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协作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10-18 07:53张晓健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21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者

张晓健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移动协作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晓健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在国内,移动协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逐步被教育者研究和应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讨论和研究,归纳了几个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移动协作学习;学习者;小组学习

一、引言

在国内,很多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实际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在移动通信转入3G时代的背景下,移动协作学习必然会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一般认为,移动协作学习(Mobile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MCSCL)是主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或者可以认为是协作学习模式下的移动学习。一方面是以分组形式组织学习者,学习者预定学习任务展开小组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并给予评价;另一方面,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利用移动设备开展各种户外的移动学习,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移动学习应用方式有:基于短信息、在线实时、在线信息浏览和在线下载。移动协作学习在国内不乏有成功应用的例子。据近期深圳一家信息服务公司对大学生、中学生及学生家长、部分都市白领的调查显示,34%的大学生、42%的高中生、42%的初中生表示对用手机进行学习持喜欢态度,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3,而选择一般的人占到了43%以上,持不喜欢态度的人占总数的1/5。这说明移动学习应用在远程教育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

二、出现的问题

1.移动性特点对学习者有负面影响

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占主动地位,移动学习不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教学,其面向的是业余学习对象。他们会在空闲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学习。由于客观的环境因素约束移动学习者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缺乏连贯性,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水平不深刻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久而久之降低了学习兴趣。另外,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困难,也可能遇到单纯的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还可能遇到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困难。从目前中国学生特点来看,大部分成人学习者和中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且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习惯独立学习,外在学习动机较强(比如学位或文凭),内在学习动机较弱。因此,移动学习的情景性、自主性、片断性必然使学习者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上存在一些障碍。

2.移动协作学习的组织存在较大的难度

首先,在移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时间难统一,学习水平难统一,学习主动性难统一,这给协作学习的分组带来更大困难。移动学习作为课外辅助的兴趣学习,其管理方式不可能像专业学生那样用严明的校纪约束。怎样组织和管理学习者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据移动学习咨询网上的调查结果,19.0%的人认为“手机不能用来学习”,30.1%认为 “手机的学习功能只是辅助”,持这两类观点的人接近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应该说,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定义和推广,用户对移动学习的认知度是很低的。再者,协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小组的成绩。学习过程如何开展才能保持小组学习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呢?这也是协作学习的运作难点。

3.移动协作学习的评价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

在CSCL中,可以采用小组自评、个人自评和组间互评等多种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但是,在移动协作学习中人数多而散,应用地域范围广,学习者个性差异大。虽然可以减少学习者之间“搭便车”的现象,但评价同样需要实效性。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呢?需要认真考虑。

三、问题的思索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建立一套移动协作学习支持的服务体系可以解决几个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移动学习服务的认知度

从教学内容看,无论是何种学习,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尤为重要。能否激发学习热情就得看学习内容是否能引起学习者兴趣,或者学习者是否需要这种学习服务。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制作有趣的学习服务模型的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要科学合理,最好兼顾学习者的专业和实际工作业务。例如,现在网络上时兴的一种游戏教学理念可以引入到移动学习中,无论是在远程网络学习还是电脑网络游戏中,游戏本身的魅力吸引学习者(玩家)高度集中注意力、获取更多的信息、唤醒原有的认知、产生联想与顿悟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1]

从外在学习动机看,激发学习热情可以结合学习者务实的心理特点。比如,移动学习任务和在校课程选修任务相结合,当移动学习任务完成允许获得学校部分选修课程的学分。另外,也可以用学习量和评估成绩换取一定数量的积分,这种积分可以到指定地点或网站换取有价值的物品,比如学生在学校用积分换取食堂饭菜。当然,移动学习服务商联系学校等教育机构推销免费的移动学习服务需要资金的支出,同时也需要得到学校等多方教学管理机构的认可。这些办法若成功执行,则可以至少有三点作用:提高移动学习服务商的知名度;为学习者营造一种社区交流的环境;加大移动协作学习的社会认知度,从一种商业价值变为了一种社会价值。

从宣传角度看,激发学习热情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开展教学宣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采用push技术向广大学习者推送移动学习服务。例如,非洲农村的移动学习项目里,通过群发短信对所有学生或对某一门课程的所有学生提供激励支持和常规的管理支持服务。[2]这就是所说,把学习服务主动、正确地推送到符合条件的学习群体,激发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移动学习服务的认知度。又如在地域高校为学生创建移动学习社区。移动社区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困难。

