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的生存危机与“救赎”

2010-12-27 13:24裘志伟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救赎网络版

裘志伟

(作者是《钱江晚报》视觉中心主任)

人数几倍、几十倍超过摄影记者的“草根”“摄手”,正以“人海战术”般的阵势,铺天盖地抢夺报纸上的图片阵地。

读者提供的海量图片,淹没了摄影记者

随着邮件传输、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拍照的风行和普及,遍布各地的通讯员照片,以发稿第一时间的优势,迅速挤占报纸各个版面的图片位置。

网络衍生的“草根网友”,已成“传图铁杆”

眼下,不少纸质媒体网络版都下设图片频道。而聚集人气,增加网友的贴图率成为目标。像《钱江晚报》2006年办起钱报网络版“好摄之友”(前身为人民公摄)图片论坛后,从调动爱好摄影的“草根网友”积极性入手,采取多种吸引人气、激发兴趣、鼓动热情的做法,取得较好效果:网友贴图率扶摇直上,不少“草根网友”因此成了“传图铁杆”。

搭上“好摄之友”平台,网友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评点,拍摄技术也有了持续长进,见报率不断提高,有的网友图片还上了头版,登过专版。“好摄之友”毫无疑问撑起了整个钱报网络版的天下。该报自2009年初改版后,一周辟有5个版,几乎每天都刊有网友照片。

同时,浙江省内《今日早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以及各地市报纸,也都在其网络版竞相推出图片论坛,每天各自采用从其下载的网友图片。

文字记者“一专多能”,撼动摄影记者发稿专利

现在许多报社给文字记者,尤其是驻地记者配备了数码相机,摄影记者独当一面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为了图文结合,一些重要报道,文字记者需要摄影记者配合。而如今非但不用如此,可能还要刻意回避摄影记者。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则在于按报社考核,文图一般分开计分,而这样文图都由一人操劳,即意味着一人可获得两人的工分;二则,文字记者又拍又写,让自己很有“一专多能”的成就感,文字记者有了足够信心拿起相机拍摄;三则还由于数码技术的支持,数码技术即拍即得和后期制作零费用的特点,使得文字记者不再依赖与摄影记者合作的形式外出采访。摄影记者渐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蛋糕”。

一专多能,文武兼修,让自己的配文和图片一样出彩

很多时候,记者或编辑对摄影记者都会产生这样的抱怨:懒得连图片说明都不写,或寥寥百把字说明,既欠通顺,更缺文采。对文字不重视,是许多摄影记者久积多年的通病。数码时代,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配图不再依赖摄影记者。这是他们在新技术革命下的一种自立。同样,作为摄影记者,也要追求一种“独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文字水平上实现突破,每一张图片说明,写得都像得奖照片一样精彩,不再被人视为“就是一个拍照师傅。”

提高文字水平本身也是图片报道的需要,具备了较好的文字水平还可以在不适合图片报道时兼顾一下文字报道,这样才能使自己采访拍摄中做到游刃有余。图片给人更多的是感性,而文字往往比较注重理性。摄影记者能够做到一专多能,文武双全,不正成了现代传媒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了吗?

精心采写图片故事,在非事件性新闻上另辟蹊径

在报纸杂志化的今天,仅靠单幅照片的新闻报道,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摄影记者要更多精力投入到专题报道中来,在非事件性新闻上求发展。用图片故事形式满足“读图时代”的读图消费。从目前国内各大媒体情况看,图片故事正成为越来越受读者欢迎的报道模式。

对摄影记者来说,用图片讲故事,也最能体现自身专业特色。《钱江晚报》设的“民生影像”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径,它以民生为基点,以关注小人物命运,底层人群情感等为主轴,迄今已刊出近百期,博得读者广泛认可,并因此被授予浙江省新闻名专栏称号。

这个专栏对每位记者的锻炼提高很有帮助,记者通过“民生影像”这个栏目,可以开拓眼界,对社会的认识上一个台阶。比如,一位记者与一群城市拆房工同吃同住了一个星期,人黑了、瘦了,但在交朋友式采访中,拍摄到一组获得上下一致好评的照片,也使读者第一次阅读到城市拆房工生存状态和他们真实内心世界的图片故事。

故事来源于生活,要描绘精彩的图片故事,摄影记者必须有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形成自己的信息渠道,像只靠领导派单、靠文字记者提供信息的采访,是较难捕捉到震撼人心的图片故事的。

强化策化,平淡中照样做出“厚新闻”

成功的策划是增强摄影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的保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不会策划,摄影记者把握宏观的能力不能提高,只能称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靠突发新闻“撞大运”的“摄影民工”。纪念改革开放30年是去年各家媒体的报道重点,但检阅一下,几乎都是大篇幅的“怀旧”文字,而《钱江晚报》通过海选老照片的方式,推出“30年,30个难忘瞬间”的策划报道,把老照片的主人公和拍摄者请到版面上来,再以新的照片,展现主人公当下的现实情境,图文并茂,版面丰富,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救赎网络版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大英百科全书“要绝版”
《中图法》网络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