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

2011-01-29 09:39林贞贤卢继承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灌流主动脉插管

林贞贤,卢继承

(泰山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东泰安 271021)

蛙心灌流实验中因蛙心具有制备容易、不需恒温、充氧及蛙心存活时间长的优点,普遍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也是研究观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药物的重要的手段之一[1-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离体心脏标本存活时间和功能状态.良好的心肌活性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尤为重要,为弥补传统蛙心灌流实验中插管难度大,蛙心存活时间短的不足,我们对蛙心灌流实验从器材到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传统实验方法

目前,生理学中常采用经典的斯氏法和八木氏法.斯氏法只插单管,操作相对简单,但需将套管从主动脉经过动脉瓣插入心室,心室收缩时灌流液进入插管,心室舒张时灌流液又回流到心室,并非心脏单方向泵血模型,势必影响心脏的生理特性,使实验数据的可信度降低,且插管时易造成心脏瓣膜及心肌损伤,不能观察心脏泵血功能的自身调节,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实验失败率高[3].八木氏法需要对腔静脉和主动脉分别进行插管,与心脏血液单方向流动一致,符合心脏工作模式,不通过主动脉瓣,对主动脉瓣及心室肌的损伤机会减小,但是操作时间长,更换某种因素时不易将前一种因素彻底清除,装置复杂、需定制、费用高,仅用于观察前负荷、后负荷对心输出量的影响[3].两种实验方法所用插管和灌流装置均为玻璃制品,不仅容易损坏,而且不易操作,记录装置都要用蛙心夹和张力换能器,对蛙心有一定的损伤,会影响蛙心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由于上述方法存在不足,目前关于蛙心灌流实验装置的改进有:一种简单、新型的主要用于蛙心灌流实验的计滴装置[4]和一种自制的新型计滴器[5].这两种改进实际上都是一种计滴装置,心脏收缩时任氏液由动脉插管经阻力管进入计滴槽,心脏舒张时,槽内液体经静脉插管回流入心脏,形成离体蛙心的体外循环.进入计滴槽的液滴经过两个记录电极瞬间,由点滴换能器转换为方波输入计算机显示、记录和计测.通过滴数的变化来判定某种因素对蛙心功能的影响,也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当蟾蜍(或青蛙)心搏频率很快、搏出量较大时,此时计滴器电路可出现滴液滞留持续连电而短路的现象.

2 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

我们经反复实验研制成功一种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该装置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20029387.8),该装置具有插管容易,蛙心存活时间长,蛙心工作模式直观性强的优点.现就有关该装置的制作、技术方案及使用做以简介.

2.1 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的制作

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一端剪去注射针,在输液管插入带有斜面的硬塑料管(儿童口服液的吸管),制成右动脉插管、左动脉插管和静脉插管,在右动脉插管的一端加上流量可调的调节开关.将一次性静脉输液的刻度滴斗用记号笔标记刻度,在滴斗顶部打上Φ2mm左右的通气孔和插上输液针头(加药用),制成计滴器.蛙板、2个高低调节架、4根插管、计滴器及血压换能器组成了蛙心灌流实验装置,见下图1.

2.2 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蛙心灌流实验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用注射器通过换能器充液管给生理压力传感的压力仓充满任氏液,让气泡通过左主动脉插管排净,用动脉夹夹闭充液管.左肝静脉(或后腔静脉)插入静脉插管,其接头与刻度滴斗的下口相连,刻度滴斗的上端有加液针头和通气孔;右主动脉插入右主动脉插管,固定在高低调节架上,其接头与刻度滴斗上口的调节开关相连,形成体外循环系统,固定在支架Ⅰ上;左主动脉插入左主动脉插管,其接头与生理压力传感器连接,固定在支架Ⅱ上,其高度与蛙心相同,通过血压换能器导线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及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实时观测及记录改变激素和电解质对蛙心功能的影响,还可通过刻度滴斗观察记录滴数,记录心输出量.

1.高低调节架 2.右主动脉插管 3.调节开关 4.通气孔5.加液针头 6.刻度滴斗 7.静脉插管 8.支架Ⅰ9.蛙板 10.左主动脉插管 11.血压换能器 12.血压换能器导线13.换能器充液管 14.动脉夹 15.支架Ⅱ图1

2.3 制备蟾蜍在体心脏灌流标本

选择体重大、精神佳的蟾蜍,双毁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开胸暴露心脏.辨认心室、心房、左肝静脉(后腔静脉)、右主动脉、左主动脉[6].分离左、右主动脉和左肝静脉(后腔静脉),用线结扎除了这3根血管以外的全部血管(主要是左、右肺静脉)和神经.自左肝静脉(后腔静脉)插入充满0.4%肝素-任氏液的静脉插管,其接头与刻度滴斗的下口相连.由右主动脉插入右动脉插管,其接头与调节开关相连,形成一个在体的蛙心循环.由左主动脉插入左主动脉插管,其接头与压力换能器相连,用于监测改变激素和离子对心功能的影响,记录主动脉压、观察刻度滴斗内的滴数记录心输出量.

