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研究综述

2010-11-17 06:38吕锡琛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性人本主义道教

陈 明 吕锡琛

对全真道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的繁荣昌盛,时间源远流长,长达百年。无论是发表的论文,还是出版的著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发展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由于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以性命双修、功行双全为修炼途径,实现精神境界终极超越的目标追求,从而打破了传统道教的修炼模式,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心性内丹修炼体系。其独特的心性修炼思想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现将全真道研究脉络简述如下:

一、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全真道的研究如果从最早的陈教友(清朝)的《长春道教源流》算起,到今天已有130年的历史。限于研究能力和资料掌握的难度,本文仅限于对近4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特别在近几年,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现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简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全真道修炼思想、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

全真道心性修炼思想、理论研究的第一本重量级著作是张广保的《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出版社),该书是国内系统、全面研究全真道内丹心性学说的一本重要著作。本书不仅详尽地阐述了全真道内丹心性论的基本内容,而且对王重阳及全真道后期各派心性论的特点都一一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另收录在《道教的根本道论与道教的心性学》(四川巴蜀书社)中的两篇文章:《金元全真教徒的宫观生活与心性修行》,则深入探讨了全真道的修炼方式及其内丹心性理论;而《全真教性命双修的内丹学》,则详细论述了全真道的内丹修炼理论的渊源和全真道内丹道的心性修炼理论。而吕锡琛和胡孚琛教授两人合著的《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也有专章从内丹心性学理论的角度对宋元明清时期的内丹心性学对各派心性思想进行了详细介绍;任法融的《论全真教的修持理法——降心》则对全真道的降心思想进行简要概述,而吕锡琛教授的《全真道的心性道德修养论探析》则着重探讨了全真道心性修炼思想的伦理内涵,白如祥的《王重阳心性思想论纲》着重探讨王重阳内丹心性修炼理论。除此之外,还有郭武的《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唐大潮的《王常月修道思想略论》,若水的《王重阳的心体说及其理论渊源》,以及左洪涛的《论丘处机道教词的内外双修思想》等等。

第二,对全真道的教义戒律、仪式、教旨等研究方面的成果

如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就有专门的篇幅对全真道的教义教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论文类则有唐怡的《全真道戒律的发展历史与特征》从戒律的产生、充实、完善等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而另一篇《浅析全真道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则探讨了全真道的戒律对个体的约束,以及对教团组织的维系功能;又如刘仲宇的《近代全真仪式初探》;朱展炎的《略论清初全真教教义思想的几个转向》;张泽洪的《金元全真教斋蘸科仪初探》,等等。在教旨方面则有周立升的《全真道的创建与教旨》;任法融的《道衍全真》;郭武的《t全真,考论》;仁宗权的《邱处机与全真道戒律的兴起》等等。

第三,对全真道的诞生、发展及其谱系等研究方面的成果

郭武的《全真教概谈》就对全真道理论的渊源,教派的建立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概述,而汤其领的《王重阳与全真道之创立》,则对教主王重阳的创教过程进行详细论述;又如尹志华的《丘处机与全真道在燕京的发展》;潘雨廷的《南宋初全真道的创教过程》,等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知名学者对全真道的成立、谱系的发展等问题进行过论述,如张广保的《蒙元时期全真宗祖谱系形成考》和《蒙元时期全真教大宗师传承研究》两篇;尹志华的《北京白云观藏(龙门传戒谱系>》;李刚的《全真道何以成立》;卿希泰的《全真道在金代的产生及其思想特点》;朱越利对全真道的发展方面研究也有两篇文章:《全真善美——全真道的明天》,《有关早期全真教几个问题》;叶至明的《全真道源起及当代发展思考》;牟钟鉴的《全真道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等。

第四,对全真道诗词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也是成果显著,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有柳存仁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之后有詹石窗的《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等等,发表的论文方面主要有左洪涛的《从丘处机道教词看其苦修》、《沦丘处机的道教词》和《丘处机道教词思想探析》,又如徐翠先的《体道与诗的结合——读丘处机的<磻溪集>》和《金代全真诗简论》两篇;以及王树人的《全真道教之文化底蕴初探——王重阳诗魂育全真评析》等等。

第六,对全真道养生研究方面的成果

对全真道养生方面的研究也是不甘落后于其它角度的研究,如詹石窗主撰的《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东方出版社)中就对内丹道的养生思想进行了详细探讨,詹石窗还专门撰文研究了全真道的养生思想与易学的关系,如《全真道的内丹养生学与易学关系略论》;还有赵卫东的《丘处机养生思想略论》以及赖炜芳、黄永锋的《丘处机(摄身消息论>》,则针对丘处机的养生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还有赵芃的《谭处端(水云集>养生自然思想》等等。

