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鸥外早期小说中国式“才子佳人”的要素及形成原因

2010-12-28 02:01李学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才子佳人文学小说

李学义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森鸥外早期小说中国式“才子佳人”的要素及形成原因

李学义

(通化师范学院 外语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森鸥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与夏目漱石比肩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其早期浪漫主义作品更是起到了对近代日本文学的引领作用。但以往人们在论及鸥外早期作品的特点时,往往将着眼点放在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上。究其实质,对鸥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着更重要影响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该稿就鸥外早期作品所蕴含的“才子佳人”要素以及受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影响的表现和原因尝试作一总结和分析。

森鸥外;才子佳人小说;早期作品;影响

毋庸置疑,日本近代文学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多重性及复合型的的特征。但客观地说,日本近代文学在接受西洋文学影响的同时仍然保持着继承东方文学的特征。历来诸研究者都把注意力投向了受西方的影响上,而日本近代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则被放在了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对其研究也相对滞后。尤其是对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起到举足轻重地位的两大文豪之一的森鸥外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更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成体系的考证、论述领域。因此,从互相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森鸥外早期小说中所蕴含的 “才子佳人要素”考辨

《泡沫记》(明治 23 年 5 月)、《信使》(明治 24 年1月)及《舞姬》(明治23年1月)统称为鸥外留德处女三部曲,以此奠定了鸥外初期作品浪漫主义的基调。佐藤春夫甚至曾这样评价道:“如果否认日本新文学的诞生是源于鸥外的欧洲留学,就无法理解日本近代文学的消长。”因此被公认为是近代西方思想在日本文学中的尝试。但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在鸥外早期作品中的中国文学要素,尤其是很具中国文学特色的“才子佳人”模式影响的痕迹却是最明显的。

鸥外早期作品中,才华横溢的俊男美女之间纯真、忠贞爱情的情爱表现极其明显。这也体现出了鸥外本人对此的憧憬和关注。但是至于鸥外早期的作品蕴含了哪些才子佳人要素?其作品是否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作品,诸研究者也众说纷纭。

(一)林淑丹的“非才子佳人论”

在为数不多的将鸥外作品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学要素作为自己研究课题的学者中,台湾学者林淑丹发表过一系列的论述。她依照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中出场主人公的标准,对鸥外早期作品中人物的中国式“才子佳人”要素作出了否定的结论。她认为,“作为才子佳人小说必须具备三个不可缺的条件。其一,才子佳人不仅容貌出众,其出色的文才亦需必要。尤其是佳人的形象光是绝世美貌是不够的,亦应该是聪慧而富有才华。其二,男女主人公互通诗词交流确立爱的基础,以文才达到精神的共鸣。其三,初次见面的设定上,应符合一见钟情的模式,其后感情的发展经历应该曲折反复,以显示男女主人公坚贞、稳定的爱情。最后以大团圆的方式落下帷幕。”林淑丹以鸥外的出名作《舞姬》为例进一步分析说:“太田丰太郎自幼才思出众,‘无论是在旧藩的学馆,抑或是上东京大学的预科,即便进了法律系之后,我太田丰太郎的大名始终是名列前茅的’,因此,符合才子的标准”。相对而言,爱丽丝虽然具美貌,但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因为家境贫寒,十五岁时便被招去跟随舞师学艺,从事这个低贱的行业”;初次将丰太郎带回家的时候,“少女的口音带有土音”;与丰太郎交往后,“我借书给她,她渐渐体会到读书的趣味,纠正错误的发音,没有多久,给我的信里,错字也减少了。从事“低贱行业”,没有受过充分的教育,连发音和语言都要丰太郎这个外国人来纠正,所以根本谈不上才学。缺乏佳人所必备的条件,爱丽丝难以被认为是“佳人”,由此,她得出《舞姬》不属于才子佳人小说范畴的结论。

