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手术60例腰-硬联合麻醉观察①

2011-01-29 06:47宋根华怀化市中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下肢骨用药量腰麻

宋根华(怀化市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60例腰-硬联合麻醉观察①

宋根华(怀化市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CEA)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安全性、适用性。方法 将60例年龄65~90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CSEA组)与B组(CEA)2组,每组30例。CSEA组选L2~3或L3~4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25G腰穿针,见脑脊液外流后,缓慢注入注入腰麻药物,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cm备用,立即平卧测试调整麻醉平面。CEA组经L2~3或L3~4间隙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平卧位后视麻醉平面情况追加以维持麻醉。结果 A组麻醉显效及运动阻滞时间迅速,完全,麻醉用药量较B组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质量评价,A组明显优于B组(P<0.05)。2组阻滞平面及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起效快、麻醉用药量小、效果确切等特点, CSEA用于高龄患者的骨科手术比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势,值得推广。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患者 硬膜外腔阻滞 骨科手术

腰一硬联合麻醉(CSEA)既发挥了药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施行术后镇痛。近年来由于穿刺针的改进不良反应大大减小,所以我们尝试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并与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60例ASA I~Ⅱ级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5~90岁,男27例,女33例。随机分为A组(CSEA组,n=30)与B组(CEA组,n=30),每组30例。手术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内固定术,胫骨内固定术,膝关节手术等。ASA I~Ⅳ级,心功能I~III级,多数患者至少患有下列疾病中的1种: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中风、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COPD等。大部分患者术前检查发现有ECG、肺部X线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方面异常。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s)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s)

表3 镇痛质量评价[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30m in肌注苯巴比妥钠针0.1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控,监测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等。术中保持血氧正常和血压稳定。

CSEA组选L2~3或L3~4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25G腰穿针,见脑脊液外流后,缓慢注入0.75%布比卡因2m L+10%葡萄糖1m L混合液1.5~2m L,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cm备用,立即平卧测试调整麻醉平面。若术中平面未达到手术要求,则根据需要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1.0%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 L。CEA组经L2~3或L3~4间隙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向头侧置管3cm,用药为1.0%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平卧位后视麻醉平面情况追加以维持麻醉。术中输液用林格氏液、聚明胶肽,半髋及全髋手术均输血,常规吸氧。

1.3 观测指标

2组患者以注入局麻药起记录麻醉显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测阻滞平面至注药后20m in及A组硬膜外给药后麻醉平面的改变。麻醉显效为患者感觉下肢发热或发麻,运动阻滞时间按Bromage氏运动评分法(0分为无运动阻滞;1分为不能做直腿抬起;2分为不能屈腿;3分为不能屈踝关节)。全部患者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电图(ECG)。2组阻滞平面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尿潴留、头痛、腰痛等,血压低于麻醉前20%为低血压并予以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作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观测指标的比较(±s)

表2 2组观测指标的比较(±s)

注:与B组比较,*P<0.05

2 结果

2.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2组麻醉效果比较

2组观测指标的比较见表2。A组麻醉显效及运动阻滞时间迅速,完全,用药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穿刺失败改全麻,其余29例腰麻作用完全,阻滞平面在第10胸椎以下。B组有1例穿刺失败改全麻,1例注药后无平面改全麻, 1例平面高至第6胸椎,患者出现恶心、胸闷,经麻黄碱升压、吸O2、加快输液后缓解。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2m 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5.6m in,均较B组迅速(P<0.05)。

镇痛质量评价见表3,A组明显优于B组(P<0.05)。2组阻滞平面及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背痛、1例尿潴留;B组1例尿潴留。对症处理后均恢复。

3 讨论

对于下肢骨折手术,以往我科大多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会出现阻滞不全,局麻药用量大,多需加用静脉辅助药杜冷丁、氯胺酮等,对呼吸、循环干扰大,增加了围手术期的危险性。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把腰麻视为相对禁忌。单纯腰麻用药量偏大,平面扩散较广较快,对循环干扰大,而老年人心血管调节能力差,尤其心功能不全者难以耐受较大的循环波动,减少药量又恐麻醉效果欠佳无法补救[1]。单纯硬膜外麻醉诱导时问长,不能迅速镇痛且易发生阻滞不全,往往使麻醉医生处于被动。腰一硬联合麻醉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麻醉可控性好,作用发挥快而完全[2]。

Matinian等[3]认为CSEA可减少腰麻药量并小量分次给硬膜外药物,使阻滞平面易于控制,血压亦不会有很大波动。对老年人、肥胖者,腰麻药量应适当减少,使麻醉平面不超过T10。本组资料显示,CSEA与硬膜外麻醉比较,阻滞平面及低血压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却可获得较硬膜外麻醉更加完全的肌松和镇痛效果,且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B组短。

CSEA可能出现头痛、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因此,麻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以免意外发生。如术中及时补充硬膜外腔用药,使硬膜外腔成为正压,可减少麻醉后头痛的发生。

总之,CSEA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起效快、麻醉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等优点,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加强生命体征监护,CSEA用于老年患者的骨科手术比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势,值得推广。

[1]曹国平.腰麻一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0):795.

[2]刘唐生,王心田,高晓秋,等.连续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8): 590~592.

[3] Matinian NV,Sahanov AI.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during endoprosthetic surgeries for bone tumors in old-age children[J]. Anesteziol Reanim ato1,2005,29(1):17~19.

R614.4

A

1674-0742(2011)05(a)-0033-02

宋根华(1971~):男,土家族,湘南学院,本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麻醉医学研究。

2010-12-08

猜你喜欢
下肢骨用药量腰麻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