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高频词good的类联接及搭配探析

2010-11-01 05:53陈建生林婷婷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本族语副词形容词

陈建生,林婷婷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词汇相关的错误率也是外语学习中各类错误比率中最高的。在学习外语词汇时,仅仅学习一个单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掌握词的搭配(collocation)及类联接(colligation)。搭配和类联接的概念最早是由 Firth(1957)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就是结伴说,即词的意思从与它结伴共现的词中体现(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TIF.),如 night与 dark结伴。搭配就是关于词与词结合的研究。但搭配不仅仅是词的简单并置,它体现了词与词的相互期待,如night与 dark。高于搭配层面的抽象是类联接,即语法范畴间的组合关系。搭配研究的是具体的词与词的组合,而类联接则仅涉及抽象的语法概念与范畴。Mitchell(1975)认为,类联接是关于词语类别组合的抽象表述,搭配则是类联接的具体实现。简言之,类联接是词语搭配发生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一个类联接代表了一个类别的词语搭配。Sinclair和 Renouf(1988)认为,语言学习者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语言中高频词的形式;(2)高频词使用的主要模式;(3)高频词的典型组合。其中,高频词使用的主要模式即类联接,词的典型组合即搭配。

二、数据的对比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一个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是由陈建生等建立的非英语专业 EFL大学生作文语料库①(以下简称 LC)。该语料库收录的是天津市各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所写的作文,体裁为议论文,大约有1 038篇,涉及 48个作文题,总共约 17.3万个词。作对比研究用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是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自建的语料库(以下简称 NC)。该语料库是由来自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 》上的社论和评论构成,总共 900篇,约 44.6万个词。为了便于研究,这两个语料库都设置了自动词性附码,采用的附码集为 CLAWS7②,检索工具为WordSmith Tools 4.0。

选择 good作为研究对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形容词类联接和搭配的研究为数不多,一般都是对动词或名词的研究,而 good在英语中是常用的形容词,其词频在 LC的形容词中高居第一位,研究结果对英语形容词类连接和搭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二是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忽略 good的名词用法,使学习者不能正确使用名词 good,希望本研究能提起英语教师的注意。

对 good类联接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英语学习者对某些类联接是否存在着过度使用、偏少使用或误用的现象。差异的显著性根据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的结果判定。搭配的研究主要是在类联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搭配词出现的频数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

1 形容词 good的类联接与搭配

对 LC和 NC的词频统计显示,在约 17.3万个词的 LC中,形容词 good出现了 905次;在约44.6万个词的 NC中,形容词 good出现了 350次,学习者的使用频率明显偏高。根据 Sinclair(2001)和 Hornby(2000)词典中good词条的解释归纳出形容词 good常用的四个类联接(ADJ指形容词good):ADJn,ADJprep,v-link ADJ(that/to-inf),adv ADJ。根据这四个主要的类联接对形容词 good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③。

表1 两个语料库中形容词good类联接的使用情况

1.1 类联接 ADJ n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本族语者,good用得最多的类联接是 ADJ n,即修饰名词。这个类联接分别占两个语料库中good出现次数的 71.7%和 73.1%,比例大致相同。

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有一些共同使用的与good搭配的名词,如 reason(s),thing(s),job(s)等。由于名词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两个语料库中很多与 good搭配的名词都有这种倾向。例如,在 LC中有一篇作文是以 Computer,our friend or enemy?为题目,这就使 good friend成为 LC中一个频率非常高的搭配。尽管如此,我们从 NC中还是能发现一些与文章主题无关的与good搭配的名词,如 news(26次),sense(10次),start(10次)等。这些搭配是本族语者非常常用的表达方式,而且经常扩展成一些更大的语块(chunk)。例如:

(1)And China expects its economy to grow by 8 per cent next year,which is good news for thewhole world.(Times,March 7,2009)

(2)That provision makes good sense to us since the alternativemight be forcing them to rely on costly emergency rooms.(New York Times,January 30,2009)

(3)We trust these policy changesmark a good start toward a larger shift that will se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undo the full range of Republican attacks on reproductive freedom.(New York Times,March 17,2008)

在 LC中仅出现了一例 good sense,其他搭配均未出现,说明学习者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与good经常搭配的名词来表达思想。

1.2 类联接 ADJ prep

有较大显著性差异的类联接是 ADJ prep,在NC中的出现次数为22,在 LC中出现了 106次,二者差异的 χ2值达到了 6.23(p<0.025),表明学习者过度使用了这个类联接。

