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1-01-30 08:02林娜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病房人性化手术室

林娜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术室,广东深圳 518036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1]。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手术室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4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普外科35例,骨科15例,妇产科30例;麻醉方式:局麻42例,硬膜外麻醉22例,全麻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麻醉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由巡回护士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病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的麻醉方法、手术经过,注意事项;使患者尽早进入角色,便于术中配合,同时做好相应的术前宣教;术中给予温馨护理: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患者由巡回护士接至手术室。耐心细致摆放麻醉和手术体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按照术前制订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术后回访:护士到病房接术者至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再由巡回护士护送回病房,与责任护士交接。第2天巡回护士来病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1.2.2 对照组 由病房护士送到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再由病房护士到手术室门口接患者回病房。

1.3 观察内容

①两组患者在被接入手术室前、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配合情况:术后第1天在病房回访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配合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调查表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2个等级,满意、不满意,配合、不配合[2]。③按照参考文献[3]中的评价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为手术室管理20分,护理安全35分,消毒隔离30分,护士素质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SBP、PBP、MAP、HR较接受手术室前有变化,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干预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明显提高,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见表1、2。干预组的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的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由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并给予患者人性化照护。人性化护理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人性化护理是护理的升华,是整体护理的具体实施,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

表1 两组在被接入手术室前和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在被接入手术室前和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s)

注:与接入手术室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40 40接入手术室前SBP( kPa) PBP(kPa) MAP(kPa) HR(次/min)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SBP(kPa) PBP(kPa) MAP(kPa) HR(次/min)干预组对照组16.7±2.5 17.1±2.0 9.6±1.4 10.0±1.2 12.7±1.4 12.8±1.6 86.8±9.7 87.2±11.3 17.8±2.1*#20.2±3.4*10.6±1.4*#12.8±2.2*13.1±1.7*#14.8±2.5*90.2±13.3*#103.5±10.4*

表2 两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情况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例)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干预组对照组P值组别 例数 手术室管理40 40 17.4±3.4 14.2±4.1<0.05护理安全31.2±2.0 24.6±3.5<0.05消毒隔离28.2±1.5 23.6±2.1<0.05护士素质13.2±1.4 10.6±2.3<0.05护理质量总分90.2±4.4 84.3±3.7<0.05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是手术患者治疗和抢救的场所,因此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大部分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前存在紧张、恐惧、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1],主要是由于对手术的担忧及对麻醉手术过程的恐惧感[2],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疑虑的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整个手术过程,巡回护士陪伴患者,加强术中人性化护理,满足患者合理需要,给予患者生理,心理情感上持续的支持,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缓解心理压力;术后进行探视体现了手术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可以消除对手术实施的疑虑[4]。

手术室运用人性化护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患者得到了连续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增加了护患间的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3]。同时,人性化服务需要手术室护士技术操作动作熟练。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声,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增加了手术室的工作内容,增加了责任感,建立了全新的护理观念,激发了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5-7]。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SBP、PBP、MAP、HR较接受手术室前有变化,且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干预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明显提高,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的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的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充分展现了手术室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刘苏君,魏革.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55-156.

[2]杨华.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3-4.

[3]李新燕.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3-24.

[4]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5]李智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6.

[6]宋均会.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2006,12(6B):1169-1170.

[7]林娴,詹永忠,赖丽.手术室病人舒适护理的探讨[J].齐鲁护理,2009,9(4):103-104.

猜你喜欢
病房人性化手术室
更正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