林淑丹坚持认为,“由于鸥外正确把握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性质,《舞姬》中才具有了才子佳人要素,也就是说是与才子佳人小说有部分重合而已。鸥外是证明《舞姬》属于非才子佳人小说而特意加上了‘特殊类型’字样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舞姬》的非才子佳人结论的正确性,林氏进一步阐述道:中国明、清时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在男女主人公初次见面时都有一见钟情的设定,这是一个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如《燕山外史》中宝生与爱姑的初次见面就是极其典型的才子佳人开端模式。而《舞姬》中太田丰太郎遇到爱丽丝,尽管作品中有过“然而,我同爱丽丝相见之初,对她的爱情就很深的”,但是爱丽丝本人并没有相应的感觉,因此,与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相异。

从以上林氏的观点可以看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说林氏的标准过于拘泥和狭隘,即使假定其观点成立,其论述也是自相矛盾的。按照其观点,太田丰太郎是完全符合才子标准,但是才子必须是才貌俱佳。丰太郎固然在文才上符合才子的标准,但是作品中除了大力赞美其才华之外,并没有一处涉及到丰太郎的容貌。林氏如何断定男主人公具备才子的两项标准?众所周知,《舞姬》是鸥外根据本人在德国留学的经历写成的,作品中的人物与原型极为对应,可以说,丰太郎就是鸥外本人。原型为鸥外本人的丰太郎的容貌如何?从鸥外自传式的《我的性欲史》中可以清楚这一点,“自己没有生为俊男,深感这种美妙的爱情遥不可及,故心中痛苦不堪。”很显然,林氏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关于才子佳人的定义,我们先看看,各国语言词典中是如何界定的,就一目了然了。

(1)《现代汉语词典》:才能出众的男子和姿容秀美的女子。

(2)《和英词典》:gifted scholar and beautiful ladies.

(3)《大辞泉》:才知にすぐれた男子と美しい女性。

从才子佳人的构成要素上看,才子最基本的是“才能”即“文才”,佳人的前提是“美貌”,各自具备这一点即成立。如果才子再具有美貌,佳人再具备文才,那只是锦上添花。

实际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义也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狭义的“才子佳人”小说是指明末清初以描写青年读书人和官宦小姐恋爱婚嫁故事的小说流派和白话章回体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但实际上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的范围远不止这些。正如孙建新所言,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孕育于先秦至唐前,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元,初盛于明,全盛于清”。《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最早的才子佳人雏形,首唱了才子佳人的恋曲。汉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从诗境走向了现实;至唐代发展为唐传奇的形式,如 《游仙窟》、《霍小玉传》、《莺莺传》;到了宋代则变身为讲谈话本,如《风月瑞仙》;元明时代更变为中篇传奇或章回小说,如,《姣红记》、《贾云华还魂记》、《山水情传》;至清代正式定名为风靡天下的“才子佳人小说”。笔者认为从广义上给才子佳人进行定义更为合理。从这一点上看,林淑丹很显然只是看到了狭义的才子佳人定义,理解未免过于偏颇。

(二)才子佳人论

1.平冈敏夫的论断

在日本诸多文学评论家中,平冈敏夫是最坚决的鸥外早期作品“才子佳人论”的主张者,在其论文《以才子佳人为中心》中反复使用“才子佳人”一词。他认为,《舞姬》是鸥外参照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燕山外史》创作的,因此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舞姬》与《燕山外史》关联”的论文。《燕山外史》是清代陈秋所著,由项震新等校正,于光绪27年(1901年)上海申昌书局以石印版形式出版。鸥外藏书目录《鸥外文库·D森藏书》中可以查阅到此书。平冈氏主要的根据有:一是他认为太田丰太郎在古教堂前与爱丽丝相遇的设定与《燕山外史》中避雨的宝生初见爱姑的设定虽有不同之处,但都属于才子佳人的一种奇遇。二是,从人物设定上,“生幼失恃”与丰太郎的“早年丧父”相一致,都是“无兄弟姐妹、父母一人子一人”的模式。其三,《燕山外史》中“凡诗坛酒社生不至合座不欢”与“我既不与他们一起喝啤酒,也不跟他们打台球,他们便说我顽固不化、道貌岸然。并且还嘲笑我,嫉妒我”也有共同之处。其四,宝生初次看到爱姑家的贫穷境况也与太田丰太郎初次爱丽丝家里看到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处。

