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

2011-01-11 14:26康雷鸣胡作友
关键词:汉英语篇译文

康雷鸣, 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 230009)

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

康雷鸣, 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 230009)

司显柱教授建构出了基于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文章对其模式进行了详细述评,并提出修正模式用于广告汉英翻译的质量评估。该模式明确提出用体裁来代替司显柱模式中的文本类型,体裁分析作为对译文评估的必要步骤。增加了译文质量的等级标准,使译文评估更客观、更具科学性。该研究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并能为建构其他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提供借鉴。

翻译质量评估;司显柱模式;修正模式;体裁分析;翻译质量等级

一、引 言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翻译批评领域的核心课题,而根据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译学构想,翻译批评是应用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1]12,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意义可见一斑。国内外的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鲜有针对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

莱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翻译批评领域的经典之作,但是“它只是从文本类型和语篇功能的宏观层面提出建立翻译批评的标准……”[2],在翻译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她并没有真正地提出一个用于对译文进行系统评估的模式。豪斯在国际翻译批评界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全面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正如司显柱教授所言:“其开拓性的历史地位是否定不了的”[3]44。但是她的模式“通常应用于新闻及文学翻译领域……”[4],且以英德语料为研究基础,因此对于汉英广告翻译的适用性不得而知。威廉姆斯在语篇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的论辩理论模式,但是该研究“仅适用于工具性翻译成品的质量评估”[4],其模式对于其他类型如广告翻译的解释力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司显柱教授以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为指导,建构了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其研究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具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司显柱模式对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没有明确区分文本类型与体裁,模式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略显繁琐,并且该模式对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的可行性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

目前,广告语篇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翻译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相关的译文质量评估研究,故在此不揣浅陋,尝试建构出可行的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二、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司显柱教授在对已有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成就与不足(重点是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理论为指导,建构出了一种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正如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所言:司显柱“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所带来的启示是很多人原先预想不到的”[3]序言。

1.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观

不同路向的翻译研究对于翻译质量标准的认识略有不同,而这样的标准是对译文质量科学、客观评估的根本所在。正如豪斯所言:翻译质量评估首要的关键问题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5]。在建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时,司教授首先明确了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观和翻译质量观,即翻译语篇质量的评估标准在于“译文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在意义/功能维度上与原文对等”[3]。

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且坚持这三个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之分[6]。三个纯理功能相辅相成,是构建一个整体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从译文质量评估模式建构的角度,司教授认为“在考察与描写译文是否与原文功能对等或偏离时却只需设定概念与人际功能两个参数”[3]135。这里司教授秉承了豪斯的观点,基于对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文本重置原语文本”[5]的界定,译文质量就取决于译文是否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与原文功能对等。

2.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作为一个基本的步骤,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的”[7],司教授认为在评估译文质量时也应该进行详尽的语篇分析,达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有机结合。即对于原文和译文的语篇分析既应该在微观层面进行,也要从宏观视角上考察。用贝克的话说,“语篇是有意义的单位……而意义是通过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不理解各个小句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对于整个语篇意义的翻译”[8]。

既然语篇的整体意义/功能系于构成语篇的各个小句意义/功能的有机组合,司教授的模式中第一步就是从形式、功能、情景三者互动的角度,依据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元功能及其体现的词汇-语法系统对原文和译文语篇里的小句进行“自下而上”的包括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和主位分析,以揭示和描写它们的概念与人际意义,并据此判断译文对原文是否或哪里发生了“偏离”。第二步,在宏观层面,站在整个语篇的高度,同样从形式、功能、情景三者互动的角度,从反映翻译情景的目的语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前述微观层面所发现和描写的各种“偏离”个案予以分类梳理和价值判断,排除从宏观角度看对译文质量未造成伤害的“偏离”个案。然后,依据以上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再对第一步的统计数量进行修正,调整后的“偏离”个案才是判定译文多大程度上与原文“对等”的依据。最后为了在整体上对译文质量做出较为全面、客观和合理的评价。

