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亵渎历史决议

2010-12-26 03:34文/望
中华魂 2010年7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决议同志

文/望 之

请勿亵渎历史决议

文/望 之

来 信

《中华魂》编辑部:

贵刊的 “忘年交书简”栏目常能为年轻人解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和报刊阅读中碰到的困惑不解的疑难问题,我很爱读。现在我也忍不住向你们提出问题,恳请给予解答。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刊登署名郭道晖的一篇文章《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草案) >大讨论记略》 (见附件,以下简称郭文), 我读后感到十分困惑。我是学习中共党史专业的,关于建国以来的党史一直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指南和依据。但是按照郭文的说法,这个决议同当时四千干部讨论时发表的意见似乎是南辕北辙。作者说: “遗憾的是,这次讨论中多数人意见并没有被后来正式通过的决议所采纳。” “他们确是 ‘违心’地接受了最后通过的正式决议”。随着这篇文章的传开,我们教研室里可就热闹了。有的教员认为,今后我们讲建国以来的这段党史不能再以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作依据了,否则就会贻误学生。那么拿什么作依据呢?于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可真为难我们这些党史教员了,因为我们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时我们尚处于孩提时期,历史决议涉及的那段历史我们更少亲身经历。怎么办呢?我又想到了贵刊的 “忘年交书简”栏目,能否请你们找在这方面有亲身经历,例如参加过四千干部讨论的同志写点文章,帮助我们解疑释难?这是我们的迫切要求,望能予以考虑。亟盼赐复,不胜感谢。

顺致

敬礼!

晚辈 黎梅庵谨上

复 信

黎梅庵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了你的来信及附件。我曾忝列于参加讨论的四千干部,很愿意跟你述说我在这方面的感受。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为了说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我想还得从1979年初的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说起。那次会议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召开的,目的是在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后,进一步消除因 “两个凡是”而引发的党内思想政治上的分歧,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会上大家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值得注意、需要研究的问题, “左”的错误思潮得到了进一步的清算。但是,在批评 “左”的错误思潮的同时,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有人在会上的发言全面否定我们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说社会主义是 “早产儿”,先天不足;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搞的封建法西斯专政同整个国家的性质混为一谈;否定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把党的领导描绘成漆黑一团;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说成只有错误,一无是处。与此同时,自1978年冬,北京街头出现了大字报群,其中以被称为 “西单墙”的大字报群最为引人瞩目,它从开始时的批判 “两个凡是”和思想僵化走向了反面,大字报本身和在大字报前召开的 “民主讨论会”的内容急剧右转,甚至出现了要求美国总统来 “关怀”中国的人权的荒谬言论。 “西单墙”的一些活跃分子和参加理论工作务虚会的极少数人相互沟通,沆瀣一气,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受党中央的委托,于3月30日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人受到很大教育,表示衷心拥护,但也有些人自此以后就和我们党分道扬镳了。总的说,这个讲话起到了力挽狂澜、拨正航向的作用。此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应该说还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上,意见分歧比较大。这就很有必要对建国以来的有关历史问题作个决议,借以统一思想,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适应这个历史的要求而作出的。

回顾参加讨论历史决议的过程,我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处理好集思广益与达到目的的关系。这次制定历史决议的过程是广泛调动全党积极性,充分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余生也晚,参加这样的讨论在我的政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我从中深深体会到发扬民主是怎么回事。但这并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民主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恢复和确立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由于我们党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下半期起,对于民主集中制就贯彻得不那么好,特别是还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那样是非颠倒、万马齐喑的局面,如今让大家畅所欲言,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话如同打开了闸门喷涌而出。然而,仅仅让各种意见发表出来,把讨论变成争论的俱乐部,甚至变成单纯发牢骚的 “出气会”,那也不成,达不到统一认识的目的。这次对于历史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成功,所以令人终身难忘,就在于在讨论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因而对于许多众说纷纭的问题,最终都得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拿 “文化大革命”来说, 《决议》指出:“实践证明,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对于 ‘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 ‘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 ‘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应该说,这个概括是客观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现在看来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曾经担任过好几所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的顾问,他们都曾经向我提出如何看待 “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我按照 《决议》的精神,着重说明, “文化大革命”的对象、动力和方式都是错误的,因而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之所以要加上引号的原因也在于此。它造成的根源:一是对客观形势的估计错误,阶级斗争被极端地扩大化;二是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违反辩证法,只反右不反“左”;三是存在严重的个人崇拜,毛泽东说的话被认为句句是真理。同学们对此都表示赞同。应该看到,拿 《决议》的精神去统一认识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有的人出于某种原因,仍在发表同 《决议》相反的言论,例如对 “文化大革命”的判断便是这样。有人最近还在书里写道: “毛主席说他一生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抗日打老蒋,第二件事就是搞文化大革命。依我看,第一件事,其性质意义与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战争差不多,都是驱外虏,抗暴政,反压迫,虽可歌可泣可赞,但比起毛主席做的第二件事——文化大革命 (如今站在右的和 ‘左’的立场上的人提到‘文化大革命’时从不加引号。——引者注),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毛泽东没有晚年的 ‘错误’,那他就只是个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的皇帝而已 (当然他本身没有家天下的私心)。正是因为有了他晚年的 ‘错误’,才成就了他成为自有人类诞生以来的独一无二的伟人。”此人还撰写并出版了歌颂 “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 《双水峪》上下卷。这个极端的例子也从反面说明了 《决议》彻底否定 “文化大革命”是何等的重要!说明了集思广益的目的应该是而且只能是为了统一认识——当然是统一于正确的认识!

