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学园的出版物
——《立达》研究

2010-12-26 06:27
关键词:江湾季刊学园

刘 晨

(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媒介与大众传播研究

立达学园的出版物
——《立达》研究

刘 晨

(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立达》是立达学会、立达学园的出版物之一,创刊于 1925年 6月,长期以来学界通常认为“《立达》发刊一期,未能继续”;或对《立达》季刊和《立达》半月刊等时有混淆。这是不确的。据可考史料,《立达》1925年 6月创刊,1930年 12月停刊;后又于 1932年 12月复刊,至 1935年 4月终刊。《一般》与《立达》并非继承关系,两者同时出版发行,内容各有侧重。

《立达》;期刊;立达学园

立达学会的出版物《一般》“诞生号”中,关于《立达学会及其事业》曾记载如下:“⑵出版物本会曾于去年六月发刊《立达》季刊第一期,后因各种关系未能继续。自本年九月起即编辑本月刊由开明书店印行”。[1]长期以来,学界大多引用此处记载,认为立达学会、立达学园的刊物《立达》仅出刊一期,未能继续;或认为《立达》由新刊物《一般》自 1926年 9月起继承;或对《立达 》季刊与《立达》半月刊、《立达》月刊时有混淆。

笔者在撰写《立达学园史论》的过程中,先后搜寻发见《立达》刊物 20余期,与学界通常记述并不相符,现对《立达》进行全面梳理研究。

一 期刊沿革

按照目前所见的可考史料以及相关收藏图书馆的馆藏著录,《立达》刊物沿革大致如下:

1925年 6月创刊,1930年 12月停刊。1932年 12月复刊,出复刊号。初为季刊,后出版不定期,或半月一期,或一季一期等,始终不能按期出版。1934年 9月改为月刊,1935年 4月终刊。刊物尺寸多为 19厘米,曾有变更。

《立达》出版发行情况,大致可分为 3个时期。

(一)1925年 6月创刊,季刊 (第 1卷第 1期)。出刊仅一期。编辑者:立达学会;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总发行者:美化公司 (上海霞飞路一三七)。

(二)1925年 7月后至 1930年 12月。刊期状况按现存刊物不甚明确,期数或另起,第 1期至第 42期;或延续立达季刊的第 1期,自第 2期续至第 42期。频率多为半月刊,但并不能按期出版,或半月一期,或一季一期,或停刊等。现存第31期至第 42期封面目录上标为“立达半月刊”。第 22、23期合刊 (1928年 1月 8日)为《三周纪念号》。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三)1932年 12月复刊,期数另起,为“复刊号”、“新第二号”等。初定为半月刊,自 1934年 9月起改为月刊,以年月计期,1935年 4月终刊。1933年 5月 29日为《追悼匡互生先生专号》。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立达》现存期刊一览:

刊名 其他题名 刊期(专号) 编辑发行者 定价 刊行时间立达 立达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 编辑者:立达学会;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总发行者:美化公司 大洋五角 1925年 6月立达 第十三期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大洋二分 1926年 4月 30日立达 第十四期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大洋二分 1926年 5月 15日立达 第十五期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大洋二分 1926年 5月 31日立达 第十六期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大洋二分 1926年 6月 15日立达 三周纪念号第二十二及二十三期合刊 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大洋二分 1928年 1月 8日立达 第二十四期 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大洋二分 1928年 4月 8日立达 立达半月刊 第三十一期 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大洋二分 1929年 5月 15日立达 立达半月刊 第三十二期 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大洋二分 1929年 6月 1日立达 立达半月刊 第四十一期第四十二期合刊 编辑发行者:上海江湾立达学园 大洋二分 1930年 12月 15日立达 复刊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月两期每期售铜元六枚 1932年 12月 16日立达 新第二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月两期每期售铜元六枚 1933年 1月 2日立达 追悼匡互生先生专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月两期每期售铜元六枚 1933年 5月 29日立达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十月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编辑 每份三分 1934年 10月立达 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份三分 1935年 1月立达 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份三分 1935年 2月立达 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份三分 1935年 3月立达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号 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发行 每份三分 1935年 4月

《立达》出刊至第 12期后,曾有 3个月的停刊,1926年 4月 30日才出版第 13期。对其中原由以及即将发行新月刊《一般》等,刘薰宇在第 13期《立达》的《重编本刊》中作了解释说明:

本刊出到第十二期后,初因放寒假中止,继因改办月刊而停顿。到了本年四月,第一期月刊的稿子刚交付印刷局而又取回仍办本刊。因此,本刊便有三个月不和读者相见了,这是我们所深以为憾的。

