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0-10-26 02:19安光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窦房结双腔起搏器

安光玉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安光玉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评估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安装双腔起搏器的老年SSS患者,据起搏器的类型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35例和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组33例。采用心脏超声、运动耐量测定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综合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DDDR组的运动耐力指标高于DDD组,且前者的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多项指标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明显提高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活质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脏疾患。有资料显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占所有起搏器安装者的70%~80%[1,2]。SSS患者多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因此这类患者首选具有频率适应功能的起搏器来治疗。为评价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以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对68例植入双腔起搏器老年S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安装心脏双腔起搏器的老年SSS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65~78岁,平均(68.3±15.6)岁。根据植入的心脏双腔起搏器有无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35例和双腔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33例。

1.2 方法

1.2.1 临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手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自身心律情况调整起搏器工作模式及起搏参数,以尽可能保证起搏器工作方式接近机体生理状态。

1.2.2 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测定 采用美国Acu-sou12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按常规方法分别测定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D)、E/A 比值(E/A)。运动耐力测定方法为记录随访日近3天的运动总时间(分)和总距离(米),并取平均值。

1.2.3 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调查 该量表采用中文版,其信度和效度已在国内外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3]。量表包括8个方面: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计分方法:将原始数据转换并累加各项得分,每个维度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则健康状况越好。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DDDR组和DDD组年龄构成、血压和血糖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表 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 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

DDDR组 DDD组年龄(岁)血压(mmHg)糖尿病(例)68.1±16.4 122.5±13.8/80.9±5.1 5 68.5±11.3 121.8±10.7/83.4±5.7 6

2.2 2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

随访中2组左房前后径(LAD)、右室长轴前后径(RVD)、左室舒张末期长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D)、E/A 比值(E/A)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 DDDR 组的运动耐力指标高于DDD组,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8个方面得分比较(见表3)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4]。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SSS患者中,约有40%存在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即心率不能随躯体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快。理论上讲,为使运动和体力活动更符合生理需要,保持变时性反应是重要的因素,对老年SSS和房室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安装DDDR是更为合理和必要的选择。本研究显示,DDDR组与DDD组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明显提高老年SSS患者运动耐力指标,说明DDDR能按照机体需氧量的变化而自动增减其起搏频率。国外有研究显示,10%~20%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10%的患者感觉失落,10%的患者认为安装心脏起搏器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说明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3]。老年人本身就是对人工心脏起搏器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高发人群[5]。本研究显示,DDDR组生活质量的多个评价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其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得分均明显高于DDD组,分析原因可能为DDDR治疗SSS能更好地纠正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紊乱,通过提高患者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使患者生活更趋于正常人,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和自卑心理,使其更容易融入正常的社交人群。综上所述,DDDR在提高老年人运动耐量的同时,可改善其生活质量,与文献报道一致[6]。

表2 2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比较(±s)

表2 2组心脏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力测定结果比较(±s)

注:与 DDD 组比较,★P<0.05,★★P<0.001

DDDR组 DDD组LAD(mm)LVD(mm)RVD(mm)LVEF(%)E/A运动时间(分/天)运动距离(米/天)35.5±7.9 28.6±5.2 20.1±4.3 57.1±2.2 0.9±0.1 138.0±30.0★★1 956.0±265.0★37.1±6.8 29.3±6.2 20.9±5.1 56.4±3.7 0.9±0.2 71.0±24.0 1 093.0±223.0

表3 2组生活质量8个方面得分比较(±s)

表3 2组生活质量8个方面得分比较(±s)

注:与 DDD 组比较,★P<0.05

DDDR组 DDD组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机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角色情绪精神健康总体健康78.5±6.4★83.6±25.1★92.1±9.6 73.9±11.2★75.7±11.6★73.5±25.1 67.0±12.9★54.3±13.8★66.9±10.0 57.3±18.7 96.0±12.0 52.5±15.6 64.3±12.8 74.9±23.4 59.0±10.6 42.2±9.0

[1]Gergoratos G.Permanent pacemakers in older persons[J].J Am Geriatr Soc,1999,47(9):1125~1135.

[2]Tsang TS,Gersh BJ,Appleton CP,et al.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the first diagnosed nonval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840 elderly men and women[J].J Am Coll Cardiol,2002,40(9):163~164.

[3]胡大一.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4]张枝革,杨浣宜,李建蓉,等.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起搏器频率适应者的心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5):352~354.

[5]杨海涛,祁述善,沈向前,等.心脏起搏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其心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17(3):189~191.

[6]汤宝鹏,赵阳,马依彤,等.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1(1):71~74.

R592

B

1671-1246(2010)09-0148-02

猜你喜欢
窦房结双腔起搏器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Tbx3在窦房结发育和功能维持中的作用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犬窦房结功能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
MicroRNAs 与老年窦房结功能减退研究现状
食管咽喉双腔封闭通气导管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