距离孩子

方婧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高低权力距离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方婧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高权力距离文化;低权力距离文化;文化根源;文化差异

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霍夫斯塔德 (Hofstede)进行了一次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Hofstede,1984)得出了表现各国核心文化价值的4个层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和“社会的男性化”(Masculinity)。权力是管理学和文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试用霍夫斯泰德4个层面中的“权力距离”理论,结合其在中西方国家产生的文化根源,从家庭,学校教育,公司机构三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透视。

权力距离,作为一项文化特征,已被众多学者所研究,比如 Mauk Mulder,Veen,Rodenburg,Tielens,Hofstede等。有关权力距离的研究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就是以Geert Hofstede为代表的荷兰跨文化研究所所作的研究。中西方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那么其权力距离势必会受其文化根源的影响,从而有不同的表现。本文试用著名跨文化研究者霍夫斯泰德 (Geert Hofstede) “文化四维度模式”中的“权力差距维度”,基于一个费时15年文化价值观调查所提出的高权力距离文化 (High-Power Distance Culture)和低权力距离文化 (Low-Power Distance Culture)这一理论,分析东方国家 (中国)和西方国家 (美国)文化在家庭,学校,公司机构中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理解两国文化.揭示其内在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 高权力距离文化和低权力距离文化的概念

权力距离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区别的第一个维度,指的是社会承认和接受的权力在组织中的不平等分配的范围。它也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对于各种机构和组织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权力分布的态度,即对社会等级结构的看法。具体来说,“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中),掌握权力较少的那部分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衡这一现象能够接受的程度。”(Hofstede,1991:28)机构和组织同家庭和学校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权力距离高低的主要标准。

Hofstede的“文化思维度”理论将文化分为高权力距离 (High-Power Distance Culture)(以下简称HPD)和低权力距离 (Low-Power Distance Culture)(以下简称LPD)。在HPD文化中,拥有较少权力的一方要绝对服从.而且下级部属较满意于命令式的管理方式。(Earley,1999)HPD文化接受不平等权力的分布,认为社会等级结构的存在很自然,因此权利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和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根据不同的权力关系,调整自己的言行。

与此相反,在LDP文化中,其社会成员认为权利分配不均应该降到最低点。Hofstede认为在一个LPD文化中.其社会成员期望得到更多的参与任务,并降低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重要性,上级和下级认为彼此间本质上是平等的,只是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不同而已。低权力距离文化则力求打破权力分布的不平等,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允许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存在。(Earley,1999)

在Hofstede所作研究的50个国家和三个地区中,依照权力距离指数 (PDI)来划分高低权利距离文化。最初的研究未包含中国,但是依据此研究中国与台湾和日本权力距离指数很接近,倾向于HPD文化,人们认为社会中存在权力等级这是理所当然的。美国属于LPD文化,人们相信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文化层面对于了解中西方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和公司机构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 中西方权力距离高低差异的文化根源

文化根源这是中西方权力距离以及产生权力距离指数差异的原因。以中国和美国代表,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宗教伦理的比较,指出儒家伦理有差别的爱和维护等级差别的思想和基督新教无差别的爱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导致中美权力距离指数差异的重要原因。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无论是伦理学、宗教学、哲学、政治,甚至是在文学等范畴,都具有深远影响,并为广大的中国人所接受。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文化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也和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文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伦理观念、等级制度至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家庭和氏族系统中,就要讲长幼、辈分、尊卑之分。等级秩序是不可犯上作乱。君权和父权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典型的宗法等级人伦,子和臣永远处于服从或“谏”的地位。除了儒教的族权、神权、父权、皇权的等级观念外。即使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中华文明的融合和统治者的改造.使人们逐渐接受了一种逆来顺受、服从天命的思想。人们认为在社会中存在等级差别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便是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也不可避免人们与权力使用者之间的距离的存在。甚至这种存在还是以一种较高的形式存在的。

美国文化是一种基督教文化。确切一点说,是一种基督新教文化。基督教文明主要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时代人们很早就把人和自然作为独立甚至相互对立的对象分别加以研究。经过时间的变迁、文化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为本位.注重自我权力的权力型伦理价值观。这对人本主义的起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中世纪后“人人平等”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渊源。古希腊文明思想以及后来的犹太基督教信条中都强调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性。人的平等和权力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它们从来源上都是倾向于个人主义的。美国文化主流中的新教主义思想.特别是文化形成的早期对美国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平等观念造就了人们对绝对权威思想、精英主义和等级权力的不信任和怀疑,从而也为成为低权力距离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思想来源。

三 高低权力距离文化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在霍夫斯泰德所调查的50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权力距离,霍氏的研究表明,在权力距离不同的国家中,人们的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1。

很明显,权力距离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帮助解释不同文化成员之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理论工具。下面从家庭、学校教育、公司机构三个方面加以印证。

表1

1 权力差距差异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HPD的社会,家长制相对盛行,孩子要服从父母,孩子独立的行动是不受鼓励的。在我国,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父母是家中的权威,家长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强加给儿童,而不考虑儿童是否理解,而不是按照儿童自己的想法去做。中国父母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发展,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活也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等。中国父母喜欢对儿童作横向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比聪明,比成绩等,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和验证。常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一般批评多于奖励。