第七,对全真道的人物思想研究方面的论文

如孔令宏的《王重阳与全真教北宗的思想略论》;熊铁基的《试论王重阳的“全真”》思想;马颂仁的《七真各自的思想特色、活动的再评价——兼论四哲、七真说的出现过程》;左洪涛的《论丘处机道教词的内外双修思想》;章文文、刘志英的《论李道纯的道教易老学思想》;张应超的《丘处机与全真道》;乐爱国的《王常月的伦理思想》;刘仲宇的《全真教尹志平接任掌教之谜》;史冰川的《王重阳平等思想探析》;牟钟鉴的《丘祖精神不朽》等等。

第八,将全真道心性修炼思想与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方面的成果

这是一个近几年才出现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全真道进行的研究,即将全真道内丹心性修炼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或西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哲学学科,吕锡琛教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并且研究方向稳定,不仅著有专著,并且有一系列的论文发表,如吕锡琛主撰的《道学健心智慧——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探讨了内丹学对西方心理治疗理论的贡献;除此之外,发表的论文有《全真道心性思想与现代西方心理治疗学》,《道教心性修炼的治疗功能》,《论老庄的心理保健智慧及其现代启示》,等等。而在心理学学科,尤其是在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如李绍崑的《中国的心理学界》(商务印书馆),该书详细探讨了包括老子、孔子在内的九位思想家和学者的心理学思想;又如申俊龙、王秋菊、魏鲁霞的《道教内丹术的生命价值》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内丹心性修炼术对促进精神健康的价值和意义;而美籍华人学者吴怡的《整体生命哲学与整体生命心理学》则从心性学的角度探讨了精神健康对人体整体健康架构的意义;还有张宝蕊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道”》,等等。

除以上七大方面的研究之外,还有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探讨的,如卢国龙写的《道教哲学》(华夏出版社)就从宗教哲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也有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如李刚的《论早期道教的生命哲学》;李卫东的《全真性命论及其哲学意蕴》,还有从史料分析的角度探讨的,如王宗昱的《早期全真

道史料》;杨立华的《性命先后——关于金丹南宗与金元全真道的比较研究》;刘永海的《(论甘水仙源录)的史料价值》;而从理论比较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则有李玉用的《慧能禅与全真道之心性论比较》;李延仓的《全真道与重玄学》;张应超的《全真道与儒释墨浅论》等等。也有从石刻、艺术、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如张方的《全真祖庭——重阳宫石刻艺术简述》;昌大群的《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摩崖石刻寻真》;胡军的《正一、全真道乐之现行研究》;孙凡的《全真道仪式音乐的符号意义》和《世俗音乐的道教化——关于全真道经韵音乐与世俗音乐关系的探讨》;申喜萍的《姬志真的美学思想刍议》,甚至还有从全真道与茶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如王平的《全真道与茶》等等。

以上是对国内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全真道进行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功绩斐然,但我们也不可能穷尽全真道的所有研究。迄今为止,对全真道的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张广保教授指出的“没有走出道教的狭隘范围,将全真道置入金末元初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然而,笔者想说的是,对全真道的研究应该要有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文化视野和更新的角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弘扬全真道的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全真道的发展,并使全真道对现代以及未来的社会提供应有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对全真道的研究并没有因为跨文化的原因而显得冷清和滞后,语言的障碍也没有影响到道教的强大学术魅力,相反,全真道的研究早已超越国界,并越来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研究领域,而受到各国学者的共同关注。尤其在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西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推动下,西方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立场对中国道教进行研究,从而再次掀起了对中国道教以及全真道研究的新高潮。如英国利慈都会大学(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于2009年在利物浦专门成了道教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所(Manchester Academy for Transpersonal Studies),并特别设立全真道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组;在美国,《中国宗教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us》)于2001年由法国学者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美国学者Katz(Paul R Katz)共同组织的有关全真道的专题,集中围绕全真道的宗教认同的形成及其早期教团的修行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个案的、历史的研究,这些都可以算作是一个佐证。从总体上来看,各国对全真道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深度,但这种规模和深度与国内研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来简要的描述一下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一,对全真道的宫观等考察研究

对宫观的考察研究一直是国外学者,特别是法国、美国等学者的喜爱,如美国罗特格思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刘讯(e Event),他的《政治中的神仙:高云峒方丈与清末全真道在北京的眷顾和权力网络及其宫观扩张》(《An immortal in Politics:Abbot Gao Rentong and the Quanzhen Nexus of Patronage,Power,and MonasticExpans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Beijing》就考察了19世纪全真道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宫观建设,又如日本的蜂屋邦夫的《中国的道教一一及活动与道观现状》,《金代道教研究》和《金元时代的道教》等等。

