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

2011-02-03 07:45闫永刚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养猪业垫料低碳经济

文|闫永刚(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畜牧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排放的粪便带来的污染也更加严重。因此,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畜牧业尤为重要。

在宣传“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畜禽养殖业也要服从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客观需求,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目前,低碳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推广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益。生态养殖为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规模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其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产品能够达到绿色或有机标准。生态养猪目前推广的技术模式有:

发酵床养猪技术。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90~100cm的地下式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土著菌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一个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抑制、分解有害细菌和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粪尿向外界环境的排放,粪尿加速了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产热,为生猪正常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态养殖的模式还有立体养殖、种养殖结合(畜-沼气-菜果茶)等。立体养殖构成方式不一,具体应用到养猪业上,可根据猪与其他畜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关系灵活确定。“鸡-猪-蝇蛆-鸡猪”养殖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在这种立体养殖链中,鸡粪可以用来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含蛋白质高达62%,加工制粉后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中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能力。采用这种立体养殖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猪粪鸡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根据养猪环境特点和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设计多种养殖方式,达到“减排”的根本目的。

二、重视饲料调整

重视饲料调整,降低日粮蛋白水平、使用饲料添加制剂,能有效降低此类有害气体的排放。研究表明,猪日粮中粗蛋白质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猪场中氨气的释放量会降低10%~20%。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将饲料中蛋白质的使用量降低2%~3%,就能达到“减排”的目的。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制剂、矿石粉制剂、微生物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为养猪场“减排”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酶抑制剂等活性酶制剂,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氮的利用率,减少排粪量、排氨量。

三、科学处理粪便及病死畜

科学处理粪便,是“减排”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粪尿处理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是干湿分离法,即将干粪清理做堆肥处理,污水三级沉淀或沼气发酵。有条件的规模养猪场应积极兴建粪便处理中心,对养殖粪污统一进行资源化利用,减轻养猪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沼气也属于温室气体,修建沼气池,将粪便通过密封管道排入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处理,将粪便中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使用,避免了向空气中的自然排放,沼渣是肥田的好原料,沼液既可以肥田也可以用作饲料。推广使用沼气池,可以减少粪便自然发酵分解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实现粪污综合利用,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养猪业“减排”的重要辅助手段,适合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和散养户使用。

二是发酵床养猪技术。

三是机械处理法,即对经过堆积发酵或沼气发酵过的粪便机械化处理生产商品肥料。

四是逐步设置建立病死畜处理中心,变废(害)为宝。

四、有效控制疾病

在控制疾病方面养猪业应注意革新理念,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陈规陋习,坚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预防工作,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防疫。制定免疫计划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确定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和免疫程序,选择最安全的免疫剂量,慎重制定药物预防计划,严格筛选药物,坚决禁止使用任何违禁药物。平时要严格消毒,但不可滥用药物,要重视改善养猪场环境卫生条件,重点对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和高产期的猪群进行保健检查。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中小型养猪场,都要树立动物福利的观点,从环境改造、畜栏设计到日常管理、转运方式和屠宰过程,都要充分考虑到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要,给猪只以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让猪只吃的住的舒服。猪的健康水平提升了,患病率、死亡率自然会大幅下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五、搞好环境绿化

环境绿化可以明显改善养猪场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状况。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改善大气环境,为“减排”作出重要贡献。在生长季节,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730千克氧气,养猪场附近、猪舍之间空地种植的玉米、大豆、优质牧草等植物可从大气中吸收氨气,既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又能降低大气中的氨气浓度。猪场经过充分绿化后,25%的有害气体被阻留净化,林带可降低恶臭50%,尘埃减少30%~60%,空气中细菌减少20%~80%,噪音减弱25%,还可减少疫病的机械传播。

养猪场外可种植5~10米宽的防护林带。养猪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猪舍之间可种植50~100厘米宽的绿篱植物带或树木、牧草等,也可以种植蔬菜或饲料作物、粮食作物,既可以吸纳温室气体,又可增加养猪场的饲料供应。搞好养猪场内外的环境绿化,能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减排”目标,让养猪场不再成为臭气熏天的污染源,而成为花园式农场。

猜你喜欢
养猪业垫料低碳经济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尼泊尔养猪业现状与前景展望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自然养猪技术探讨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
鸡场垫料的选择及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