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2010-12-31 17:04陈凌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6期
关键词:岗位教材职业

陈凌云

(淮阴商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1)

1 课程开发的基本出发点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企业生产的是产品,学校培养的是学生。企业产品畅销依赖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营销策略,职校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在于其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应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职业教育主要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工作中,表述为能完成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已形成的价值观等,它们是生活或谋生中成功的关键。职业能力存在于具体的职业行动中,在职业实践中形成,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中的基本出发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过程导向的课程是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通得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课程,它最终呈现的结构形态应该是项目课程。

2 如何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

如何进行项目课程开发,我认为:课程内容体系要彻底打破学科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 ,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课程内容选择要充分体现能力本位,课程内容要坚决按照工作过程设定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课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动手实践技能,形成岗位工作能力。项目课程的开发过程也就是从工作任务到课程设置的转换过程,课程开发的最终成果体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

怎样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2.1 进行社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

应建立有学校领导、教师、行业专家、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管理等企业人员参加的课程开发咨询委员会,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工作中来。进行课程开发的基础是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与专业设置的调研。项目课程既然与职业工作任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么项目课程的设置依据,就应该是社会需求的职业。课程改革的团队,就应围绕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三个重点开展社会调查,从而明确毕业生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清楚、明确地列出本专业可能面向的岗位,对专业岗位进行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准确地界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课程体系设计的方向。

2.2 面向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课程开发应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在于其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决定了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在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某一职业岗位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对象是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人本身,可按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

行业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基础上,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选择合适的载体,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旨在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工作任务分析的层次是“职业群”-“职业”-“岗位”-“任务”-“任务行为”-“职业能力”。

2.3 进行课程分析,制定课程计划和标准

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后,要把工作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工作任务模块与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并非一一对应,其间存在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转换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对应的,有些工作项目可以单独形成课程;第二种,需要把有些工作项目进行归并形成课程;第三种,对有些较大的工作项目,需要分解成几门课程。实现工作任务到课程设置的转换,要根据每个工作任务的教育价值、相关性以及课时分配的均匀原则对工作项目进行合并,形成项目课程。

课程计划要在工作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要认真用好在职业工作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职业工作(任务)表,使在课程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各门课程能覆盖工作任务表中各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实际出现频率和难易程度,确定课程时数,按职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专业课程计划。确立严格依据任务进行课程设置的理念,依据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工作任务的确定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编排应当清晰;不要有遗漏,应当涵盖了该门课程的定位所要求的内容。逐个对任务进行讨论,确定其课程设置。

编制课程标准,就是研究课程的总体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定位,仔细地选择能达到目标的课程内容,并确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实施环节的基本思路。设计思路的撰写,既要体现项目课程改革的基本原理,更要结合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形成该门课程所特有的思想。这个环节要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媒介和评价)、制定课程标准(含校企合作方式、载体的选择标准等)、学习情境的开发、学习情境的设计、单元课程的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2.4 开发体现工作特色的教材

教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一个基础。优秀的教材会吸引学生,并赋予教学内容的生命力。而多数教材,常见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轴线的,具体以大量的文字或枯燥乏味的语言来陈述,对学生来说,往往产生一种厌倦感和困惑感。

项目课程的教材要以各个工作任务为核心,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用企业典型真实的工作内容作为教材的内容。开发和使用诸如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校本教材,加强课程建设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

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要加强产教结合,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建立课程研究与课程开发的制度,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实现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

目前,课程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组织方面的,由于物质、师资等原因难以开展项目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人员的课程开发能力尚有欠缺,工作任务模块向课程模块的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同于职业能力标准、教材的编写未完全脱离学科体系等。项目课程开发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无经验可循也缺乏成熟理论,还需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1]徐国庆.职业教育理论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猜你喜欢
岗位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