二是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 《决议》指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以及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极端重要性。这段话里界定毛泽东思想的三个 “是”,是非常严谨的科学概括。它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澄清了当时把毛泽东思想凌驾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上,胡乱加以吹捧的乖谬论断;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澄清了把毛泽东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也视为毛泽东思想,让人们一体遵循的乖谬论断;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毛泽东与我党其他领导人的关系,澄清了把毛泽东思想当成毛泽东一己的创造,鼓吹个人崇拜的乖谬论断。在同这些乖谬论断划清界限的同时,也就剥夺了有些人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任何借口。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最根本的是因为这里所讲的都是客观实际,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仅如此, 《决议》还扼要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样,我们对毛泽东思想就不仅懂得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而且懂得如何继承和发展,这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功莫大焉。郭文搬出了当年他所炮制的 《对 “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的错误思想’”的质疑》,现在看来仍然站不住脚。他不过是硬把已被 《决议》否定掉了的东西拿出来要全党接受而已,这根本不能让人信服,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只能造成混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是处理好建国以后的历史与建国以前的历史的关系。 《决议》讲的是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但是事情有来龙去脉,论断有前因后果,完全限于建国以后,罔顾建国以前,也很难把问题说清楚。 《决议》的精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建国前后的历史及其相互联系叙述和总结得十分准确妥帖。《决议》第一部分 “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着重指出: “在1927至1949年的二十二年中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制定和领导执行了使革命由惨重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的总的战略和各项政策。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来,前后联系,一脉贯通,人们对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就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关于建国以后的三十年, 《决议》也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成绩是主要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至于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决议》则把 “文化大革命”本身和 “文化大革命”期间区别开来,指出在十年中间, “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经济建设等仍然取得进展。这就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那个年代复杂的历史。

郭文列举了当年讨论中一些同志发表的意见,遽下结论: “这次讨论中多数人的意见并没有被后来正式通过的决议所采纳。” “这次大讨论虽然过程中发扬了民主 (所谓 ‘让人讲话’),在结果上却不是按民主原则 ‘集中到多数人意见’,而是 ‘集中正确意见’。”谬哉此言!根据我这个过来人的亲身感受,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作为讨论的参加者,我当时的意图十分清楚,就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供起草和修改 《决议》时参考。讨论的目的,当然是 “集中正确意见”;至于 “集中到多数人意见”,那是在召开中央全会时中央委员对 《决议》进行表决的事情。二者岂能混为一谈!从我来说,我对十一届六中全会最后通过的 《决议》是满意的,衷心拥护的,它站得高,看得远,给人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诗句)之感。

从参加那次讨论的体会来说,我对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感到由衷的敬佩。邓小平对 《决议》的起草始终抓得很紧。他对起草工作发表过十多次谈话,收入 《邓小平文选》的计有九次。他着重指出的是三条:一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二是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三是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他反复强调: “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 “不把毛泽东思想,即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指南的东西,写到决议里去,我们过去和今后进行的革命、建设的分量,它的历史意义,都要削弱。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300页)陈云建议 《决议》 要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他说: “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 (《陈云文选》第3卷第284页)信哉斯言! 我们知道,在毛泽东创立的功绩中,都包含了邓小平、陈云的贡献;而对于毛泽东所犯的错误,邓小平、陈云都强调,错误不只是毛主席一个人有,我们这些人也有错误,不能说成别人都对,只有一个人是错误的,这个人就是毛主席。尽管他们在 “文化大革命”中也深受挨整之苦。但是他们都把个人的遭遇置之度外,力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强调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何等高远的视野,何等宽广的胸怀啊!从这里,我更增加了对这些历史伟人的崇敬和爱戴。

有比较才能鉴别。大家知道,摆在我们面前的相反的例子是苏联对斯大林的评价。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之流曾经把斯大林捧到了九天之上,后来又把斯大林贬到了九地之下。这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给苏联人民乃至世界革命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我们在为伟大祖国和我国人民庆幸之余,难道不应该遵循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明确指引的方向和道路继续阔步前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步入我们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吗?

感谢你的来信,它唤起了我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增强了我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我想和你一起大声疾呼:请勿亵渎历史决议!

祝你进步、康健!

你未曾谋面的老年朋友望之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决议同志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三读决议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