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U与MRU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0-10-20 06:14亮,白玫,韩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肾盏泌尿系统肾盂

李 亮,白 玫,韩 悦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211)

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比较常见,全身各种畸形中1/3为泌尿系统的畸形[1]。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应用临床之前,主要靠B超、X线及静脉尿路造影(IVU)诊断。一直以来,IVU是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疾病最常用、成熟的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MRU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诊断之中。现对比泌尿系统先天畸形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9~56岁。部分患者临床无症状,仅查体发现,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腰部胀痛、绞痛、腹部包块,反复尿路感染、肉眼或镜下血尿等症状及体征。所有病例均行IVU及MRU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IVU检查采用岛津640MA,150KV50c机。按常规操作,压腹、注射欧乃派克(300I)后 5、15、30、60min 各摄片 1 张,显示满意,松腹压摄腹部全景片1张,如积水严重至显影延迟则加拍120min片。MRU检查使用GESigna MR 1.5T超导型磁共振机,扫描前病人禁食12 h,憋尿2 h,应用体部线控阵线圈,患者俯卧,扫描时屏气。常规MRI横断面T1WI及T2WI、冠状位T2WI扫描。MRU应用 2D(BH SSFSE)、3D(Cor RTrMRCP)主要扫描参数:TR=4636/3529ms,TE=982/691ms,层厚=50mm/4.0mm,间距=0mm/-2.0mm,FOV=256x256。所采集原始图像传输到AW4.2工作站,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获得3D图像。

1.3 图像分析 41例患者的MRU、IVU影像学资料均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用双盲法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

2 结果

2.1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1例,均为单侧肾,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6例为先天性器质性狭窄,2例为纤维带压迫(图1),2例为迷走血管压迫,1例为输尿管高位附着伴患侧肾脏旋转不良。IVU显影6例,未显影3例,显影不良2例;MRU全部显影。IVU与MRU对显影病例均可显示患侧肾盂、肾盏扩张,小盏杯口消失、变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变尖呈典型“鸟嘴”样改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以下输尿管未显影。MRU显示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横行带状低信号影。IVU与MRU对显影病例均能明确诊断。IVU对未显影及显影不良病例则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仅提示肾积水。

2.2 先天性巨输尿管9例,其中2例为双侧。IVU及MRU表现为单或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部分输尿管呈“麻花”样扭曲,末端呈“笔尖”状狭窄;患侧肾盂肾盏轻、中度积水,表现为肾盏杯口消失,肾盂扩张不明显(图2)。IVU显示输尿管扩张越明显,积水越严重,患肾显影越浅淡,而MRU可清晰显示扩张积水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

2.3 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均为单侧。IVU及MRU均可明确诊断,表现为患侧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上段输尿管向中线靠拢,呈反“S”征,梗阻点下端输尿管未显影或显影不良(图3)。

2.4 重复肾输尿管7例,其中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侧;2例伴输尿管囊肿(图4),1例伴患侧输尿管异位开口。IVU可明确诊断5例,MRU均能明确诊断,均可见双肾盏、肾盂及输尿管,呈上下排列,其中2例上位肾盏发育欠佳,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MRU显示输尿管下端位置低下,位于膀胱后下方,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呈囊状扩张(图5)。2例积水的上位肾及输尿管于IVU未显影,仅能显示下位肾盏、肾盂,并显示受压移位,不能明确诊断。

2.5 输尿管口囊肿10例,均为单侧,IVU及MRU均明确诊断,均表现为患侧全程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其远端膀胱壁内段囊状扩张,呈“蛇头”样改变;6例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MRU可显示环状低信号囊壁。

2.6 神经源性膀胱2例,IVU明确诊断1例,MRU均明确诊断。IVU及MRU表现为双侧输尿管扩张、迂曲,肾小盏及肾盂略显扩张,膀胱过度充盈,膀胱壁欠规整,MRU示膀胱内网格状及条状低信号影。IVU未能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仅提示双肾轻度积水,不能显示增大的膀胱。

图1 MRU示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畸形,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图2左侧巨输尿管,IVU(a)及MRU(b)均显示左侧输尿管扩张,肾盂未见明显扩张、肾盏略显扩张积水。图3腔静脉后输尿管IVU显示右侧上段扩张的输尿管向中线移位,未跨过第3、4腰椎,成反“S”形,下段输尿管显影清晰。图4右侧重复肾畸形伴右侧输尿管口囊肿,IVU(b)未显示积水上位肾,MRU(a)则清晰显示右侧畸形上位肾积水。图5左侧重复肾畸形,IVU(b)及MRU(a)均显示畸形肾及“叉状”输尿管畸形。

