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提高成人课堂教学质量

2011-01-26 06:29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件语言课堂教学

周 虎

(新疆公路管理局石河子干部学校,新疆石河子832000)

目前成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坐在电脑后面念课件,学员在下面听课犯困,打瞌睡,不爱听课。枯燥的理论该如何去讲演,复杂的习题如何讲解?如何改变成人课堂教学效果差的现状?

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成人专业课教师很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或者仅仅因为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就走向了教师的岗位。这些教师语言的驾驭能力和应用的技巧比较薄弱和单一,加之对成人学员的认知心理不够了解,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员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员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学员的情感变化。因此,我们说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笔者以为要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应该从这三种教学语言入手。

一、口头语言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鲁迅先生在厦门、中山等大学讲课,常常连教室的窗子上都扒满了听课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语言娓娓动听,富有吸引力。笔者认为教师的口头语言必须满足如下几点要求。

1.语言的通俗化

教学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学员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如只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解析或论证,学员受知识水平和学习体验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教师必须深入浅出,用学员易理解的语言来讲解、论证,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深入浅出,浅显生动的比喻常能带来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建设工程经济》教学中介绍借贷复式记账方法时,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的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也最容易成为学员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个不小的障碍。如果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的解释仅仅是通过划清它们与原有本意的界限就显得过于死板。学员记住了这样一种解释,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更多的想法。其实完全可以从更开阔和灵活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释,让学员更充分地理解记账符号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帮助学员扩充更多的知识范围。借贷记账法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或资金运动情况)的具体方法。而从资金运动的角度上来看,“借”和“贷”两个记账符号分别表示资金运动的终点和起点。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金的运动,每一项资金运动都有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过程也就是由“贷”这个记账符号标识的起点带领着资金奔向“借”这个记账符号标识的终点。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员对“借”“贷”两个记账符号刮目相看,也使得学员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使用记账符号。

教学中语言的通俗化能增强语言的直观形象性。教师讲课语言的风趣幽默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吸引学员的注意。如果语言平淡乏味,就会成为抑制信号,加速疲劳。需要注意的是,语言通俗绝不能庸俗,不能追求低级趣味,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2.语言的启发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成年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教师从提问入手,根据学员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巧妙地利用启发式设问,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主动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学员学得主动积极,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而充满生机。工科教学本来就枯燥乏味,尤其成人对一般的提问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才能引人入胜,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构建问题情境是启发和激励思维的好方法。笔者在工程人员继续教育课堂上,经常手拿一张纸,提问:“请问怎么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假如这纸厚约0.08毫米,要是对折30次,同学们估计有多厚?”学员们跃跃欲试,都忙着计算。我总结:它厚度超过十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同学们很惊讶、怀疑,“这怎么可能?”相互讨论一下子就融入了课堂的气氛,摆脱了互相不熟悉的尴尬局面,这就是启发性语言的魅力。

3.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教材中用来表示定义、定理的语言一般是十分精练确切的。教师讲定义、定理最好是一词不变、一字不漏地按照教材讲。因为每个概念都有其自己的定义方式,有自身的内涵和外延,每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例如:sinx/x只有在x→0时才成立,不能说漏了这个条件。教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深刻领会,教学中语言表达才能准确。

要做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讲究语法,措词恰当。如“除”、“除以”要分清,“消去”、“约去”不能混,“即”、“则”、“且”、“或”不能乱说,应尽力避免语病。教学中还要避免语言的绝对化,要思前想后,利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思路必须清晰,否则会导致学员思维混乱。此外还要注意所举事例的真实性,要认真查阅资料,不能信口开河。

此外,节奏的合理运用,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节奏、语调,根据内容、对象等不同情况来调整语言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做到快慢高低适中。加快语速,可以使学员兴奋起来,放慢语速可以使学员重视、敬畏、幻想和受控制。讲到重要处,要加重语气,放慢语速,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有些重复是必要的,如重点内容,易混淆的问题反复讲多次,声音提高一点能引起学员注意,有利于加强记忆、正确理解。

二、肢体语言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在2008年春晚主演的小品《火炬手》,时至今日过去3年多了,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很多学员仍然对只看过两、三遍的小品记忆犹新,这就不得不说赵本山表演的精妙了。教师的讲课又何尝不是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有声语言的作用,不能忽略的还有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遇到慷慨激昂的议论,配合鼓动性的手势,可以激起学员情绪;在侃侃而谈的叙述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肢体语言,也可以起到渲染气氛,使学员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面部表情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语言)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感情是开启学员智慧之锁的钥匙,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所证明。教师的面部表情作为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能够显示出许多信息。面部表情传达出的真挚、诚恳、温暖,常常会引导学员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相反,厌恶、嫌弃、烦恼等表情的显露往往会触发学员不良行为的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遇到困难时紧锁眉头,问题解决之后眉飞色舞,表现出成功的喜悦,便容易感染学员。带有感情色彩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和学员的情感意识。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学员会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会从爱教师、爱听教师的课到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在笔者的课堂上,学员往往会捧腹大笑,包括答错了的同学,因为笔者会以夸张的表情和语言给学员以暗示,使之在笑声中获得知识。