莱斯特别强调文本类型在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重要性,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文的质量评估,“要对译文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必须考虑各个文本类型的特点”[9]16。司教授充分吸收了莱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引入语篇类型概念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意义/功能偏离(概念、人际)对译文质量影响的相应权重。

3.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述评

司显柱模式基于豪斯修正模式(revised model),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司教授借鉴了豪斯研究中的有益成果,如语域分析等,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豪斯模式在参数和环节设计上的不足,明确提出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体现语言元功能的词汇-语法系统作为工具来对原文和译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进行全面、系统地发掘,弥补了豪斯修正模式中所缺乏的用于对文本意义/功能进行分析和发掘的参数。司教授研究的开创性意义和成果毋庸置疑,但他明确提出的适用于各类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的共同标准,即“包括语言功能和语篇功能在内的‘功能对等’”[10]引起争议;其模式对于诸如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之类的信息型文本的质量评估在操作上显得繁琐;其模式对于广告翻译的适用性未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此外,在他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中,文本类型和体裁被看作两个相同的概念:“在对译文质量做出整体评价时,还必须考虑所译语篇的类型,即体裁……”[3]137。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理论视角下的不同概念,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语篇分类方式,有必要做出区分①具体参见康雷鸣,张文慧.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三、基于司显柱模式的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司显柱模式与豪斯模式是紧密相关的,并且都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的。尽管豪斯模式是以英德语料为基础,但是她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详尽分析参数的设置、对等概念、语域分析以及她对语言分析和社会价值判断的重视。英汉与英德之间的翻译质量评估明显是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司显柱模式更具有借鉴意义,因为他的研究也是以英汉语料为基础的。尽管其模式中有一些缺陷,但我们可以对其修改以适用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

在新模式中,体裁代替了司显柱模式中的文本类型作为对译文评估的必要步骤。为使译文评估更客观、更具科学性,该模式增加了评估译文质量的等级标准,较大程度上避免从主观上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一篇译文。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图解如下:

图1 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1.体裁分析对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在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我们用体裁(genre)来代替(text type),这一替换是很有必要的。语篇体裁是由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实现的。语篇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形式,交际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当语篇的读者群发生变化时,交际的参与者、交际的媒介等因素都会发生变化[11]。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的纲要式结构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其体现样式却会有明显的差异。汉英广告语篇就是如此,它们属于同样的体裁,有着相似的纲要式结构,这一结构有助于实现广告语篇的使役功能(persuasive function)。但是由于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巨大差异,汉英广告在体现样式上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通过汉英各自特定的语言结构体现出来。

莱斯曾指出,广告,无论是汉语的还是英语的,都属于明显的使役功能语篇[9]25。因此,为了保证广告这类语篇体裁的主要功能——使役功能的实现,实现其言后之力(perlocutionary effect),译者需要在汉英广告翻译中采取相应的变通策略。将原语语篇中的语言结构变通为译语读者熟悉的语言结构,增加译语语篇对于译语读者的亲和力和接受上的容易度,以使译文对于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原文对于原语读者的感染和使役功能。

当然这种变通翻译策略的使用会导致一些概念意义上的偏离,但是这些意义上的偏离并不会影响译文整体的翻译质量,相反只会使其使役功能得到更好地实现。也就是说,尽管广告语篇的汉语本和英译本在体现样式上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交际功能。因此有必要将语篇体裁分析作为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的不可或缺的步骤。

2.翻译质量评估的等级标准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译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所掌握的翻译资源进行再创造,从而得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译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差来评价一篇译文,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估应该更细化、具体,可以将译文的质量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等级(qualitative rank),以达到对译文更具科学性的质量评估。早在1977年维尔斯就提出了翻译质量的等级标准,“错误,不恰当,不可确定的情况,正确,恰当”[12]。虽然如维尔斯所指出的:其研究只是尝试性的,旨在为翻译批评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12],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尝试性”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文本重置原语文本。因此翻译质量就取决于译文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与原文功能对等。这两个层次上的对等就构成了评估译文质量的基本标准。