第二,将道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将道学、道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最早始于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早在1942年前后,马斯洛正在构思他的“人格理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家惠特海默(M.Wertheimer)关于老子和禅宗的演讲,从而引发他的灵感,转变了他对“寻求更好的精神健康”的式样的构思,并认为“更好的精神健康”的样式应该是道家式的形象。如在论文《人本主义生物学探索》中就明确讨论道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助于精神健康,又如Jenni,Catherine B的《Psychologists in China:N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humanistic psychology》则探讨了中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转型的意义。可以说,道家、道教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诞生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进一步吸取道学、道教精华以充实其理论,并特别关注全真道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贡献,从总体上看,将道教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领域:一个领域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关注道教、全真道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间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学者Livia Kohn(孔利维);Louis Komjathy(路易斯),James Miller(詹姆斯·米勒)等。如Livia Kohn和Sakade Yoshinobu主编的《道教静坐与长生》则从道教心性修炼的角度探讨了心性修炼对健康的价值和意义,而Livia Kohn另外的In-ternal Alchemy(《内丹》)和Daoist Body Cultivation(《道教身体开发》)等则从道教内丹的角度对生命以及精神的成长所产生的变化进行了论述。又如James Miller的Review of Louis Komjathy,Cultivating Perfection:Mysti—clsm and Self--transformation in Early Quanzhen Daoism(《与路易斯商榷,早期全真道的神秘主义和自我超越》)就阐发了自己对早期全真道的神秘主义和自我超越的独特见解。

另一领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道教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如英国利慈大学的Elliot Cohen博士,他的{Daoism and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道教与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探讨了道教中的修炼思想对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和价值。而Lee,Yueh-Ting的《Daoistic humanism|n ancient China:Broadening person-ality and counseling theories in the 21st century》(《中国古代的道教人本主义对21世纪的人格和咨商理论的贡献》)则探讨了中国古代道教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人格的定义和心理咨商的借鉴意义,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的进化心理学Robert G. Santee博士等等。

第三,史料分析方面的研究

对道教和全真道史料的研究可能是对国外学者对道教进行的最早的研究之一,因此,成果也是极为丰富,如马伯乐(法国)的学生卡顿马克(又名康德谟),就著有《灵宝五符经考》,《太平经的思想》等等。还有日本

早稻田大学的森田利亚、法国学者高万桑(Vincent Goossaert)以及美国的Livia Kohn。如Livia Kohn的《To Live As Long As Heaven and Earth: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Ge Hong's Traditions of Divine Transcendents》(《长生不死:对葛洪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以及森田利亚的《明代全真道与坐钵——以坐缽和内丹的关系为中心》就从资料分析的角度对坐缽的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除此之外,还有施舟人(荷兰)的《道教的分灯》,《黄庭经索引》,《抱朴子内篇通检》,《抱朴子外篇通检》,《云笈七笺索引》,《道藏通检》等等。

第四,对全真道的人物及人物思想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有日本蜂屋邦夫的《金元时代的道教》就对全真七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重阳真人金关玉锁决》则对王重阳的立道贡献,修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有施舟人的《汉武帝内传研究》等等。

第五,道教以及全真道在美国的发展研究

道教在美国的发展研究主要有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柏夷教授,如《美国道教研究之未来》,以及Louis Komjathy的Tracing the Contours of Daoism in North America(《道教在北美发展的大致轮廓》)(上下),等等。

第六,对全真道道教修炼思想和伦理价值方面的研究

如早期的日本学者幸田露伴的《道教思想》,小柳司气太的《东洋思想研究》《东洋思想研究编篇》及《老庄思想和道教》等等。美国Livia Kohn(孔利维)的专著《cosmos and commumty: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Daoism》(《宇宙与全体,道教的伦理维度》)则详细探讨了道教及全真道中的修炼思想和伦理价值。

以上是国外对全真道研究的简要概述,除这几个大的研究方面之外,还有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的,如Rob-err Ford的《D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道教和中国文化》)以及Livia Kohn的《D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道教和中国文化》);也有从道徒修炼的角度研究的,如Livia Kohn的《The Aspiration and Standards of Taoist Priests in the Early Tang Period》等等。虽然国外对全真道的研究也是非常关注,并且成果丰富,但西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注重田野调查,而对全真道理论研究、史料分析以及应用研究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虽然诞生不久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推动了这一领域的新角度研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猜你喜欢
心性人本主义道教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用道
南法禅宗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的相似性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道家道教研究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气”与船山心性论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