进一步观察两个语料库中形容词 good和介词的搭配可以看出,在 NC中,good后面的介词主要是 for(19次),at出现2次,in出现 1次。主要搭配是be good for和 begood at,前者占绝大多数。在 LC中,除了 at(16次),for(69次)之外,介词 to出现了 19次,在 NC中却一次都没有出现。

为了验证本族语者 good to的使用情况,在总数为400万个词的四个英语语料库④中进行检索,结果仅发现 7例,其中6例是 good to him/her/me/you,说明 good to使用得非常少,后面一般接人称代词宾格。学习者语料库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 good to,而且在意义的表达上也不正确,所有19例都是要表达“对……有好处”的意思,而不是Sinclair(2001)词典中的释义:Someone who is good is kind and thoughtful.请看图 1⑤:

图1 LC中good to(p rep)的索引行

本族语者用 good来表达“对……有益”这个意思时,通常 good for。Sinclair(2001)的词典中关于 good for的解释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对……有益”,If something is good for a person or organization,itbenefits them.Rain waterwas once considered to be good for the complexion.因此,上述学习者语料库中的 19例 good to都应改为 good for。

1.3 类联接 v-link ADJ(that/to-inf)和 adv ADJ

除了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两个语料库中有显著性差异的类联接之外,没有显著性差异的类联接在同一类联接的具体词的搭配上也会有差异。以adv ADJ为例,在两个语料库中这个类联接的频数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如果统计不同的副词与形容词搭配的情况,可以发现 LC中good前面出现副词共 72个,其中用作强度修饰语(intensifier)的very就有34个,占 47.2%,而 NC中good前面出现副词共 31个,只有4个是 very,仅占 12.9%。除了 very外,LC中good前面较少使用其他强度修饰语,主要是 really(6次)和 so(7次)。而 NC中good前面的强度修饰语则比较多样化,除了学习者常用的 3个以外,还有mostly,pretty,especially,particularly,ostensibly等。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这个类联接的使用上没有差异,但是在具体搭配词的使用上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说明学习者使用的与 good搭配的副词种类较少,缺乏变化。

2 名词 good的类联接和搭配

在 LC中,作名词用的 good出现了28次,而在 NC中也出现了28次。由于 NC的词汇总数是LC的2.5倍多,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χ2=12.44,p<0.005)。从这个统计结果看,学习者的使用频率明显偏高。根据 Sinclair(2001)和 Hornby(2000)词典中的释义归纳出 good作名词用的两个常用类联接(N指名词 good,圆括号表示可选项):det(adj)N,v(pron/n)(det)N⑥。分别对两个类联接在两个附码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经过对检索结果的整理得出这两个类接的相关数据。

表2 两个语料库中名词 good类联接的使用情况

2.1 类联接 det(adj)N

从对 NC的检索结果看,在出现的23次类联接中,有13次是与 the搭配,其中有5次在两个词之间有一个形容词,如 the common good,the public good等。其余的 10次是与 any,no,some,that等的搭配。与 the的搭配占到这个类联接出现次数的 56.5%,说明 the(adj)good是这个类联接中最常用的搭配形式。Sinclair(2001)词典中的good词条第 10个义项的解释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If something is done for the good of a person or organization,it is done in order to benefit them.这条解释不但提到 the good这种搭配,而且还进一步将它扩展成 for the good(of)这样的结构,表示“为了……的利益”。在本族语语料库中出现的13个 the(adj)good的索引行中有7个是这样使用的。

图2 NC中for the good(of)的索引行

从统计数字看,LC中有6例这样的类联接,其中4例是以 do det good to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一例并不是表达利益、好处的意思,You can choose the car or other things you want to.Considering the price or the practical value,you can choose the best good to you.从前一句话的内容可以推知,此处学习者很可能是将 goods(商品)误写作good。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和具体分析来看,LC中名词good的第一种类联接仅使用一次,说明学习者基本不会使用名词 good的类联接及其搭配。

2.2 类联接 v(p ron/n)(det)N

在统计这个类联接的出现次数时,以 good_nn作节点词,以*_v*作搭配词,将跨距设定为关键词左边 5位(N-5),分别在 LC和NC两个附码语料库中进行检索,然后对所得到的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删除不相关的索引行可以得出表2中的统计结果。从表2中的统计数字看,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这个类联接上差异显著(χ2=7.61,p<0.01),似乎学习者过分使用了这个类联接。在分析学习者的使用情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族语者这个类联接的使用情况。

