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的现实分析

2010-11-04 13:13司爱丽
关键词:活动室安徽省农民工

司爱丽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雪岩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研究
——基于安徽省的现实分析

司爱丽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雪岩贸易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近几年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大量儿童留置在户籍地成为“留守儿童”,另有一部分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随迁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均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与成长,作为农民外出务工大省安徽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安徽省农民工子女存在的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亦有微观方面的因素,既需要国家及当地政府采取政策的调整,亦需要学校、家庭的教育与关怀。

农民工子女;和谐社会;留守儿童;随迁子女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八成以上,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众多的农民纷纷摆脱土地的束缚到城市打工,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家人口计生委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了2.11亿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14岁及以下儿童占20.8%,约为4388.8万人,这部分群体即为我们常说的“随迁子女”或“流动儿童”。另外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还有约5800万的孩子留在了老家成为了“留守儿童”(见图1)。父母们外出打工改善生活的同时,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随迁子女上学难、留守儿童的孤寂等。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国家及当地政府都采取了多种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处境。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作为农民工流出大省安徽省,其情况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图1 全国农民工子女分布

一、安徽省农民工子女成长现状

据安徽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该省留守儿童将近400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50%,[1]随迁子女共有34万人(见图2)。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其它省份类似,具体表现如下:

图2 安徽省农民工子女分布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人大一份“我省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显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贴身关照,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五缺”现象十分突出。

1.亲情缺“慰”。与外出父母亲聚少离多,缺少亲情呵护。

2.生活缺“助”。由于缺乏父母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一般来说,留守儿童比同龄人个头偏矮,体重偏轻,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状况。

3.心理缺“疏”。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却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倾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2010年1月18日,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公布了一份历时半年多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结果,60.4%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4.学习缺“导”。很多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多数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只能照顾孩子吃穿,而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与辅导。

5.安全缺“护”。家庭日常监护管理不到位,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如在每年被拐卖的儿童中,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占主导,另外每年溺亡和女生受到性侵害者也较多。

(二)随迁子女存在的问题

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孩子,相对于留守儿童来讲他们是幸福的,不管怎么样,他们是和最疼爱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作为城市的异乡人,他们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1.入读公立学校难。随迁子女进入城市接受教育,各地政府一般会指定相应的接收学校。但这些定点学校往往条件较差,距离较远。而如果选择条件较好、距离较近的学校一般就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就合肥来说,一般小学借读费为2万元左右,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讲无疑是天文数字,所以他们大部分人只好选择定点学校就读。这一现象在其它省份也严重存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全国正在上学的流动儿童中,在流入地入读公立学校的比例仅为69%。

2.融入新集体难。农村孩子进入学校后,要想融入这个新集体较难。一是农村孩子很多方面还很不适应,二是城市孩子对农村孩子的排斥。很多农村孩子的“土话”和穿着等往往成为同学的笑柄。

3.学习环境的变动性大。很多随迁子女就读学校往往跟着父母的工作地点走,而农民工打工地点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这些孩子就读的学校经常变动。不同学校之间由于上课内容的进度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存在差异,孩子转学后往往出现学习退步,心理压力增大。

4.安全面临隐患。城市的交通拥挤,安全隐患较多,诱惑因素也随之增加。而随迁子女一般由于父母忙于生计而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他们的安全面临很多隐患。如交通安全、独自在家的人身安全、面对诱惑被吸引等。如在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据点的比例最大。

二、安徽省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成因分析

安徽省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既有国家宏观层面的因素,亦有自身家庭的原因,更有所在城镇的环境使然。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从不到18%到超过46%,近3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迅猛上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大量的务工机会,于是大量的农民涌入城镇成为建设一族,更有一部分农民工融入当地城镇,成为新市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工是主体”。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农村人口净流出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均在30%以上。

(二)农民自身生活所需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见图3。2009年,全国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153和4504元。而在他们的收入构成中,外出打工收入占了主导。如安徽濉溪县钟楼行政村司桥自然村司文建小朋友所在的家庭,有4亩土地,年纯收入约为4000元,父母外出上海打工,每人纯收入8000元,家庭年均收入20000元,而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0%。因而外出务工已成为众多农村家庭增收的主要渠道,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更是如此,据网易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2009年,该省仅跨省外出人口就达1723万人,占全国11.49%。

