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与李连杰们的慈善困境

2010-12-27 17:28自武汉广电网
中国新时代 2010年11期
关键词:李连杰业务主管财务报告

自武汉广电网

2007年,功夫皇帝李连杰正式创立了壹基金,从此以后“说服人捐款”就成为他的主要事业。壹基金也迅速成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慈善基金”之一。出人意料的是,9月12日,李连杰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却透露,该慈善计划目前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普遍困境:政策允许民间办公募基金,只是合法“身份”很难取得

按照相关的条例,如果你能走完以下流程,就可以办个民间公募基金会:首先要准备好原始基金(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不低于800万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不低于400万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不低于200万人民币);然后寻找同意挂靠的业务主管单位,并向业务主管单位申请设立。向登记管理机关(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为民政部,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为地方民政部门)进行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登记管理机关出具准予设立的批文并抄送业务主管单位并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公告。

无疑,李连杰和许多的有志于创办慈善的团体或人士一样,都遭遇了相似的难题:1、要求的启动资金数额很大;2、找不到可以挂靠的主管单位。

最后结果:官方团体垄断慈善,“壹基金们”只配做专项计划

打开红基会的官网,挂靠在它名下的“专属基金计划”一共有40个之多。而这些“计划”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功能又等同于“公募基金”,只是他们募集来的钱都应该由红基会来统一管理。想要取得一个看似“合法”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接受官方机构的领导,对募集而来的钱也就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的支配权。

“黑”户做的“白”事,颠覆了中国基金会现状

颠覆一:公布由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详尽财务报告

“壹基金计划”一开始就请来了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做审计,而“上海壹基金”则是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审计。壹基金每个季度都会公开一份财务报告在自己的官网上,到年底还会公布全年的财务报告,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都用了多少钱,相对要详尽专业很多。

颠覆二:勇于面对普通民众的质疑并快速给出解释

2009年11月23日,有位天涯网友发帖质疑壹基金开会和建网站上的大笔花销。两天之后,壹基金就在官网对质疑进行了详尽的回应。壹基金回应得这么爽快和细致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很多有官方背景的公募基金却做不到,面对质疑,他们要不就装作听不见,要不就找个理由出来随便搪塞。

颠覆三:向NGO(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专业的团体做专业的事

事实上,与各种庞大的公募基金会动辄数十亿的救灾投入相比,壹基金在救灾上的成就并无太多值得称道之处。2008年开始进行的典范工程评选,才是这个基金会最大价值所在。典范工程的评选遵从“公信、专业、执行、持续”四个标准,由研究者、会计师、律师、媒体人等各方组成专业的评委会,每年遴选10家本土公益组织,各给予100万资助。尽管现在每年壹基金还只能去资助10家NGO,但是这种模式却是值得肯定的。

“黑户”转“白”的困境 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几乎目前所有的评论都把壹基金的困境归咎于中国慈善基金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也就是在我们第一部分所提到的。但是,却忽视了经过了三年之后,壹基金如日中天,几乎是中国最为有名的民间慈善基金会。800万元的注册门槛早已达标。正因为壹基金已经很有影响力,假若开了这个先河,成功“领证”,那么其它的基金会会不会纷纷效仿,这个“身份证”给还是不给,如果给了的话,那么中国的慈善基金会也许不会再是今天的官方主导的模式,慈善不再被几家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垄断。对于民间慈善基金会的行为,又应该如何给予有效的界定和管理,这些都是问题。

猜你喜欢
李连杰业务主管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盲人为自己打手电
盲人为自己打手电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连杰笑纳刁难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推动“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改进作风 优化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成效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开展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上门服务”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