姑且不论平冈氏作为依据的各项是否能够站得住脚,但就平冈氏对两部作品所下的定义均为才子佳人类型是可信的。遗憾的是,平冈氏对才子佳人的联想过于宽泛,他甚至将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也划入“特殊”才子佳人小说的范畴,认为是避雨的丑陋下人与恐怖老太婆黄昏罗生门中的相遇也属于才子佳人小说“黄昏时分才子佳人相遇”的一种滑稽模仿,这未免过于牵强。

2.重松泰雄的“特殊面目的才子佳人”论

重松氏主张将《舞姬》视为“才子佳人故事”。他认为“如果简要概括的话,可以说森氏的《舞姬》等作品是依据心理观察描写而成的具个性的才子佳人小说”。“特殊面目”的才子佳人绝不单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贯穿于作品的全部”。

另外,诸如笹渊友一、长谷川泉、竹盛天雄等著名日本文学评论家也在自己的论著中表达了对鸥外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才子佳人要素”的肯定,在此不一一列出。

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渊源由来已久,其影响力不会随着近代的到来而被阻断,从平安时代的宫廷文学到近代日本文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纽带体系。正如伊藤发子所说的那样,“尾崎红叶《金色夜叉》的主题情感上的自我牺牲,从这一点看类似于《李娃传》”。这样的例子如果一一列举出来,恐怕其数量会很可观。

(三)鸥外本人对其作品“才子佳人”属性的认同

鸥外本人在自己早期的小说论《现代诸家小说论展阅》一节中写道:“‘从心里观察角度看,《舞姬》真正是一部具有特殊类型的才子佳人式的故事’”。

二、早期小说森鸥外才子佳人情结的由来

1.受当时文学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明治20年初,日本知识分子阶层还沉溺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情之中。虽说已经进入了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文学时代,但实际上,当时能够直接接触西方文学的人毕竟还极有限,很多文学创作者也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他们虽不乏才能,但也只能写一些无聊的文章聊以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至于民众,更是距离西方思想甚远,他们的文学爱好远远达不到欣赏歌德和莎士比亚的程度。所能接受的还是他们心目中的最高权威西鹤和马琴。这些人都通晓中国各朝代的文学。尤其是马琴,以改编中国小说而闻名。不仅仅是小说,还有对中国汉诗特别是唐诗的重视。唐朝时期对道德束缚的大松绑使得文学进一步开放,带来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直到清代这种影响还呈现出经久不衰的迹象。由于日本与中国盛唐的渊源,日本知识分子阶层在文学创作上以唐代小说和唐诗为摹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2.鸥外自幼所受教育与汉学的关系

鸥外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文学风气的熏陶和影响。在鸥外父母的正确教育下,除了修习荷兰语、德语、英语之外,鸥外从幼年进入津和野私塾起就修学汉学,充分吸收了其养分和精华,并极受其影响。而且,鸥外的汉学教师是当时一流的汉学家高濑文渊。留学是靠他的德语,医学上的业绩以欧文类的知识做基础。但是他真正可以称为处女作的《后光明天皇论》(12岁时)却是用汉语写成的。浜野知三郎在《关于鸥外博士的汉文学》(《文学》岩波书店 昭和11年6月号)一文中这样写道:

“博士修习兰学、德意志学、法兰西学,学识渊博。但起步却是确实从汉学开始的。这也是成就博士八面玲珑的根本所在”。

“某青年意欲成为作家,曾求教于博士。博士答曰:‘其首要条件为具备汉学修养’”。至于晚年回归感觉世界而埋头于《史传·考证》,也不能不说与幼年期的汉语熏陶有关。

3.鸥外作品中对“才子佳人”作品及其爱情类型的憧憬

在鸥外具有浓郁自传色彩的《我的性欲史》中,言及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之处甚多。如 《虞初新志》、《唐本金瓶梅》、《剪灯余话》、《燕山外史》、《情史》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的性欲史》中有一段对才子佳人热烈、忠贞爱情的渴望描述,很能说明鸥外自少年时期“才子佳人”恋爱意识的浓郁。

“恋爱的美妙梦想无时不潜伏于意识深处。初次借阅梅历后复遇汉学者友人,得以读 《剪灯余话》、《燕山外史》、《情史》。这些书中所叙述的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恋尤令人羡慕甚至嫉妒。自己没有生为俊男,深感这种美妙的爱情遥不可及,故心中痛苦不堪。”

4.《鸥外文库》中众多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藏书

前田爱氏在“「鸥外的中国小说趣味(《语言和文艺》昭和40年1月」)”一文中列举了《鸥外文库》中收藏的诸多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

鸥外早期浪漫风格的作品将这种意识融于自己的创作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仅如此,鸥外在接触西洋文学时,也常常联想起中国文学并与之作对比。据记载,鸥外在阅读歌德的 《意大利纪行》(1816~1829年)时,就曾有一句“何其似唐宋名品乎”的感慨。的确,被收藏在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鸥外文库》中的《情史》里,随处可见鸥外的圈点、添注。而《情史》中收录了众多“才子佳人小说”。这些证据说明,“才子佳人”思想已经扎根于鸥外早期作品中。

作为开创日本明治文学时代先河的一代文豪,鸥外的文学影响力远远要高于其医学声誉。鸥外文学是一个繁杂的体系,涉及文体、文学形式诸多方面。尤其是鸥外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亲缘关系早已被日本众多研究者诉诸笔端。而我国的研究者大多仅是探究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性,这是不全面的。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学对鸥外文学的影响关系,尤其是理解中国 “才子佳人小说”和鸥外早期文学创作的关联,才能从本质上抓住鸥外文学从作品艺术性以至思想性的特征,进而与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相结合,其研究才具有可信性。

[1]前田愛.鴎外の中国小説趣味[J].『国文学 言語と文芸』第38号,1965年1月.

[2]伊藤発子.森鴎外「舞姫」と唐代伝奇[J].中村学園研究紀要第11号,1978年11月29日.

[3]林淑丹.森鴎外『魚玄機』論―「才子佳人小説」を視点として[J].(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研究科『人間文化研究年報』第25号,2002年3月.

[4]佐藤春夫.佐藤春夫文芸論集― 「鴎外のロマンチシズム[M].創思社,1963.

[5]長谷川 泉.鴎外文学の位相[M].明治書院,1974.

[6] 竹盛天雄.森鴎外必携[M].学燈社,1990.

[7] 森鴎外.日本文学全集·4―「鴎外全集」[M].築摩書房,1970.

[8]苏建新.中国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森鸥外.现代诸家小说论展阅[M].月草 春阳堂,1896.

[10]平岡敏夫.森鴎外 不遇の共感[M].株式外社おうふう,2000.

Elements and Causes of"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in Moriougai's Early Works

LI Xue-y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Moriougai,whose early romanticism works played the pioneer role in modern literature,i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with Natumesouseki.The comments of the features of Moriougai's early works used to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he West.But as a matter of fact,the real important influence came from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especially the"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This essay seek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elements and impacts of"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in his early works.

Moriougai;the 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early works;impact

I074

A

1008—7974(2010)01—0076—04

2009—10—22

李学义(1965-),吉林农安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文学硕士。

吕增艳)

猜你喜欢
才子佳人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
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