在LPD的社会,只要孩子有行动的能力,或多或少得会把他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理想的家庭状态是人与人相互独立。美国的家庭更倾向于后者。强调自尊自立和自我奋斗,家庭教育中特别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他们。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关系重于权威关系。自主式教育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引导多于灌输。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处罚。“你真棒”是美国家长常用来鼓励儿童的一句话。因此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有更强的自信心。

正是由于这种高低文化权力差异的存在,中西方(美)家庭培养孩子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由于中国家长包揽一切,虽然孩子尊敬父母,但是孩子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作决定,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美国的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从小艰苦磨炼,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权力差距差异在学校教学中的体现

权力距离较小的学校关系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平等。在权力距离大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例,师生间的不平等关系表现得较为突出,教学过程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不会当面顶撞或者批评教师。在美国教育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人,从根本上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寓知识教授于情感交流之中,是两个或多个独立人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各自相互尊重,课堂气氛自然和谐,学生教师的关系特别亲密融洽。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学生对教师的决定不只是服从,他们可以持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完全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的观点。

一般来讲,中国文化属于“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群落。根据French和Raven(1968)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权力分为五种类型:奖惩权 (reward power)、强迫权 (coercive power)、专家权 (expert power)、参照 (榜样)权(referent power)、合法合理权 (legitimate power)。我们可以说教师对学生拥有这五种权力。他可以给学生打分,强迫学生完成某项要求,传授知识,做学生的楷模,参与计划学生的将来。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教师享有更多的参照权和合理权,其有更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在美国文化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但教学的过程主题---学生的扶助者 (facilitator)。中国文化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是信仰的化身,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

以课堂座位为例,课堂座位的安排体现了师生间的“权力距离”以及信息流动的方向。例如,高高的讲台体现出老师高高在上的地位;固定在地板上,排排坐式的座位限制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可能。又如,课桌的摆放一般有三:传统式,马蹄式和模块式。中国多采用传统式,有助于老师控制整个课堂,师生间的权力距离可能最大,学生间的交流可能性最小。马蹄式同时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模块式给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最大的自由 (胡文仲,1995:315-316)。

3 权力距离在工作环境中表现为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HPD文化的情况下,上下级认为彼此之间天生就不平等,等级制度就是以这种不平等为基础的。而在LPD的情况下,上下级认为彼此天生是平等的。美国人通常认为,等级制度不过是所任职务的不同而已,之所以建立这种制度是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并且大家的职务可以变换。

HPD文化采取能明显反映出等级制度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公司组织在这些文化中往往要扮演很多类似父母的角色;管理者使用独裁风格进行领导;官僚作风主宰整个机构;决策集中于中央;培训员工的时候会强调遵守命令和忠诚的重要性。雇员“常常害怕与上司不一致” (Hofstede,1991)。HPD文化下的下属普遍偏好有家长作风的,专制性的决策者,他们大多不和上司争执。犹太教与基督教地区以及新教地区的工作准则影响了西方比如美国的文化。这种准则保护和倡导个人权利。美国公司具有LPD的特点,它们往往不拘礼节,对管理者也直呼其名。下属倾向于独立自主,同时具有用恰当方式赞同或否认上司的能力。(Hofstede,1991)。LPD文化中的下属更喜欢他们不惧怕的管理者,他们还希望上司在作决策时能集思广益 (Hofstede,1991)。Hofstede(1991)进一步阐述到,员工参与管理的管理模式 (一种邀请下属参与讨论管理者决定的模式)在美国非常有效,因为在美国不认为是对管理特权的触犯。

四 总结

尽管中西文化间存在着高低权力距离文化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多方分析和透视这些权力差异。随着世界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进步,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并不断加深,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消除这些权力距离差异,但是我们该用多角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文化的交流。

[1] 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Hal1.1994

[5] Earley,P.C.Playing Follow the Leader.Status—Determining Traits in Relation tO Colecive Ef~cacya cross Culture[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Vo1.80,No,3.1999.

[6] Hofstede,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Berkshire,UK:McGraw-Hill,1991.

[7] Hofstede,G.Culture’s consequence:International dif f 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M].Newbury:Sage,1984.

Key words:pigh-power distance culture;low-power distance culture;cultural origins;cultural differences

Abstract:In the early 80s of 20th century,the professor of Maastricht University-Hofstede conducted the largest research on cultural values(Hofstede,1984).He derived the four dimensions for the cor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countries:“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Power Distance”,“Uncer-tainty Avoidance”and the“Masculinity”.Power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management and culturology.This article tris to use Hofstede’s theory of“Power Distance”,and the cultural origins for the theory to analysis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Western culture in the family,school,company or instituti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and Low Power Distance

FANG J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14,China)

G 04

A

1673-2804(2010)06-0093-03

2009-12-08

猜你喜欢
权力距离孩子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算距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孩子的画
权力的网络
爱的距离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