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五大工程”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2010-11-11 04:40马永明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12期
关键词:河东区科技园产学研

马永明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举措。河东区认真贯彻执行。本着“面向未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创新,谋求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不放手,从大局着眼,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入手,实施加强产学研合作“五大工程”,全力构建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驻区部队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80家发展到469家,从业人员数达到9万人;11家科技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推进同大学的合作

首先是加强同辖区内大学的合作。2008年5月23日,在河东区科委的协调下,河东区政府同区域内的天津工业大学签订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宏伟、校长杨庆新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签约仪式。河东区委书记张建星参加了签约仪式,表明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极大重视。天津工业大学的科技成果优先在河东区转化,工业大学科研人员同科技企业的一批合作项目正在研发转化中。目前工大机械电子学院、软件学院、材料学院分别同北科精工科技公司、睿新隆科技公司、耀新科技公司在自动化设备研发、太阳能转化器、防水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实现了产业化。工大机械电子学院派出教授张迎春,常年在北科精工科技公司上班,带领40多名科技人员搞研发,目前已经研发出20多项新技术,获得专利70项,实现产值9000多万元,该企业去年底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工业大学教授林树忠与区内科技企业合作,成立了五维精创科技公司,将他研发的每分钟生产80枚锂电池的生产线投入生产。目前,五维精创科技公司是国内唯一能生产这种锂电池设备的企业,该产品出口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加强同本区域大学合作的同时,跳出河东寻找外脑支持。从2009年4月开始河东区积极同天津大学进行沟通,寻求合作途径。区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领11家科技企业老总和技术研发人员深入天津大学,同天大6个学院的院长和教授进行了项目对接。在此基础上天津大学派出6位专家,到河东区的科技企业进行考察,有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9月19日,在河东区与天津大学缔结友好区校签约仪式,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校长龚克带领天津大学11位校领导出席。耀新科技公司与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新型自粘防水卷材改性研究项目;瑞灵科技公司与天大机械学院就顶驱液压系统技术支持项目;红旗环保公司与天大精密仪器与电子工程学院就环境在线监测技术;曼德工贸公司与天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铜基镀银饰品表面光亮耐久性项目签署协议。四个项目在获得天津大学的技术支持后,年产值将达上亿元。

在同本市大学加强合作的同时,河东区跳出津门积极寻求外省市大学的合作。截至目前,已同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燕山大学等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转化项目30多项。

加强同区内科研院所的合作

河东区先后同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天津地热勘察设计院、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院、天津无机化工研究所等驻区科研单位建立了帅超科技园、帅越科技园、帅先科技园、帅达科技园等帅字号科技园、孵化器和帅明海归科技园,几年来孵化企业280多家,产生效益20亿元、发明专利50项、争取国家和天津市无偿资助科技资金918万元。驻区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在电气传动设计方面在全国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为充分发挥其研发、试验、转化等方面的优势,河东区先后同该所合作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帅超科技园、5000平方米的电器节能产业孵化器和7000平方米的帅明海归科技园,几年来,培育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核工业理化研究院下属的贸易公司,经营比较单一,区科技主管部门深入该院积极帮助该公司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经双方共同努力,公司重新定位在科技研发、项目转化和科技贸易上,新成立的中核(天津)科技公司注册资金由50万元, 增加到500万元,今年前9个月收入6000万元,同比增长5%。天津无机化工研究所有一栋9000平方米的大楼,尽管大楼坐落在河东区中心地段,但由于大楼年久破旧,房屋空闲率达50%以上。区政府积极同该所进行沟通,将大楼定位为科技园区,对进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给予部分资金对大楼进行必要的整修,大楼入住率很快达到100%,目前有32家科技企业在园区研发、转化、商务办公。

加强同驻区部队的合作

针对部队不能办企业,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进行民用转化的现实问题,河东区积极搭建军地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先后同武警医学院、军事交通学院、武警指挥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和军事交通研究所等三个军级两个校级单位合作建设军地企科技研发平台。他们利用武警医学院科技实力强的优势,联合科技企业共同组建了天津市帅军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武警医学院发挥科研人才和研发设备的优势,进行中药成果研发;区科委发挥地方政府优势,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给予部分研发资金;欧诺科技公司发挥生产和市场的优势,对成果进行转化。目前,三方合作的“水中病毒”检测科研成果已经进入到小试阶段。该成果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开展对“水中病毒”检测的项目,投入市场后将对抗震救灾、部队野外训练、边远山区饮水安全产生积极作用。这一合作平台得到中央军委、武警总部的肯定,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武警报都做了报道,在全国、全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区域内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于今年初建立了“河东区科技企业发展促进协会”,开通了河东科技网、河东科普宣传电子大屏幕,对全区科技企业发展情况、有关科技政策进行宣传。定期组织科技企业家进行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每年免费为科技企业家进行体验,为科技企业在河东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目前全区的科技中小企业之间有几十个项目进行合作。如帅超激光科技公司在激光切割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气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当时,国内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设备,如果从国外进口废气处理设备,每台需要8万美元。本区科技企业帅普环保孵化器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与该企业进行合作,技术攻关,只投入人民币1万元就帮助帅超激光公司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在推进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也加大了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蓝天集团是驻区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区利税大户多年以来为河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该企业创新发展,河东区在科技项目立项、专利资金匹配上给予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帮助“蓝天集团”技术中心升级改造,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日化行业一流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蓝天集团研发的科技成果荣获河东区首届科技创新奖。

加强同外省市的合作

为跳出天津寻求发展机遇,河东区组织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后考察了山东省宁津县、甘肃省天祝县、古浪县、湖北省东湖科技园、河北省沧州市和山东省济宁市等省市县,与这些地区签订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建立了共同发展合作关系。为了解决科技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先后到静海、武清、北辰、宁河等周边区县进行考察,最终与宁河县签订了长期经济合作协议,在宁河县购买2平方公里(3260亩)土地,打造现代化、高标准、 高科技的科技产业基地——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这是河东区贯彻市委、市政府“三个层面”联动发展,而建设的市内六区第一个飞地经济园区。园区建成后,可吸引科技企业150家入驻,安排就业万余人,年产值达200亿元,年纳税10亿元以上。不但解决了壮大期科技企业发展空间的问题,而且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场所。在二期开发中,宁河县将划出10个平方土地与河东区共同开发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

近年来,河东区为了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科技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的“帅”字号科技创新平台达27家;先后出台了《中共河东区委、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河东区科技创新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鼓励办法(试行)》、《天津市河东区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天津市河东区专利申请奖励办法》、《河东区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孵化器建设管理办法》等19项配套政策;几年累计投入科技资金9822万元、科技企业由2006年的180家发展到目前的469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达52亿元,累计税收3亿多元。在去年国家科技部考核中,河东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市区只有河东、南开获得此项荣誉;2008年区知识产权局被评为 “国家知识产权执法先进集体”,是天津市18个区县中唯一获奖单位;2009年专利申请量超过高新区名列全市第二位;今年,区知识产权局被推荐为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先进单位;河东区科协去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站栏员”建设优秀单位,市区只有河东、红桥获此荣誉。科技的发展为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和“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猜你喜欢
河东区科技园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区总工会给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当事企业为何没担起相关责任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肖怀远主任深入河东区专题调研图片报道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河东区地志办到市地志办学习二轮修志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