2.目光接触

眼神的“灯塔”技巧,即用你的眼光扫视你的学员,在每个学员身上只能停留2至3秒钟(对话除外)。目光在学员身上停留,会给学员这样的印象:你在跟他(她)单独讲话,会使其精神集中。与每一个学员都有目光接触,会使学员对教师增加信任感,喜欢听课。在讲解中教师切忌目光游离不定,注视天花板、窗户或第一排的桌子,要注意目光保持与学员的接触。在目光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得信息的反馈,了解学员对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听讲,在与学员的目光接触中,教师可表达对学员的期待、鼓励和探询,也可表达对学员的暗示、警告。

3.身体移动改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讲课时在讲台周围适当地走动,使所有学员都能看到投影屏幕的各个部分,但也要注意,走动不要过于频繁,幅度也不宜过大。另一种是在学员回答问题、讨论时,教师在学员中间的走动,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员中间,缩短了师生间的空间距离,也缩短了彼此间心理距离,能够提高学员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位置如仅停留在教室的前方中央,对传统排排坐的教室而言,会产生“参与的三角地带”,也就是参与教室活动的学员,会集中在前面几排和靠近中间三分之二列的学员。显然地,后排及两侧的学员与教师间的互动较少。教师经常站在教室前方,或坐在桌子后面,都是明显的例子。

学员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教师置身于学员中进行教学活动,比在学员旁边、后面、或坐在桌后的老师,使人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重视与学员交流或“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下较接近学员的老师,学员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解人意的好老师。相反地,如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就会呈现“单向”的情况。教师能善用与学员间的身体接近,显露自身的亲和力及真诚心,相信必能延伸自己的影响力。

4.手势和姿势

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感性的描述,图像加手势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运用富有变化的手势动作可以帮助学员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难点。恰当的手势变化,配合以口头语言的表述,可以突出重点,使学员加深印象,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姿势提供了情感、意图及动机等沟通的讯息。具体而言,姿势虽然不像脸部表情或声音那么容易控制或察觉,但一个人就算脸上没有表现出焦虑的心境,也可能会因不断地变换姿势而显示出内心中的焦虑与冲突。学员感觉可亲的老师,会表现出轻松、开朗的态度,而且通常会将身体倾向学员。教师的身体倾向学员时,被视为是一种接受、加入学员及喜欢学员的表现。

总之,课堂教学中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是一种艺术,就像著名指挥家的指挥,能让即使听不懂音乐的人,也能从其肢体语言上辨明其意。课堂上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会对课堂教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有时甚至可在学员心中引起轩然大波,产生出人意料的课堂效果。

三、文字语言

课堂上,传统的文字语言是板书,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精心制作电子课件,利用丰富的包括符号、图形、声音的多媒体课件传递大容量的教学信息,电子课件作为课堂文字语言主要的表现形式,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电子课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课件要有计划性

首先,少而精。课件展示的是主要内容,什么都体现,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突出知识的主要脉络(除非是照顾有语言障碍的学员)。其次,布局要有计划。要体现的内容怎样“排版”、是否用图片和表格代替文字都要计划好。正文和临时性的内容最好分成两页,内容布局要“瞻前顾后”,同一堂课中如果后面要用前面的内容,则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超级链接方便随时查阅和自如返回。

2.课件要有条理性

内容必须条理清楚,条目分明。有几项主要内容,例如,“已知”、“求证”、“分析”、“证明”、“注意事项”等等,要分条叙述,标号体系要前后一致。

3.课件要有示范性

课堂上展示的课件也是课件制作的“模板”,因此课件要正确,工整,规范,美观,具有示范性。学员在书上看到的和课件展示的一致,学员完成作业时会以此为样板。示范性还表现在推导和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可以省略的地方要有所交代。画图要准确,尽量使用作图工具软件,并避免图形的特殊性。

4.课件要有启发性

要充分运用认知心理规律。语义层网络的概念源于认知心理学的长时记忆模型理论,是知识的一种表征方式。多媒体课件的信息结构应是类似于语义层网络的树状、网状或复合的非线性结构,它们可以把各知识点之间的上下位概念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等层次组成清晰地反映出来。

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可以依照语义层网络原理,将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作为主信息流表示出来,对学员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这种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线索来反映知识的结构,即形成了联想式的超媒体结构,它非常符合学员的联想、跳跃的思维方式。学员可以任意改变学习顺序,自由选择其中的任意节点进行学习,无需一页一页地查找要学的内容。再加上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知识信息,创设了情景,提供了丰富的语境信息,既促进了学员对语义信息的理解,又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员的认知心理。

5.课件要有助于记忆

数学学习中要记住许多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教师通过展示可为学员提供记忆的方法。展示不是课本重现,要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炼,使之精简扼要,或突出重点词语,或适当使用彩色字体。又如,把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写在一起,便于比较,有助于记忆,如:

上下并排,一比较,就易找出微分中值定理记忆的方法。

以上谨结合个人实践与思考,阐述了教学语言这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改善成人课堂教学的体会。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除了在教学语言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上下工夫以外,还要从理论修养等诸多方面完善自我,为学员奉献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1]陈莹莹.浅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9,(4).

[2]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3]鲁云霞.提升语言艺术,追求优化课堂[J].新课程(教研),2010,(9)

[4]周鹏生.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课件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我有我语言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