3 结果

用此装置观察了前、后负荷以及激素、电解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3.1 前负荷对心功能的影响

图2

前负荷,即心脏收缩之前承受的负荷,用刻度滴斗内液面与蛙心的距离(cmH2O)表示.固定后负荷10cmH2O不变,分别依次控制前负荷为4、5、6、7cmH2O,随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相应增加,如图2所示.

3.2 后负荷对心功能的影响

图3

后负荷为心脏射血所遇到的阻力.固定前负荷为4cmH2O不变,通过改变装置中的高低调节架的高度,分别控制后负荷为10、12、14、17cmH2O,心输出量随之增加,当增至17cmH2O时输出量却减小,即此时后负荷超过最适后负荷[6],如图3所示.

3.3 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心功能的影响

图4

固定前、后负荷,由加液针头处加入2~4滴肾上腺素溶液(1:5000).当观察到心缩力加强,心率加快时,心输出量增大,拔开调节开关上端的接口,放掉含肾上腺素的灌流液,并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几次,使灌流液液面保持原来的高度,待心搏恢复正常后,加入2~3滴乙酰胆碱溶液(1:10000)后,心跳则减慢,心收缩幅度减小,心输出量下降.表明肾上腺素可增强心泵功能,乙酰胆碱则降低,如图4所示.

3.4 Na+、K+、Ca2+对心功能的影响

图5

固定前、后负荷,由加液针头处加入1~2滴0.65%NaCl溶液,心率减慢,心肌收缩活动减弱,待曲线明显变化时,立即拔开调节开关上端的接口,并用新鲜的任氏液冲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再向刻度滴斗加入1~2滴2%CaCl2溶液,出现反应(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后,立即冲洗,换液,待恢复正常后加入1~2滴1%KCl溶液,可看到心跳明显减弱,心肌收缩减慢[6].Na+使心输出量减少,Ca2+则增加,K+则减少,如图5所示.

4 讨论

该新型灌流装置与经典的八木氏法原理基本相似,作者采用离体蛙心灌流法,用我们的装置制成一个在体蛙心循环系统.在体心脏处于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更有利蛙心活力的保持,缺点是任一因素的干涉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不能观察单一因素对心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在体在位的蟾蜍心脏,通过结扎神经消除了神经反射对心率变动的影响,其准确性与传统的记录方法或其他改良装置的测量结果相一致[6-8].

该实用新型优点一是所有插管均为塑料软管带硬塑料插头,解决了八木氏插管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问题.二是蛙心记录装置为压力换能器,解决了蛙心夹对蛙心的损伤,避免了为调节方位和角度反复使用蛙心夹导致蛙心尖破裂的现象.三是蛙心存活时间更长,笔者在实验过程发现蛙心存活可长达6小时以上,从而能够保证多个实验观察项目的顺利完成.四是在观察施加某种因素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的同时,还可直接观察到蛙心主动脉血压变化情况,这是斯氏或八木氏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无法比拟的.

该实验在充灌液体时应注意,与压力传感器相连的动脉插管端垂直向上,从压力传感器的充液管推入抗凝用肝素任氏液,使压力感受器和动脉插管的气泡要完全排除,因气泡具有较大的可收缩性,可缓冲动脉血压,影响动脉血压的准确性.气泡排净后,用动脉夹夹闭充液管,除调零外不再打开.在实验过程中,如血液不慎进入压力传感器中造成血凝而影响血压的正常记录,要夹闭动脉近心端,取下动脉插管,清洗压力换能器再重新插管记录血压[8].因两栖类具有心搏频率慢、搏出量小、动脉血压较低等特点,所以每项实验冲洗后应保持一定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否则动脉压过低,信号小,增益过大,影响血压换能器记录结果的准确性,这是本实验装置的一个不足.另外,要维持刻度滴斗内一定液面,若液面低于刻度滴斗与静脉插管的连接处,空气易进入心脏形成气栓,影响液体循环.

本实验装置也可通过观察刻度滴斗内的液滴数来记录心输出量,还可以用针型电极刺入右前肢,左右后肢皮下,同步记录标准Ⅱ导联ECG,可同时监视蛙心心电图,所以本套实验装置改进及使用仍有提高的空间.自2009年来我们实验室均采用此新型蛙心灌流实验装置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用其开展实验具有结果准确,蛙心工作模式直观性强,节省实验成本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付锋,张海锋,高峰.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今昔谈[J].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238-241.

[2]王丽娟,王庆妍,杨春宝.独一味对蟾蜍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7-239.

[3]王玉中,孙素珍,蔡智慧,等.斯氏法、八木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6-117.

[4]季淑梅,王庆山,范振中,等.介绍一种简单、新型的主要用于蛙心灌流实验的计滴装置[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1): 95-97.

[5]王福伟,张丽华.记滴装置在生理学循环实验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23(5):302-303.

[6]解景田,刘燕强,崔庚寅.生理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王新均,何华琼,等.微机实验系统记录分析前后负荷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综合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8): 876-878.

[8]崔庚寅,解景天.生理学实验释疑解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灌流主动脉插管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