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探讨——以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11-01-15 13:04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实训资源课程

郝 静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湖北十堰442000)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也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是推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这种新的课程模式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新科技和新手段来建设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学习领域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笔者就“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如何建设与利用课程资源展开研究。

一、建设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前提

学习领域课程不像学科体系教学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依据工作过程精心设计形成学习情境,合理设计校本教材、任务单(或工作页)以及实训指导书,通过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就涉及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问题。学生需要在课程资源库和互联网上查找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活动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是实施课程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学习领域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内容在选取上依据的是典型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分析工作任务的典型性,由此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归纳和提炼,最后得出典型工作任务,这是职业性的体现。课程资源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准备的,主要由教师和实践专家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是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下一样自主学习,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建设和使用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的类型[1]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1.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3.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场地、仪器、设备、工具、设施、环境等因素。

4.自然课程资源和人文课程资源

按生成背景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人文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包括水土、气候、植被、综合环境、特色现象等。人文课程资源包括风景名胜、传统文化、文娱生活、民俗文化等。

5.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

按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文字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外书籍、图书资料、报纸杂志等各种印刷品。实物资源包括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活动资源包括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

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分类不是目的。课程资源的分类在于开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展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阔前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1.课程资源建设与使用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能够做到同一资源多用途使用,和不同资源的配合使用,特别是满足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自主学习的需要。

(2)实践性原则:要以学生亲身实践、探究为主线,讲究个体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尊重个性发展和选择,激发兴趣,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职业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要体现职业性,能够与岗位和工作紧密结合。与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能力发展结合,重视质量,深度开发。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需要把握好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再开发的基础条件。教师有必要在增加、改变资源或者不改变资源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审视熟悉的资源,挖掘资源的内涵和潜在的教育价值。

2.课程资源的建设流程

学习领域课程必须要满足典型性、职业性和开放性①姜大源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的专题报告“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视野——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因此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上,由专任教师联合企业实践专家,经过充分的调研,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对课程内容的选取、载体的确定、情境的设计、实施条件、考核评价方式进行系统的重构,由此确定课程资源的构成,如图:

图1 课程资源的建设流程

3.课程资源的确定

本课程课程资源包括:学习指南、学习平台、拓展平台、学习自测、交流论坛、职业导航、工作结合、学生作品库等8个方面。

(1)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是方便学生了解课程的相关介绍,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案和学习方法5项内容。

课程标准是学习指南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执行的标准。主要介绍课程性质和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实施条件(包括师资要求、设备要求、校内校外学习场所、网络学习环境)、考核和评价标准。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案和学习方法则是详细的教学设计环节。

(2)学习平台

学习平台是学习内容的具体体现,是课程资料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业、任务单、实训指导表、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7项内容。

教学课件中应该有详细的任务流程介绍、情境教学步骤和方法,并应补充大量相关资料,包括学习每个情境时补充的多个案例。

电子教案则是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各环节时间和组织形式等内容。

课业是学习领域课程执行过程的特色之一,主要由任务进度表、作业检查表和点评表组成。

任务单由学生填写,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

实训指导表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实践环节,明白实训的流程和要求。

实训指导书则是具体的实践步骤,每个情境配有不同的实训指导模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参考为学生提供与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拓展平台

拓展平台是方便学生课下学习和补充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包括自学课件、自学视频、习题精选、自测题库和自学参考5项内容。

自学课件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内容,包括4套以上的自学课件,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自学视频包括完整的学习讲解和操作流程,以听觉和视觉刺激学生,简化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是拓展平台的重要内容。

习题精选和自测题库方便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测,也是拓展平台的重要内容。

自学参考则提供大量课外学习的资料和网站,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4)学习自测

学习自测是一套完整的学习和测试系统,在此系统下教师和学生分角色登录系统。教师可以进行学生管理、发布学习内容、发布在线测试题、举办在线考试、电子试卷管理和在线评分,学生则可以接收学习内容、在线做题、模拟练习、在线考试和查阅成绩。学习自测系统的建立需要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支持,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有时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和力量才能实现。

(5)交流论坛

交流论坛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产物,能够无时间和场地限制、随时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在交流论坛中学生可以随时与他人交流和学习,是增进同学感情、师生情谊的良好工具,同时在交流论坛中学生可以为他人解答疑惑,也为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效的平台。

(6)职业导航

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就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了解,因此职业导航也是课程资源必不可少的内容。

(7)工学结合

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因此如何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就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方法,在此主要是通过案例来让学生知晓工学结合的方法。

(8)学生作品库

本课程的性质决定学生在学习后需要完成作品,因此所有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形成课程资源,既可激发学生的斗志,也可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做自我评价。

4.课程资源的建设

考虑到课程资源需要满足开放性,即能够实现课上、课下和校内、校外都能使用,故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文档建设

课程标准、教案、校本教材、课业、任务单、实训指导书等资源通过印刷形成文档,能够有效分发到教师和学生手中。

(2)网络资源建设

通过调研和考查,我们经过制订方案、系统分析、网站规划、网站建设和网站评估等环节,建立了课程网站。网站使用Asp+Access进行构建,满足课程资源的使用要求。网站框架见下图:

图2 网络资源建设

(3)人力资源建设

一方面大力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进行现场教学,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形成一支高效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4)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标准的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能够满足任务仿真的教学需要。另外,与相关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让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一)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

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自2007年开始陆续建立,2009年网络资源建立完成,同年课程网站在互联网上开放,2年来聘请校外实践专家2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个,共有3届学生200余人使用课程资源。

通过对近两届学生共80人使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所有人都知道可以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课内和课外学习。

(2)课程网站美观大方,结构清楚,方便易用。

(3)课程网站使用情况分析。见下表:

表1 课程网站各模块使用情况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经常使用的模块有学习平台,主要原因是因为与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很少使用的模块有学习指南、拓展平台、学习自测、职业导航和学生作品库,主要原因是自主学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不使用的模块有在线论坛,主要原因是在线人数不多,没有互动的活动。

(4)校外实践专家教学情况分析。见下表:

表2 校外实践专家教学情况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实践专家的总体满意度比较高。认为实践专家在教学态度、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上表现突出,但在表达能力和指导性上不如专职教师表达清楚和指导细致,特别是在归纳环节几乎是无。

(5)校外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学生普遍认为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作用不大,不能完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程资源的使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课程资源更新力度不足,资源不够丰富。

(2)课程网站虽然有利于自主学习,但在线交流的人数少、时间不确定,导致学习交流少、互动少。

(3)课下学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监督。

(4)专任教师和实践专家的互补性没有完全发挥。

(5)受各种条件限制,在企业开展的学习活动较少,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出优势。

(三)改进意见

(1)定期更新课程资源,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

(2)有计划地组织课下的学习活动,包括定期确定学习主题、组织在线QQ交流、确定并发起论坛活动、集中模拟测试等,尽量邀请实践专家参与活动。

(3)形成有效的组织方式和监督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专任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探讨、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互补优势。

(5)排除困难深入企业,尽可能安排更多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

总之,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不足,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心态去完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热爱学习和自主学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1]课程资源及其类型[EB/OL].http://elearn.teacher.com.cn/cms/detail/answering Detail.action?project=191&tools Id=9&page Type=classroom&block Id=4017&tools Conlent Id=818182.

猜你喜欢
实训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