为了便于陈述,我们将概念意义上的对等定义为标准一,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定义为标准二。在翻译质量评估的过程中,评估者很可能会遇到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下译文没有达到上述任何一种标准或者只是达到了标准一而非标准二,这样的译文没有实现功能对等;第二种情况下译文达到了标准二但是没有实现标准一的对等。广告属于人际意义主导型的语篇,主要注重对于读者的效果而非内容,因此对于广告译文的质量评估应“着重从人际意义的参数上考察”[3]175。因此第二种情况下的译文只要能够实现跟原文相似的使役功能,就基本上达到了功能对等。第三种情况下的译文同时实现标准一和标准二的对等,完全实现了功能对等,但是这样的译文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在有极大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汉英翻译中。

3.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具体步骤

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种“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分别用来表达三种功能意义,而这三种意义又分别与三个语域变体-语场、语旨、语式(field,tenor and mode)紧密相连,并且是由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语言的及物性系统、语气和主位系统等体现的[1]91。因此据司显柱的观点[3]44,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工具来对原文和译文的功能/意义进行发掘,从而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比其概念和人际意义的偏离度。

翻译质量评估的第一步就在于评估者运用司显柱教授所明确提出的工具-词汇-语法系统对原文和译文自下而上进行语域分析,据此发现原文和译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偏离。然后运用豪斯所谓的“社会价值判断”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析,从而排除那些对翻译质量不构成影响的意义偏离。新模式的第三步就是在“社会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意义偏离的数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意义偏离才是判定译文多大程度上和原文对等的依据。

在对译文质量进行整体评估前,还应进行体裁分析以实现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估。最后要依据评估译文质量的等级标准对译文质量定性,看其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按照此模式所做出的广告英译文质量评估才是科学和客观的。

四、结束语

我们赞同豪斯和司显柱教授的观点,即语域和体裁分析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步骤。语域分析是原文和译文对比研究首要的、基本的步骤,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上探讨语言特征。

中英文广告虽属于同样的体裁,但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它们具有不同的体现样式。为了使译文与译语文化相一致,译者可以在汉英广告的翻译中采取相应的变通策略。相应地,在对译文质量进行总体评估前,体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有助于对文本结构和体现样式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而语域和体裁分析也充分地体现在本文所建构的广告汉英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

我们在对司显柱模式进行详细述评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豪斯模式和司显柱模式的有益成果(如豪斯模式中对等概念、语域分析以及她对语言分析和社会价值判断的重视,司显柱所提出的对语篇的功能/意义进行发掘的工具-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设定了译文质量评估所依据的等级标准,从而建构了基于广告汉英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由于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影响翻译质量因素的多样性,要想运用一个模式来实现对译文质量完全科学、客观的评估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我们的研究仅是向这一“奢望”做出的一次尝试性努力。

[1]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2001.

[2]司显柱.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4,(4):45-50.

[3]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Williams,Malcolm.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n Argumentation-Centred Approach[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4.

[5]House,Juliane.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Linguistic Description versus Social Evaluation[J].Meta,XLVI,2,2001:243-257.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12.

[7]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69.

[8]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

[9]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Trans.Erroll F.Rhode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0]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标准再论[J].外语教学,2006,(2):63-67.

[1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17.

[12]Wilss,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26.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Chinese-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KANG Lei-ming, HU Zuo-yo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Professor Si Xianzhu constructs a model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ext typology.Based on the elucidation and criticism of his model,a revised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In the revised model,the parameter of text type contained in Si Xianzhu's model is replaced by that of genre.A qualitative rank of translation quality is added to achieve more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a translation.The research is meaningful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nd gives inspiration to the study of proposing models for assessing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 text types.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i Xianzhu's model;revised model;genre analysis;qualitative rank of translation quality

H059

A

1008-3634(2011)04-0151-05

2010-09-27

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2009HGXJ0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0HGXJ0941);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2010HGXJ0093);安徽省社科联2011年课题(B2011008)

康雷鸣(1980-),男,湖北襄樊人,讲师,硕士;胡作友(1969-),男,安徽巢湖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汉英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