图3 NC中v(pron/n)(det)N类联接的 6个索引行

图 3的索引行表明,NC中与 good搭配的动词全部是由 do及其不同的语法形式(does,did,done)构成 do(sb./sth.)(no/little/some/more)good这样的结构。这与 Sinclair(2001)和 Hornby(2000)的词典中对 good作名词时的解释基本一致。而 Sinclair(2001)词典中good的第 12条释义:If you say that doing something isno good or does not do any good,youmean that doing it is not of any use or will not bring any success.表明在这个类联接中,动词 v还可以是联系动词 be。在 NC中没有这样的例子,可能是由于这个语料库的规模较小,或者是这种用法本来就较少⑦。

图 4是学习者语料库中出现的全部27个索引行。逐行查看便会发现只有3例(第 15、18、24行)是正确的。第 15行使用的是这个类联接的最简单形式 v N(do good),意思是 to have a useful effect(Hornby,2000),而第 18行和第24行用的是 v pron/n N(do sb good)。有3例 (第 4、19、27行)是学习者错把 good当作副词 well使用,不应计算在内。其余21个索引行中都有do good to/for(其中包括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如 a good hobby dogood,do agood,do a lotgood,domany other good等),以 do good to居多,共出现 18次,后面跟名词。这些都属于对这个类联接的误用。我们从上下文可以推知,学习者在这些地方使用 do good to/for是想要表达“对……有益”的意思。英语本族语者在用 good这个词表达这个意思时一般用 begood for n,do sb/sth good。例如,图 3中的第 5行就是来自《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从上下文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有这样的用法,Maybe they like the hole their party is standing in and want to dig it even deeper.That's their right,but it does the country no good.

图4 LC中v(p ron/n)(det)N类联接的27个索引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2中关于第二个类联接的统计数字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者使用这个类联接的情况。只有通过对相关索引行的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学习者并未过分使用这个类联接,而是未掌握这个类联接的正确形式和所表达的意义,因而造成大量的误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高频词 good的类联接及搭配,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该词时存在的问题,如误用、偏少使用和搭配不当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二语习得理论去分析,主要是由于语际负迁移或语内负迁移引起的。以语内负迁移为例,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过度概括,即对外语的某些规则错误地推而广之。比如,学习者把 important to sb/sth的介词使用规则用于形容词 good来表示对某人或某物有益。此外,这些错误的形成也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有关。学习者学习英文时倾向于脱离语境背单词,这样就缺乏对单词使用的具体语境及其搭配词,如介词、副词等的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要引导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注意学习方法,避免机械地、孤立地去背单词,因为脱离开语境,意义和用法都是很难确定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掌握单词的用法,尽可能多地提供该单词使用的语境,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还以实例表明,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要注意对统计结果的具体分析。如果盲目相信统计结果,会使研究结果的分析建立在错误数据的基础上,造成结论的不可信。

注释:

① 这个语料库是教育部2000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之一。

②有关这个附码集的详细情况请参见 http://ucrel.lancs.ac.uk/claws7tags.htm l。

③本文列表中LC和 NC各自的类联接出现频数之和并不等于 good出现的总频数,一是因为有个别零散未归类的用法,二是因为已归类的类联接彼此间有重叠之处。

④这四个语料库分别是Brown,LOB,Frown和 Flob。

⑤为了更加直观,图中的索引行都是来自未经附码的语料库,而对类联接检索时使用的是附码语料库。

⑥限定词指除定冠词the以外的其他限定词。这个类联接可以是 v pron/n det N,也可以变化为 v pron/n N,v det N或 v N。

⑦在 Brown,LOB,Frown和 Flob四个总数约为 400万个词的语料库中,no good在跨距为 N-5的范围内出现与各种语法形式的 be搭配的情况也仅有5例。

[1]Granger,S.(ed.).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C].London:Longman,1998.

[2]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Sinc lair,J.M.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Z].London: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1.

[4]Sinc 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Sinclair,J.M.&A.Renouf.A Lexical Syllabusfor Language Learning[A].In R.Carter&M.McCarthy(eds)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London:Longman,1988.

[6]Sinc lair,J.M.et al.Collins Cobuild Grammar Patterns2:Nounsand Adjectives[M].London: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0.

[7]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何安平.语料库如何走进课堂教学——原则和方法探究[J].中国外语教育,2008,(4):8-12.

[9]郝兴跃.论外语/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1):44-47.

[10]濮建忠.Learner Behaviour of Verbs:Colligation,Collocation,and Chunk[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11]孙海燕.基于语料库的学生英语形容词搭配语义特征探究[J].现代外语,2004,(4):410-418.

[12]孙海燕,陈永捷.中国英语学习者名词类联接的发展特征——基于赋码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7):272-278.

[13]卫乃兴.搭配研究 50年: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14]卫乃兴.专业性搭配初探——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本族语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