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探讨

2010-11-22 10:55
护理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端进针全科

王 铮

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和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已被普遍应用,其操作方法在教科书上也有记载,诸多临床护士也多以 15°~30°为进针角度[1,2]。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科护士总结出改变进针点和适当增加进针角度的经验,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09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病人268例,其中男 154例,女114例;年龄 38岁~85岁,平均55.4岁;穿刺部位头静脉126例,肘正中静脉54例,贵要静脉88例。将26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两组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使用同一厂家静脉留置针22G,选择好血管后按常规消毒皮肤,对照组进针角度为15°~30°,由静脉的侧方或上方进针;观察组进针角度为30°~45°,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1 cm处进针,穿刺成功后均用3M敷贴固定。穿刺后由病人填写科室自制疼痛评分表,由护士记录穿刺是否一针成功以及穿刺时的手感。

1.3 疼痛评分标准 Ⅰ级为完全无痛或稍有痛感;Ⅱ级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Ⅲ级为中度疼痛,难以忍受;Ⅳ为重度疼痛,不能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疼痛结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手感比较 例(%)

3 讨论

关于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教科书上有明确的说明: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 15°~30°进针[1],由静脉的侧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可以适当加大进针角度并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1 cm处进针。从表1说明加大进针角度可有效减轻穿刺疼痛感。从表2,说明改变进针点增加进针角度更易于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与翟妞荣[5]研究结果相似。一般人的皮肤厚度为0.5 mm~4.0 mm,且有一定的坚韧度,神经末梢丰富对痛觉敏感。22G静脉留置针直径为0.9 mm,相当于9号头皮针,如进针角度过小,则因穿透皮肤的路径长,病人痛感明显,操作者感觉阻力大,进针困难。把进针角度加大到30°~45°,可以使针尖快速穿透坚韧的表皮和真皮层到达疏松的皮下组织,病人痛感轻,且操作者主观感觉进针阻力小,容易穿透皮肤,便于操作。为了在抢救中保证药物输入和减少输液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穿刺血管一般选择较为充盈的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扎上止血带后血管更为充盈,直接由静脉的侧方或上方刺入,容易穿透血管使穿刺失败,或令血液溢出皮肤外,增加了污染和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而采用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1 cm处进针,则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使穿刺成功率提高。

[1] 唐辉容.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9,7(9B):2390.

[2] 王辉.浅静脉留置针不同置入手法的比较研究[J].全科护理,2009,7(10A):2562-2563.

[3] 杨晓霞,赵光红.临床管道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

[4] 严彩华,罗凤仪.基础护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教育出版社,1991:113.

[5] 翟妞荣.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一步到位进针法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1B):1948-1949.

猜你喜欢
心端进针全科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朝向大脑中动脉近心端实施血管吻合的效果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肺动脉带瓣管道产品获批上市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