虽是这样,以后我们或可使爱读者更满意。原来因本刊太短小非扩充不可,所以有改月刊的决议。后又因立达学会决议发行月刊,因而兼顾颇难,所以不能不停止。立达学会发行月刊的事已经筹备妥当,定名是《一般》,从下期九月开始。这本月刊大体以供给青年的一些补充的知识为宗旨。关于立达学园的实际状况,及立达同人所有的不必是为一般青年而发的言论,《一般》中当然不便收入。为此本刊仍继续了出下去。

经过这一次的小变化,本刊更确定了,这是可以向读者预告的。[2]

由刘薰宇此文,可知《立达》刊物停刊和续刊的详细原由以及与《一般》的关系。《一般》与《立达》并非继承关系,而是作为立达学会的出版物,同时出版发行,内容各有侧重。1926年 9月《一般》创刊,以“全社会的青年”为读者对象,而《立达》的办刊分工就更偏于校刊 (园刊)或社团会刊性质。

1932年“一·二八”中日淞沪战争爆发,江湾地处前线,立达遭受重创。“立达的一切出版物和其他物质的东西都被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战火毁灭了,损坏了。只有我们的理想,依然存在着。我们就是追着这种理想来把立达复兴了!”[3]1932年 7月立达学园复课,而《立达》也随即于当年 12月复刊,复刊后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

二 办刊宗旨和栏目设置

在《立达》创刊号上,匡互生和沈仲九代表立达学园创始者们以开篇首文《立达——立达学会——立达季刊——立达中学——立达学园》[4]阐明创刊宗旨和缘起,但《立达》的办刊宗旨在文中是通过其“父母”——立达学会和“姊妹”——立达学园的介绍来使读者了解的。按他们的理解,只要读者了解了立达学会和立达学园,那么就自然会了解《立达》的办刊旨趣。“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以改造社会,促进文化”,这是立达的宗旨,也是《立达》及其他立达出版物的主旨。至于刊物的具体内容,“本刊所搜的材料并不拘于一格,只要是可以表现自己的,不论他是文字,是图画,是照相制版;不论他是关于科学,是关于艺术;不论他是介绍学理,是批评时事;不论他是整理旧学,是启迪新知;不论他是引伸他人的见解,是鼓吹自己的主张,无不兼搜并蓄。”

而在 1932年 12月《立达》复刊号的《复刊词》[5]中,立达人再次重申和阐释立达的宗旨,“立达四句宗旨的这种解释,已是八年前的事。我们至今想起来还认为是人生最高的目标,我们最大的教育理想。我们要立人达人 (改造社会促进文化),必须先自己造好立人达人的基础 (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两者综合起来,于是成为一个人,成为一立达的人”。“我们底半月刊,随着立达的复兴而‘再起’,朋友,我们要‘尽力’来使他达到繁昌,如我们之为立达尽力一样。”[3]

立达同人懂得,要把自己的文化教育理念传达出去,除了身体力行之外,办刊物可谓是一种绝佳的宣传方式。早在春晖中学时期,立达同人(主要指夏丏尊、丰子恺等)在学校创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创办了校刊《春晖》。在这个刊物上,同人们为后人留下了他们与白马湖的诸多行迹,是他们文艺、教育理论的源流。到了立达时期,他们同样将创办刊物视为实现主张和理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给立达人表现自己的机会,表现个性的舞台。

立达季刊第一期目次(1925年)

插图 立达学会第一次常会摄影

立达中学全体摄影

立达

仲 九 互 生薰 宇佩 弦丏 尊陈抱一许敦谷陈望道大 白徐中舒刘叔琴丰子恺陈抱一关 良陈之佛明 石作 人钱梦渭互 生

非国家主义的教育

文学的一个界说

论记叙文中作者的地位并评现今小说界的文字

卧女 (素描)

ALUM L ILY(油画)

修辞学的中国文字观

楚辞略说

古诗十九首考

道德的阶级性

各国音乐底特征

油画的发明

花 (油画)

染织图案

梦底心理

鸡生卵耶?卵生鸡耶?

