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10-12-13 01:03李嘉东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汉族学习策略

李 珂 李嘉东

(1,2.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李 珂1李嘉东2

(1,2.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 50名维吾尔族理科生和 55名汉族理科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两类大学生在英语词汇观念和策略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类学生在词汇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是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维吾尔族学生除使用母语依赖策略外,还使用汉语依赖策略。

维吾尔族学生;汉族学生;词汇观念;词汇策略

一、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学习阶段、年龄、性别、性格、民族、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动机等[1]。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教育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势必导致他们在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有所不同。同时,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来说,词汇知识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最主要的任务。在新疆开始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对比研究维吾尔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英语词汇策略使用现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两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为改进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于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高水平和国际化视野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立足于汉族与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因为词汇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对词汇的依赖。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涉及各方面[2][3][4][5]。然而,对不同民族英语学习者在词汇策略使用方面的共时性比较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基于已有研究,笔者对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进行了实证调查,期望找出他们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与特点,这将有助于佐证二语习得相关理论,解释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且对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拟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类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是否有差异?

2)这两类学生对英语词汇策略的使用是否有差异?

3)这两类学生在习得英语词汇时的母语依赖策略使用有何特点?

二、理论框架

学习者英语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管理[6]。Oxford[7]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行动。Oxford把其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O’Malley&Chamot[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忆信息的特殊想法或行为。他们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国内学者文秋芳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9]。

Oxford的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被认为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分类方法。她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 (direct strategies)和间接策略(indirect strategies)两大类,然后又进一步将它们分为六组: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各组又由更具体的策略或技巧组成,相互联系与支持。在此分类框架中,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情感策略与调节学习中的情绪有关;社会策略可以增加用目的语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操作学习过程的智力技巧;记忆策略用来强化信息的储存;补偿策略帮助克服知识障碍使交际过程得以延续[10]。根据其分类框架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也被广泛采用。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信息专业的 105名本科生 (参加调查时为大学二年级),平均年龄 21岁,男生占42.9%,女生占 57.1%,维吾尔族学生占 47.6%,汉族学生占 52.4%。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都是本科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逐步形成了各自较为稳定的学习方法,但存在明显差异。汉族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小接受汉语教育,语言文化背景比较单一,入校前一般学过六年英语,掌握了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维族学生来自新疆各地,从小生活在多元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上大学之前主要通过其母语——维吾尔语接受基础教育,从中学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上大学后,首先作为预科生学习一年汉语,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一般在 5级到 11级之间,平均 7.5级,属于中级水平,基本具备用汉语交流和学习的基础,英语对他们而言既是第三语言,又是外语。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以访谈为辅助。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词汇学习策略三部分。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专业、年级。词汇学习策略部分主要采用了 Oxford的学习策略问卷表中关于词汇策略的项目,又补充了母语依赖策略(指两类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借助本民族语言知识,如汉语、维吾尔语习得英语单词)和汉语依赖策略(指维吾尔族学生借助汉语习得英语单词),因为 Oxford的问卷主要针对一般语言学习者设计,而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在新疆多元文化、多语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习者。答卷方式采用Likert量表形式,从“我从来不或很少这样做”到“我总是或一直这样做”共分 5个等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问卷预测结果显示:词汇策略部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值)为 0.767,说明问卷各类变量归类达到了统计上的要求。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调查的全过程,包括介绍、分发问卷、回答及回收问卷等,都在笔者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由学生在统一时间内填写并当场收回。分发和回收问卷共 110份,剔除 5份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 105份,占所发问卷的 95%。笔者运用 SPSS (15.0)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平均值和标准差表明两类学生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整体状况;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

四、调查结果

根据Oxford学习策略问卷的记分标准,平均值在 4.5-5.0之间表明学习者总是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 3.5-4.4之间表明学习者通常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 2.5-3.4之间表明学习者有时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 1.5-2.4之间表明学习者一般不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 1. 0-1.4之间表明学习者从不使用某一类策略。

表2 词汇学习策略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

五、讨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着重分析讨论有显著差异的策略。

(1)维吾尔族学生的记忆策略使用频率高于汉族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维吾尔族较多地使用外显记忆策略,如背单词表、反复朗读和抄写单词等。其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汉语学习的影响。维吾尔族学生一般从中小学开始学习汉语,记忆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受到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学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们也会把汉语学习习惯迁移到英语词汇学习中。二是英语学习时间短的影响。汉族学生一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而维吾尔族学生上大学后才开始学,起点低、时间短以及知识结构的差距使维吾尔族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虽然怀疑应有更好的策略,但重复多记还是有效的。三是就业和考研压力的影响。虽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不是少数民族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但就业和考研压力已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认识到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认证,就没有竞争实力。根据四级或考研的要求,英语词汇量必须达到 4000-5000,这对零起点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多记多背单词成为关键。汉族学生最少使用记忆策略,可能的解释是:第一,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词记忆方法,而是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记忆单词,比如归类联想、上下文提示、前后缀法等。第二,多年英语学习的经历和单词积累使他们对学习材料直接进行分析、转换或加工的能力高于维族学生,这个过程本身包含很多记忆的成分,但又不同于机械记忆,汉族学生较多地使用内隐记忆策略。

