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复扰中看真相

2010-12-27 13:24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巴厘岛公约气候变化

□ 孙 钰

1997年底,我去日本京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当时中国参会记者很少,全球变暖对我也是个新话题。在会场内外都能听到西方人谈论要将中国拉入到减排行列中的声音。而中国当时有近6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民众还处于无电或缺电状态。

我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那次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进程和结果进行了独家报道和分析,采写了《艰难的一步—〈京都议定书〉备忘录》等一系列文章,获得联合国记者协会(UNCA)的新闻报道奖,我因此被邀请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去接受这一奖项。

2007年,我参加了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采写了《巴厘岛:蓝图已绘 前路尚遥》等深度分析报道。适逢京都气候大会十周年, BBC关于气候列车的专题节目采访了我。我就中国人均排放水平远低于OECD国家和近两百年来温室气体主要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的事实,向BBC听众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排放责任”的原因。

2009年底,我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由于IPCC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的出台,本次气候大会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大会期间,我在搜狐等网站第一时间发了多篇独家一线报道,其中关于外泄的丹麦文本的《丹麦提案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阵营严重分裂》的报道,引发了国内媒体对于丹麦文本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谈判分歧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期,美国大谈对中国减排行动透明度要求。根据巴厘岛路线图,只有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才需符合MRV要求,而美国对中国的要求并不符合巴厘路线图精神。当被问及美国提供资金的具体数字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推说将与其他发达国家分担,美将出其中“适当”的份额,听厌类似套话的各国记者发出笑声。我及时抓住这些一手现场资料,写了现场直击的独家报道。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终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各方对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谈判结果存在争议。气候变化谈判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各国利益,谈判过程复杂,就像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很多时候发达国家在会上抛出一个细节问题,只是为了转移视线,拖延时间。作为媒体人士,需要了解谈判背景及谈判各方的立场观点,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看清表象背后的事实真相。例如,在我看来及据我采访的专家学者分析,MRV就是美国抛出的烟幕弹,据说美国白宫曾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能对美减排目标施压的问题提出四步走战略。然而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媒体鲜有相关分析报道。

在进行气候变化报道时,需要注意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和人均排放水平问题。也需要了解《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基本要求,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在气候大会上,每天都有大会、不同主题的平行会议和五花八门的边会同时召开。在报道中各国媒体不可避免都会带着自身的视角,中国媒体人需要发出自身的一线观察声音,将最核心、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国内读者。

如果说谈判各方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交锋的话,新闻发布会的提问环节也存在着各国媒体的交锋。如果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记者不能积极提问,就会变成所谓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的提问,而西方媒体的主要关注点是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问题,无疑将使发展中国家在舆论上处于不利位置。从参加巴厘岛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起,我就争取提问,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提出发达国家具体减排目标和他对此的看法的问题。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记者也都积极提问,这使提问环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近几年减排压力较大,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是焦点之一。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尚不高。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有责任在报道中充分反映这一事实,把中国努力采取行动减排温室气体的声音传播出去,为中国营造正面的外部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巴厘岛公约气候变化
图书借阅公约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巴厘岛Potato Head Studios度假酒店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权健 巴厘岛辉煌之旅
神奇巴厘岛游记
巴厘岛记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