科学是中国今日顶紧要的学问么

五四运动纪实

评商务书馆现代初中博物类的教科书

作 人

立达学会会约

立达学会会员一览

立达学园学则

《立达》季刊第一期中,刊有“立达学会第一次常会摄影”、“立达中学全体摄影”两幅照片。“立达学会第一次常会摄影”摄于上海江湾陈抱一的私宅画室外,照片中除立达学会成员外,还有陈抱一夫人陈范美和女儿陈绿妮。陈抱一是立达学会的首批会员之一,曾任立达学会常务委员和立达学园导师,于 1926年 3月辞职。[6]

《古诗十九首考》是立达学会首批 31位会员之一、立达学园教师,著名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处女作。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对他的关注。此文经《中山大学语言研究所周刊》转载,引起当时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刘大白的注意,后聘徐中舒为复旦大学国文系教授。而时任清华研究院导师的陈寅恪也因读到此文后,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推荐,徐中舒被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编辑员、研究员。[7]

匡互生的《五四运动纪实》、丰子恺《各国音乐底特征》等文,均首发于《立达》创刊号。

封底介绍的是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的图案专家陈之佛及他承绘各种图案的广告推介。

《立达》的创刊号,内容广泛,主要发表立达学会会员的文章,不仅包涵立达学会和立达学园的会情、园情,还涉及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但随着《一般》的出版,大量“为一般青年而发的言论”刊载于《一般》之上,而《立达》偏向校刊性质,刊登有关立达学园的发展现状,及立达同人所有的而《一般》中不便收入的内容,篇幅也大幅缩减,通常仅 10页左右,特刊、专号的内容一般会增加,《三周纪念号第二十二及二十三期合刊》为 16页。《立达》到 1932年复刊之后,内容扩充至 20页左右。

《立达》主要撰稿人是立达学会会员及立达学园的教师和学生。刘薰宇作为立达学园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立达学会常务委员、立达学园行政委员会主席和编辑主任,发表了多篇文章,主要是关于立达学园的现状和发展,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思考。他的文章除创刊号上《非国家主义的教育》外,还有《从夏侠君自杀而感到教育的缺点》《立达三年》《本年度的我们底学园》《从毕业生的出路问题说到学校教育问题》《此路不通》《从打发财票说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问题》《会考问题的检讨》等。其他教师也发表多篇与立达学园旨趣、现状及发展相关的文章,如《本学园恢复的经过》(匡互生)、《立达的使命》(周予同)、《我所了解的立达学园》(张石樵)、《对于高中农村教育科的一点简要的说明》(唯行)、《为甚么我们办农村教育科》(青青)等。

其他立达会员和教师发文的还有:朱光潜《悼夏孟刚》、赵景深《赵序文学概论——有这样东西么》、章克标《文艺的魅惑性》、沈亦珍《智力缺陷的性质和原因》,陈范予《柏夫洛夫底狗和生活规律》、王耘庄《现代的比古代的重要》《宜于喝酒的吸烟式的社会》《漫谈一二》,陈友生《诗人之学校》等 (《立达》创刊号上的文章不再重复)。立达的学生撰稿者有沈一林、魏风江、蔡端等。

1933年 4月 22日,匡互生先生逝世,5月 29日立达学园举行追悼会,同日出版的《立达·追悼匡互生先生专号》除刊载“匡互生先生遗像”、“匡互生先生的家属”、“匡互生先生的灵堂”、“立达学园公祭匡互生先生”4幅照片外,还有刘薰宇、周予同、朱自清、张志渊、蔡端、郭人全、张石樵、金效周、坚白、嘉莱、寂心和署名“I.W.”的追悼纪念文章,及刘薰宇所撰“互生年谱 (未定稿 )”。

《立达》的固定栏目有“园讯”和“专件”,“园讯”是对学园的实时动态报导,“专件”则是刊载诸如《立达学会会约》《立达学园学则》《立达学园组织大纲》《立达学园体育会大纲》《立达学园食事会组织大纲》《招生简章》等,这两个栏目是校刊、会刊通常必备的,留存了大量史实。

三 版式及装帧设计

《立达》杂志的标志有两套,均由丰子恺设计,与立达学园徽标构成一个系列。立达学园徽标图案是三个裸体幼童拥抱着一颗红心,红心正中作绶带状“人”字,“人”字的右和左为“立”字和“达”字。

而《立达》杂志的标志之一是创刊号《立达》季刊的彩色封面,由红绿白三色组成。暗绿色带些水波纹的底色上,有四个裸体幼童注视着“立达人”这颗红心汇流成的海洋,封面右下侧签有丰子恺的“TK”署名。