(2)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帮助克服知识障碍使交际过程得以延续,补偿策略的运用显示对知识灵活使用的水平。维吾尔族学生最少使用该策略。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的英语学习经历。汉族学生从初中到大学有 8年英语学习的经历,而维吾尔族学生上大学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只有 2年的学习体验,所以汉族学生更善于利用上下文、同义词或相关背景知识来补偿已有语言知识的不足,如猜词、借助手势语或同义、反义词代替等;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有限的英语基础和相关背景知识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在语言理解层面上的困难,运用同义、反义、形/音近词或根据有关语言线索合理猜测则更加困难。

(3)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维吾尔族学生常使用元认知策略,说明他们重视英语词汇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紧迫感,能在宏观上有意识地规划、调节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能经常关注和检查学习效果。在问卷调查之后,笔者又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英语有强烈的愿望,能在宏观上有意识地规划管理自己的学习。他们懂得“多一份汗水就多一份收获”的朴素道理,知道自己英语学习起步晚,起点低,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做好学习计划。而汉族学生的情况则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有一定关系。中学阶段因有高考的压力,学生做什么完全由教师决定。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不适应大学里的“自由”,对自己学什么、如何学很茫然。调查还发现,无论在维族还是汉族学生中,有些学生有学习目标,也制定英语词汇学习计划,但执行情况较差,这是阻碍他们英语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学生首先要有元认知策略意识,更重要的是对策略的使用。

(4)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动机等方面的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认知活动总是和一定的情感因素相伴随的,二者相辅相成,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部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侧重自信心、自我鼓励、紧张和焦虑等情感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维吾尔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多使用自我鼓励、控制情绪等策略。具体而言,汉族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程度大于维吾尔族学生,而维吾尔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鼓励程度大于汉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特别在口语方面,维吾尔族学生显示出更多的优势,他们模仿能力较强,喜欢与他人交流,而汉族学生有时受各自方言的影响,怕别人笑话,较多采用回避策略,表现出不够自信和紧张。这种差异可能与以前所处的语言环境、态度以及心理压力有关。汉族学生从小生活在单语环境中,说英语时往往带有地区方言口音,如果性格内向和拘谨,顾及“面子”,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而维吾尔族学生从小处在多语言环境中,不少学生除了自己的母语和汉语,还能说哈萨克语、克尔克孜语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此外,维吾尔族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汉族学生相比他们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英语时经常采用自我鼓励的方式,克服焦虑,增加自信。

(5)社会策略

语言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它涉及到人与人的交际。调查数据表明两类学生对该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比较而言,维吾尔族学生的使用频率大于汉族学生,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性格有一定关系,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时运用不同的策略。根据调查[11][12],维吾尔族大学生性格一般比较外向,表现为活泼、热情、能歌善舞、与人合作、情感丰富、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所以,课堂主动提问较多,不怕出错,喜欢口头交际活动,如角色表演、对话、命题演讲等,这种性格特点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口头输入和实践机会,但他们往往不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汉族学生性格一般比较内向、含蓄,情感稳定、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课堂上可能更善于利用自己沉静的性格特点,对有限的语言输入进行比较细致的形式分析,喜欢独自学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维吾尔族学生在注重口头交际的教学环境和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如听和说的能力,大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而汉族学生主要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教学的课堂环境下占有优势,如读和写的技能。

除了以上五组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性差异外,维吾尔族学生在认知策略和母语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高于汉族学生,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说明两者使用这两组策略的水平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在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时既使用母语策略(理解M=3.6800;记忆M =3.6000),又使用汉语策略 (理解 M=3.3600;记忆M=3.3400),但对母语的依赖程度高于汉语,因为他们是在双语 (母语、汉语)背景下把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和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者,所以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更加复杂。究竟是本民族语言还是汉语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更多的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汉族学生也同样依赖汉语(理解M=3.6300;记忆M=3. 7200),说明学生习惯用汉语记忆和理解英语,这对于掌握英语词汇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利的。

六、结论与启示

影响英语词汇策略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从族别的角度对策略使用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维吾尔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词汇策略使用都属于中等水平,但在策略的使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上; (2)两者都使用母语依赖策略,维吾尔族学生还使用汉语依赖策略。

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提供了如下启示:第一,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能力的特点,启发他们借鉴汉语学习的经验,多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特别要重视英语词汇所承载文化内涵的导入,以便学生更准确理解英语词汇。第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学生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的优势,因势利导,使他们对自己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词汇的学习既有宏观的规划,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计划。第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穿插对词汇策略的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把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动,使词汇学习更有效。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水平,愉快地体验外语学习。

本研究因调查对象和范围的局限性,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特别是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词汇策略使用状况和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1]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York:Newbury House,1990.9-37、300.

[2]陈华英.英语专业民考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刊),2006.

[3]麦丽哈巴·奥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4]张玉玉.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中中介语语法偏误分析 [J].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9).

[5]龙东林,马依努尔·艾则孜.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J].考试周刊,2009,(3). [6][9]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

[7]Oxford,R.L.Use of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synthesis of Studies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Training[J].System.1989,17(2):235-247.

[8]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119-120.

[10]W 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52.

[11]张婷.维、汉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及分析[J].心理学科,1991,(3).

[12]王树秀.中国维吾尔族大学生个性特点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1992,(2).

G642.4

A

1671-6469(2010)06-0077-05

2010-11-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070813)阶段性成果

李珂 (1956-),女,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责任编辑:代琴)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汉族学习策略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维吾尔族手艺人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