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2010-12-01 09:30吴郁珍俞祥玫李诸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心律器质性心电

吴郁珍 俞祥玫 李诸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较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久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造成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目前已有根治方法:导管射频消融,但急诊抢救仍首选药物。如何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尽快控制心率是急诊医生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比较了本科近九年来治疗PSVT最常用的二种药物心律平和胺碘酮的疗效,以供急诊治疗PSVT用药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是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急诊的患者,心电图确诊为PSVT,随机使用心律平和胺碘酮。二组平均年龄、用药前后心率血压、转复时间见表。心律平组36例,发作至入院平均时间1.6 h(0.5~5 h),其中男13例、女2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2例、预激综合症3例、高血压病2例、甲亢1例,伴低血压5例,均无心力衰竭表现。胺碘酮组28例,发作至入院平均时间1.5 h(0.5~3 h),其中男17例、女1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21例、冠心病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1例)、预激综合症2例、高血压病2例,伴低血压3例,最高年龄102岁。

表1 心律平和胺碘酮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转复时间(±s)

表1 心律平和胺碘酮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转复时间(±s)

组别 年龄(year)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转复时间(min)心率(b/min)血压(mm Hg)心律平组 51.8±18.6 185.8±21.5 80.2±5.2 102.5±13.8/72.1±10.6 103.9±9.8/73.5±9.6 12.6±6.7胺碘酮组 53.1±20.5 189.2±28.4 80.5±6.8 104.3±15.6/69.4±12.7 106.6±10.3/71.9±9.5 29.5±11.3

1.2 治疗方法 均在急诊抢救室,常规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记录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开始用药至PSVT终止时间。心律平组:首剂静注10 min,其中NS20~40 ml+心律平35 mg8例,NS20~40 ml+心律平70 mg25例,3例追加NS250 ml+心律平105~210 mg静脉滴注。转复时总剂量均不超过140 mg。胺碘酮组:首剂NS20~40 ml+胺碘酮0.15 g静注10 min后,转复2例,续滴NS250 ml+胺碘酮0.3 23例,NS250 ml+胺碘酮0.45 3例,转复时总剂量均不超过0.45 g。转复立即停药。

1.3 疗效评价 治疗过程均持续心电血压监护,转复立即停药,转复时间以静注开始至PSVT终止时间,心律平60 min内转复为有效,胺碘酮90 min内转复为有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记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律平和胺碘酮转复有效率分别是100%(36/36)和89.3%(25/28),转复时间分别是(12.6±6.7)min和(29.5±11.3)min,经统计学比较,转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心律平是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减慢传导,抑制窦房结、房室结、浦肯氏纤维传导及心肌的自发兴奋性,抑制心房心室肌,抑制旁路传导[1]。静脉用药见效快,疗效好,是治疗PSVT的常用药。高浓度时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大剂量时抑制左室功能,射血分数超过40%患者对负性肌力作用能很好耐受,但左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能变得更差[2],且可能增加 AMI后患者病死率[3],因此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AMI患者应避免使用。

胺碘酮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多通道抑制作用,能减慢传导,消除折返激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降低心率。静注约10 min起效[3],其转复时间较长,但可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防止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和范围扩大,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减少或消失[3]。已被公认为十分有效和副作用最少的一线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中备受推崇已成为首选。在PSVT中虽非首选用药,但静注可有效终止PSVT、明显降低心室率。本资料中,胺碘酮转复有效率89.3%,未转复的3例心率有明显下降40~50次。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微弱,不抑制左室功能,且扩张冠脉作用明显,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副作用,对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患者,胺碘酮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更安全有效[4]。本资料显示:①心律平和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PSVT均疗效好,治疗剂量小,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全程心电血压监护均未发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低血压等;②胺碘酮在AMI、心绞痛及高龄(102岁)患者中疗效好,未出现明显副作用;③转复时间:心律平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④二组药转复有效率较报道的间歇给药方式高,可能与静脉连续给药保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关;⑤药物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可导致血药浓度过高[3],易诱发不良反应。本资料中二药治疗剂量小,静注速度适当,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⑥二药治疗剂量均存在个体差异,静脉使用应根据患者反应来确定用量。因此笔者认为:(1)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下,二药适当的剂量和注射速度可减少不良反应,而连续给药可提高转复成功率。(2)心律平注射液治疗PSVT有见效快的优点,心功能正常者对其耐受性好,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正常的轻症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突显其见效快的特点,可优先选用,但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或AMI患者避免使用。而胺碘酮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药物,特别是合并心功能受损、心肌缺血、心肌病患者,或高龄存在潜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低下,及宽QRS心动过速急诊一时难以鉴别诊断时,选择胺碘酮彰显其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更安全有效的优点。但有甲状腺疾病或Q-T间期延长病史者避免使用。

[1]张七一,宋文宣,曲彦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2](美)布朗(Eugene Braunwald),陈灏珠.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55-556.

[3]郑智,李树生.实用心脏急诊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56-672.

[4]李庚山.胺碘酮临床应用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3-6.

猜你喜欢
心律器质性心电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