另一套图案是黑白两色的圆形图案,一群十个裸体幼童手执飘带,形态各异,环拥围绕着“立达人”这颗红心,圆形图案的底部同样签有丰子恺“TK”署名。

《立达》创刊号上还有丰子恺插画《浣纱》,漫画《爸爸还不来》等。《爸爸还不来》漫画作于1925年,画中的“乐盛里”,正是当时立达中学所租住的住宅。[7]

现存所见的第 13期 (1926年 4月 30日)至第 41、42期合刊,封面页上除《立达》杂志圆形标志外,通常还有期号、出版日期、编辑发行者、定价及“中华邮政局挂号认为新闻纸类”。有些刊期封面下部有本期目次,有些则无目录,为“本学园招生广告”、“本刊启事”或直接是正文的开始。

1932年《复刊号》后,纸张和印刷质量好于前期,内文有时会增加一些立达学园、立达农场的照片和广告。封面页上大半部仍为《立达》杂志圆形标志,下部一般为期号、出版日期、定价和“中华邮政局挂号认为新闻纸类”,次页为目次页。到 1934年改月刊后,目次移至最后一页。

四 承继及影响

《立达》和《一般》,以及立达人更早参与编辑出版春晖中学校刊《春晖》(1922年 12月创刊),虽然均不是“期刊学”意义上的“继承”,但在人事和思想上有渊源关联,编撰人员延续,栏目相似,在办刊主旨、办刊方式、装帧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承继性。

同属校刊性质的《立达》,其栏目和内容也部分继承了《春晖》。如“园讯”即《春晖》的“半月来的本校”;“专件”刊载诸如《立达学园组织大纲》《立达学园食事会组织大纲》等,与《春晖》的“专件”的《春晖中学校学则》等相似。

《春晖》《立达》《一般》三种刊物的装帧设计、插画等基本上均由丰子恺负责完成,留下不少丰子恺的插图、题花和漫画等。

在立达学会、立达学园的所有出版物中,《立达》的出版刊行虽然并不规律,印刷也较简陋,并不如《一般》严格按期出版、内容丰富、影响更大,但《立达》的存续时期更长。1925年 2月挂出“立达中学”校牌,1925年 3月成立立达学会,随即诞生《立达》刊物和“立达学园”。《立达》伴随着立达从初创期诞生,随着立达的复兴而复刊,虽然篇幅较短小,但时间跨度长,刊行时间从 1925年6月直至 1935年 4月,存续期远远长于《一般》(1926年 9月~1929年 12月 )、《农村 》(立达学园农场场刊,1933年 11月~1934年 12月)。因此对立达学会、立达学园而言,《立达》更加全面反映了其历史原貌,存留了不少珍贵史料。

《立达》刊物目前在下列图书馆尚有部分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湖南省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但均未能收藏齐全,令人遗憾。

[1]《一般》编辑部.立达学会及其事业 [J].一般,1926,(诞生号):155.

[2]薰宇.重编本刊[J].立达,1926,(13):1.

[3]《立达》编辑部.复刊词 [J].立达,1932,(复刊号):1-2.

[4]匡互生 ,仲九.立达 ——立达学会 ——立达季刊 ——立达中学——立达学园[J].立达 (季刊),1925,(v.1,no.1):1-24.

[5]《立达编辑部》.园讯 [J].立达,1926,(13):10.

[6]何崝.徐中舒传略[M]//陈翔华,等.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265-266.

[7]吕东明,等.匡互生年谱新编[G]//本书编辑组.匡互生和立达学园教育思想教学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46.

A Study on the Publication of L ida Academy——L idaCollection

L IU Chen

(TheMaster Hongyi and Feng Zikai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Nor 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L ida is one of the publications from L ida Institute and L ida A cadem y.Founded in June1925,it is agreed by the academ ic circle that“it has no successive volum e after its first one”or there exists som e confusion between L ida quarterly and L ida sem im onthly,w hich is not of sufficient evidence.In accordance w ith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L ida started its publication in1925 and m ade its suspension in1930.Later on,it resumed in December1932and w itnessed its ending in April1935.Yiban and Lida did not bear the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Instead,they launched their publication s imultaneously w ith different content focus.

>L ida;periodical;L ida A cadem y

G237.5

A

1674-2338(2010)04-0116-05

2009-11-28

刘晨(1968-),女,浙江杭州人,管理学硕士,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国时期艺术教育和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

朱晓江)

猜你喜欢
江湾季刊学园
珠水之畔 月映江湾 力诚·榕诚湾美学样板间江湾首映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欢迎订购《思维与智慧》2022年季刊合订本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我家有一位老兵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