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海地

2010-12-27 13:24邢广利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对讲机摄影记者救援队

袁 满 邢广利

1月13日下午,正和同事交流业务时接到主任打来的电话,要求我们在45分钟内赶到机场,任务是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去海地。拎起办公室里常年准备着的行李箱,我们踏上征程……

抵达灾区第一天

北京时间1月14日下午3点,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2点,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6076包机抵达海地太子港。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所有救援队当中行动最快、距离最远的。

此次抵达海地的成员共68名,其中50位为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此外18位为外交部、公安部等部委的工作人员和新华社4位记者、中央电视台3位记者。

停机坪上一片漆黑,气温很高,和北京的盛夏一样炎热。我们一边拍摄救援队抵达、走下飞机的新闻,一边架设海事卫星,准备抢发稿件。加上情绪有点紧张,不知不觉已满头大汗。

救援队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赴营地安营扎寨,另一路直奔联海团,直接投入救援工作。联海团是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的简称,驻地位于太子港一个半山坡上。

在机场抢发了第一张照片后,我们跟随救援小组,登上赴联海团的汽车。在这次地震中,联海团的10层大楼被摇成3层楼高。周围的汽车被压成一层铁皮。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近地震,第一次这么快抵达灾区,第一次到了一个离家这么远的地方。

去往联海团的路上,借着车灯可以看到不少灾民成排睡在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还有不少灾民成群结队在黑暗中前行。在公安部消防局杨国宏等几位专家带领下,我们把这里勘察了一遍。这里埋压着8位同胞。看到现场惨烈的状况,救援队当即决定在现场设立临时救援指挥部,就地加强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从废墟现场回来后,我开始在营地架设海事卫星发稿,但是由于用海事卫星的人很多,分配不到IP地址,折腾了半小时左右,才连接上互联网。

我们团队全体成员都寄宿在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营地四周是铁丝网,有防暴警察警戒值勤。没有维和警察的护卫,我们不能外出。

目前,维和警察防暴队既要执行联合国的命令,还要担负抗震救灾的任务,所以我们只能等在营地大门口,看哪辆车要出去,就挤在车里一起出去,赶往挖掘现场。

摄影记者的最大考验

对摄影记者来说,最大考验是海地人不喜欢被拍照。海地的主要宗教是伏都教,在农村地区影响力更大。伏都教是海地一种古老信仰,有比较原始血腥的祭祀。伏都教信徒严格禁止被别人拍照,很多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是伏都教的追随者。

所以在太子港拍摄照片时,很多人见到镜头,都会用手挡住脸,或者把头扭过去,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会对着镜头竖起中指。这样的环境给摄影、摄像记者采访造成很大困扰。

出于安全考虑,记者的采访活动由外交部统一安排,没有单独外出采访的机会。而新华社两位外籍雇员则不受限制。

基于安全考虑,中国联合搜救小组前方指挥部还制定了明确的采访纪律:

1.严格限制记者外出。有选题需外出,要提前向外交部申请。领导小组进行相关安全评估后,决定是否允许记者前往。

2.在采访现场,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安全为第一要务,听从护卫人员安排,否则没收所有采访器材,并按军纪处理。

因此,所有记者都非常珍惜采访机会。每次外出,除完成既定任务外,我们都尽量在采访点附近多停留,多接触灾民。而且每次都采取各种形式的采访力量相结合:音视频、文字、摄影相互补充。

多媒体互动融合,还包括各个记者在多个领域的尝试。音视频记者写的解说词,进入多媒体待编稿库以后,可供国际部参考,甚至直接编发成稿件。文字记者可以在采访归来后,为音视频部提供连线,甚至出镜。摄影记者的文字说明,可以为国际部提供素材,甚至摄影记者专门撰写文字稿,发图文互动的稿件。还可以为音视频部提供连线和出镜。

信息不畅挑战记者应变能力

海地的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为非洲语和法语的混合语。这次采访组中的六位记者,四位讲英语,两位讲西班牙语,所以在采访甚至问路时都会遇到语言障碍。

根据外出采访时的总结,感觉当地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讲简单的英语,如果需要深入采访,就需要当地会讲英语的人帮忙。法语在当地肯定能够畅通无阻,记者抵达海地遇到的第一位摄影记者就是法新社记者,在以后的采访中,还遇到过另外一位法新社记者,看来语言优势让法新社占了便宜。

在当地生活时间稍微长一些的防暴队员,都能够讲一些简单的法语,因此,会法语在海地采访肯定会占优势。 语言不通是导致信息不畅的原因之一。当地广播电台在震后很快就恢复了,经常可以看到当地人举着收音机在马路上走。如果语言问题解决了,收音机将成为重要信息来源。

曾经在第一时间赶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报道的新华社摄影部资深记者袁满,认为收音机在地震报道中有重要作用。对于灾民来说,收音机同样重要,可以借此寻找亲人,了解灾情,学习防疫知识。收音机携带方便,国际通用,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因此,再参加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时一定要准备一台收音机。

通讯联络,在地震采访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困难。由于通讯设施遭到破坏,所以手机在地震后至少十天内不能正常使用。这时比较好用的是对讲机。维和警察有自己的指挥系统,使用对讲机进行指挥,效率很高。但是,在进行抗震救灾时,维和警察的对讲机指挥系统非常繁忙,记者很少能够占用信道资源。如果自己带对讲机,这个问题就相对简单些。作为突发事件的记者,考取无线电的执照非常必要。同时,采访时最好携带对讲机。

信息不畅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记者与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以及联合国的信息不畅。地震导致海地总统府、联海团大楼等地建筑坍塌,因此政府机构在一段时间内几近瘫痪。很多非政府机构也掌握很多信息,但是很难联络,因此很难保证权威信息迅速获取与发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扩充报道团的力量,安排专人负责政府、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信息发布的报道。

猜你喜欢
对讲机摄影记者救援队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帮助聋哑人士交流的“对讲机”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家用对讲机的概述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浅析对讲机技术状态分类管理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时尚对讲机,情侣们的爱情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