2.监控小组学习的运行流畅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小组学习

由于移动性特点,小组学习不能完全照搬CSCL那套严谨的分组策略。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积极作用,其前提条件是,该群体是有凝聚力、富有成效的。这种凝聚力需要精心培育的,它要经历一系列群体交往心理发展过程。[3]如何使小组学习运行流程呢?其一,分组优先按地域因素,再者按实际工作行业或专业,这主要是令管理更方便。其二,小组里指定联系人,联系人和学习机构负责人保持沟通,这种负责人可以称为协调服务员。协调服务员负责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小组学习管理,所在的地域最好和小组成员所在的地域相同,方便组织学习。在开展协作学习前,应该对协调服务员进行必要的指导,甚至教育培训。这种方法能缓减学习者独立学习产生的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困难。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Sales Quenchers Organization的Cell Cast Solution就是提出用Managers和Mobile Mgrs两种角色管理和监控移动学习过程。[4]其三,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在一次学习任务里固定小组人数,但每次任务的人数可以不同。在学习过程可以约定学习者参加,也可以系统按分组方法选定几个学习者参加,但若学习过程有小组成员临时退出,则该成员的学习角色转移,其他成员被转入特定的个人学习环境,等待其他学习者进入小组,并且该临时退出的成员的学习量均划为其他小组成员所有。这种方法主要是鼓励小组学习正常运行。其四,移动协作学习的学习者受环境因素(时间、地点、情绪、通信信号等)影响比较多,不可能采用固定的分组方法。在推送特定任务给学习者时,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当前情况接受或预约或暂时推辞学习任务,系统重新调整小组学习。如A和B被安排周六执行户外学习任务,但B没有时间,则系统重新安排C和A去,C和A联系好后组织学习任务,在约定时间实现设定的学习目标,而B另行安排其他小组。图1是小组开展学习任务的运作示意图。

图1 小组学习运作示意

3.以学校为试点,立足课堂学习,逐步延伸到户外学习

移动协作学习的应用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评估。学校是科研的前沿阵地。实践的前期安排在学校或实验室。如果要真正使协作学习富有成效,还需对学习系统相关的两个层面(备教师、备学生)进行配套的情景设计,并有相关设备支持。如图2所示是一个户外移动学习实践的示意图。

图2 户外移动学习的实例

4.制定一套宽松、灵活、实效的学习评价策略

在MCSCL中,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的评价方法相统一。在参加某次测试时,设定一个评分标准,若小组每个成员都超过该标准,那就在个人成绩上加上小组分,否则不加分。可以用个人学习量和小组学习量评价小组整体学习情况。采取抽查方法。约定随机选中的某个成员到指定地点或网络进行相关学习测试,以验证成绩的真实性,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用严格的规定约束执行测试。约定测试只是一种平和的交流方式。采取协调服务员为小组打分的评价方法。采取一些实际的方法,例如,开展一次移动调查。每个参与调查的学生配备一个手持移动设备,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被指定一个调查题目,移动设备里存放对应的调查试题。在学习开展移动调查时,我们如何评价其真实性?比如,对每一位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时,记录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并且让被调查对象输入自行定义的验证数字 (对学习者保密),然后学习者把调查结果传送到调查机构,被调查对象在空余时间进入调查机构输入手机号和验证数字后,调查机构发送一份礼品给被调查对象。这样,可以提高移动调查的吸引力和移动学习评价的真实性。不过,这种方法对非营利性的调查工作来说,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从设备技术上改进评价的实效性。例如,纽约Cohoes中学的研究中,每个参与试验的教室装备了Palm手持电脑。该电脑中装有一套Scantron提供的Classroom Wizard应用软件。有了这些设备,教师可以快速地评分并向学生反馈分数。[4]

5.协作学习平台的设计和应用重点在于学习对象和环境,并保证常用移动设备的兼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协作学习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比如,为协作学习的目的而开设的论坛、博客需要强有力的主导者和激励措施;允许学生把协作学习支持平台作为抒发情感、实现人际交往的工具。[5]另外,系统符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尽可能短小精悍、功能完整。设计时考虑人性化强、强化网络功能、登录匿名、学习资源丰富等。移动学习常见的应用方式有:无线电子邮件、日历管理、事件通知、多媒体播放、数据查询和信息搜索等。这些应用在目前高端的移动设备上均能实现,但学习平台的设计仍需考虑一些设备上的问题,比如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标准化,软件兼容性,协作学习的同步控制等。

四、小结

与其他传统的协作学习模型相比,移动协作学习模型的研究是移动技术结合到网络协作学习中。这种学习模式在不远的将来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辅助空间。移动协作学习技术在国内乃至国外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当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归纳和解决。移动协作学习本身的魅力能引领部分学习者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兴趣学习。这些学习模式能逐步发展为投入社会辅助学习服务,甚至打破传统主流学习模式的禁锢,因此其发展前景开阔。就目前国内研究背景,可以从一些有实际条件的方面入手,比如,完善移动协作学习的设计和运行;提高实际应用的设备技术程度;建立成熟的移动程序开发环境;提高移动协作学习的社会认知度。

[1]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

[2]黄荣怀.移动学习现状和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

[4]Sales Quenchers Case Study:Delivering Learning Nuggets by Smartphone.The eLearning Guild’s Learning Solutions.2008(7).

[5]马秀麟,曹良亮等.对CSCL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7).

(编辑:金冉)

G434

A

1673-8454(2010)21-0009-03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者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媒体的“协作朋友圈”是怎样炼成的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