3 讨论

IVU是一种常用而且成熟的检查技术,其成像原理是将含碘对比剂注入静脉,利用肾脏的排泄功能,对比剂经肾脏排泄至尿路而使尿路显影[2]。该方法具有方便、成熟、分辨率高等特点,整体观较好,能观察整个尿路的全貌,接近解剖图像,可间接评估肾功能。MRU是一种新型无创伤的检查手段,是利用重T2加权成像技术直接显示含水结构的成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长的重复时间(TR>3000ms)及长回波时间(TE>150ms)来区分静态液体和周围软组织结构,使含水结构显影,能准确的显示尿路梗阻病变的部位和大小[3-4]。MRU和IVU对患侧尿路显示的清晰程度与尿路积水程度密切相关。尿路梗阻程度越严重,MRU对病变部位及尿路扩张程度的显示越佳,而IVU的显影效果越差。相反,尿路梗阻程度越轻,IVU对病变部位及尿路扩张程度的显示越佳,而MRU的显示效果越差[5]。

IVU均能显示本组病例中重复肾输尿管、先天性巨输尿管、输尿管口囊肿、腔静脉后输尿管患侧尿路形态的改变,特别是一些特征性影像表现,如先天性巨输尿管,IVU能显示输尿管全程扩张扭曲呈“麻花”状,输尿管口囊肿的“蛇头征”,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反“S”征等,这些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并可指导临床的诊疗。但对于尿路梗阻程度较重或完全梗阻,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甚至是肾功能衰竭的患者,IVU对患侧肾及输尿管不能显影,仅提示患侧肾积水,如本组病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IVU未显影3例,显影不良2例。IVU检查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部分患者对碘剂过敏而不能做此检查。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显示效果较差,甚至不显影,无法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资料。

MRU不需注射造影剂,无辐射,图像与IVU相比,不仅能显示积水扩张的尿路、梗阻部位、梗阻处病变形态等,而且对于重度积水或完全性尿路梗阻者,特别是肾功能衰竭IVU不显影的患者,MRU仍能清晰显示尿路的全貌[6]。本组病例中,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1例神经源性膀胱,IVU显影不良及未显影,故不能做出明确诊断;MRU可明确显示梗阻部位和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肾盂及肾盏扩张情况,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7]。MRU能清晰显示肾输尿管畸形类型,尤其对于重度积水病例,能明确诊断,优于IVU[7-9]。本组2例重复肾输尿管,由于上位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IVU未显影,不能明确诊断,MRU则清晰显示积水的上位肾及畸形的输尿管。本组病例中输尿管口囊肿,MRU能够显示环状低信号囊肿壁;神经源性膀胱,MRU能显示网格状及条状低信号影,这些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提供有力信息。泌尿系统先天异常是全身先天畸形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可同时存在多种异常。本组2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患者伴有输尿管异位开口及输尿管囊肿等多种畸形,做过多种检查,MRU显示以上全部畸形表现。

MRU属于2D扫描,对原始图像重建后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位显影[7]。在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时,存在图像丢失的问题,也受重建技术的约束,重建后若旋转角度不够,可使部分信息因重叠丢失;MRU空间分辨率低,对于微小病变检出率低;特别是小结石,体积小信号不够低,MIP重建时被周边尿液高信号掩盖,若旋转像未达到最佳显示位置,则检出率较低。IVU空间分辨率高于MRU,因此IVU对病变细节及细微形态学改变显示优于MRU。本组中1例患肾伴左下盏结石MRU未能显示结石影像,而IVU结合KUB明确显示高密度结石影。

影像检查是诊断泌尿系先天异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先天异常靠影像检查可确诊[10]。IVU、MRU能清晰显示肾、输尿管扩张及解剖异常,是诊断泌尿系统畸形疑难病例的理想方法,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IVU显影不良或不显影者,MRU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12-812

[2]陈卫国.泌尿生殖系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

[3]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水成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0

[4]王智宇,曾甫清,李恒,等.磁共振水成像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7):503

[5]王丽娜,郑菲,刘彪.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杂志,2009,31(4):485

[6]John R,LeyendeckerM,Craig E,etal.MRUrography:Techniquesand clinicalapplications[J].RadioGraphics,2008,28(1):23

[7]Zielonko J,Studniarek M,MarkuszewskiM.MR urography of obstructiveuropathy:diagnostic value of themethod in selected clinicalgroupsps[J].Eur Radiol,2003,13(4):802

[8]JoshiMP,Shah HS,Parelkar SV,etal.Role of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 in diagnosis of duplex renal system:Our initial experienceata tertiary care institute[J].Indian JUrol,2009,25(1):52

[9]Croitoru S,GrossM,Barmeir E.Duplicated ectopic ureterwith vaginal insertion:3D CTUrography with IV and percutaneous contrast administration[J].AJR,2007,189(11):W272

[10]何亚奇,唐秉航,李良才,等.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53

猜你喜欢
肾盏泌尿系统肾盂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结核性肾积水与非结核性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集合系统CT三维重建精准指导经皮肾镜手术目标肾盏选择和穿刺的临床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