图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三)政策的局限性和执行的困境

针对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徽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针对留守儿童设置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有的地方推行了“代理家长制”、“名誉家长”、“爱心爸妈”、“寄宿制”等,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很多的“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或挪作他用。而“代理家长制”、“名誉家长”、“爱心爸妈”等因为“家长”的繁忙而流于形式;“寄宿制”学校则因为“老师大量无私的奉献、高强度的付出、随时承担着高风险安全责任、经费紧张”等问题而难以推广。如安徽省灵壁县针对留守儿童在全县推行“公立寄宿制”,目前有4万多名留守儿童“寄宿”,至少解决了5万户外出务工农户的后顾之忧。但这种看似美好的措施却因为“托管零收费”等原因面临难以扩大或持续的困境。针对于随迁子女,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4月30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可就近划片入学,禁收借读费、赞助费,并制定了监督检查制度,这一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权,但由于农民工自身对文件不了解、“手续不全”、“学校资源有限”等原因,依然有部分随迁子女不能顺利就近入读公立学校。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且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每个孩子身上几乎都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教师与家长有效合作,教育方能取得成功。在很多农民工思想中,他们认为拼命挣钱供给孩子读书是父母应该做的,而教育则靠学校和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帮扶意识淡薄、能力较弱,最终使得这些孩子的成长完全“靠天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得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安徽省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对策

根据以上成因分析,结合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现状,建议采用以下举措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成长的投入,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一)针对“留守儿童”的对策

1.加大“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作。“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作为留守儿童的活动与交流的场所,能够给孩子们在放学后提供一个安全去处,相应的图书及健身器材则能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课余的生活,既避免了孩子们课余无处可去而到处乱跑出现意外,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且小伙伴们在一起,也消除了孤寂,因此要加大“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整合利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文化室、寄宿学校等现有资源,在全省1308个乡镇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每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万元,投入资金2616万元,由省妇联负责实施;在农村地区确定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话、电视机(3000元),投入资金6000万元,由省教育厅负责实施。2010年计划建设400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启动7000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套工程,投入资金2900万元。[2]另外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实施专人管理和负责制,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使“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有效地运作起来,真正让它们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

2.采用利益驱动,推行“代理家长有偿制”。针对留守儿童父母远离的境况,很多地方实行了“代理家长制”,学校老师和村干部担任“代理家长”或“爱心爸妈”,由他们不定期的与孩子沟通、辅导学习等,有效的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但由于“代理家长”实行的是义务形式,再加上这些老师和村干部平时比较忙,“代理家长”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时间一长便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建议采用“代理家长有偿制”,即给予“代理家长”一定的补贴,让他们劳有所得,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费用由留守儿童的父母承担,由他们选择代理家长并签订协议,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与协调。

3.给予公立学校收费上一定的自主权,推广“公立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使得孩子吃、住、学都在学校,由于是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孩子的安全上有保障、生活上有规律、学习上有指导,对孩子的成长好处明显,极大地解除了在外父母的后顾之忧。但就目前来看,安徽省民办的寄宿学校发展得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收费上较高,充足的费用保障了各项投入,相对公办学校,这些民办学校在这一方面的软硬件相对较强。虽然收费高一些,但对一些家庭来讲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如淮北市和萧县的实验学校,从小学到中学,每学期收费3000元左右却人满为患。相对而言,公办学校由于受制度和政策的约束,收费较低,如灵壁县的公立寄宿制学校实行的是“托管零收费”,每学期仅收取生活成本费1200元。[3]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寄宿条件无法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学校也没有条件聘用足够的后勤管理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学校经费负担已成为制约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另外,鉴于民办学校数量有限,而公立学校布点较多,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给予公立学校收费上一定的自主权,加大软硬件投入,推广“公立寄宿制学校”,以此承担起4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责。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加大家庭教育成分。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近半数为隔代监护,再加上很多农民工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由此造成了很多孩子家庭教育的空白,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建议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家校联系平台,家校之间定期沟通孩子的成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更好更快的成长。另外还可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间如春节召开留守孩子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以增强他们家庭教育的意识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针对“随迁子女”的对策

1.加强监督,力推“零障碍、就近”入学制度。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2006年3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了这一点。安徽省教育厅2010年4月30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通知》,把随迁子女享受教育的公平制度落到了实处,有效解决了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为了让这一政策充分地得到贯彻与实施,建议加大文件精神的宣传力度,把文件送进工地送进农民工住宿地;加强监督,设立监督投诉电话,让违规者无处藏身,让公平充分彰显。

2.扶持接收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国家力导公立学校接纳随迁子女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公平权,但考虑到公立学校资源的有限性,有必要加大扶持接收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让他们成为接纳随迁子女的主体。建议政府根据这些学校每年接纳的农民工子女人数进行财政补贴,加大对这些学校投入,以缩减与其它学校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3.开展农民工家长培训,建立家校沟通制度。作为随迁子女,由于是与父母在一起,他们相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好得多。但由于这些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教育意识淡薄、忙于生计等原因,随迁子女接受的家庭教育依然不容乐观。如很多父母只问孩子考试如何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型家长比比皆是,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建议学校定期召开随迁子女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专业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建立家校沟通制度和平台,及时交流沟通孩子的情况;班主任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工作。

[1]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关于我省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R].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Z].

[3]留守孩子,梦能“寄宿”多远?[N].安徽商报,2010-03-29.

安徽省2009年度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立项项目(社会科学)“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工子女成长问题研究”(编号:2009SQRS164)。

司爱丽(1976-),女,经济学硕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雪岩贸易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活动室安徽省农民工
8个教室
成长相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