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

2011-02-07 03:34宫晓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多普勒

宫晓荣

(大连开发区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60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以盆腔病灶占绝大多数。在性成熟妇女中,它的发病率为1%~15%[1],发生在腹壁切口处者少见,仅为0.03%~0.45%[2]。但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等经腹有创妇产科手术的开展,其发病率有所增加,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10年8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图像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采集

本组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23~41岁,20例有剖宫产手术史,2例有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手术史,1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史。23例均为术后5个月至4年腹壁切口周围出现疼痛,且逐渐加重,并可触及肿块,质硬,形态不规则,不活动,有压痛。21例随月经周期其疼痛有规律性变化,2例疼痛无明显规律,但肿块大小均随月经周期有不同程度变化。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Aloka SSD-3500型及Siemens 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10.0MHz。患者取平卧位直接使用高频探头检查腹壁切口周围的肿块,对其仔细观察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情况,再应用彩色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周围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随后跟踪随诊手术及病理结果。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23例患者腹壁切口共探及23个肿块,其中8例位于皮下脂肪层内,12例位于肌层内,3例位于肌层与壁层腹膜之间。肿块最大为4.1cm×2.7cm,最小为0.9cm×0.5cm,均为不均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或不清晰,无包膜,有“伪足样”浸润(图1)。肿块有经前期增大,回声减弱;经期增大相对明显,回声呈不均匀增强或可见不规则小液性暗区;经期后缩小,回声略增强的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19例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4例内部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周边部均显示点状血流信号(图2)。脉冲多普勒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速高阻型,但不易采集到连续、完整的理想频谱。

2.2 肿块及病理

23个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术中可见肿块呈紫蓝色,与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粘连,剖开肿物其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中间可见黑褐色血样物,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有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另见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周围结缔组织纤维或玻璃样变。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图1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二维声像图。图2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彩色声像图。Figure 1.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image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Figure 2.Color-dimensional ultrasonic image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及免疫学说等[3],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远期术后并发症,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本病多为医源性种植播散,其发病机制普遍认同1921年由Sampon提出的“内膜种植学说”。其常发生于剖宫产术及经腹进行的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剔除等手术后数月至4年,术中破碎的子宫内膜散落至切口创面并种植,一旦其存活,局部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同宫腔内膜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期出血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形成,并伴随月经来潮出现增大、疼痛、出血等体征。总结其具备以下临床特点:①有剖宫产等经腹妇产科手术史。②腹壁切口处出现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痛性肿块,其大小及硬度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③由于肿块位于瘢痕组织内或与之关系密切,其活动度较差[4]。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特征:①腹壁切口处显示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无包膜,边缘类似“伪足状”浸润(可能与肿块周期性出血,血液刺激激发成纤维细胞增殖伴纤维化、内膜细胞粘附和邻近结构的破坏有关[5]),内部回声不均匀。在月经周期对肿块进行超声动态观察,肿块有经前增大,回声减弱,经期增大相对明显,回声呈不均匀增强或可见不规则的小液性暗区,经期后缩小,回声增强的特点;②彩色多普勒显示大多数肿块无明显血流信号,但周边部均可见点状血流信号;③脉冲多普勒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速高阻型。经腹部妇产科手术病史患者有典型的周期性疼痛的肿块时,结合以上特征性声像图特点,作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时,仍需从多方面与腹壁皮下脂肪瘤、腹壁脓肿及血肿、腹壁恶性肿瘤等仔细鉴别。鉴别要点:①腹壁皮下脂肪瘤:一般无疼痛,质软,肿块内部呈实质略强回声,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②腹壁脓肿及血肿:脓肿有红、肿、热、痛等渐进性临床表现;血肿多数有外伤史,肿块内部早期为低回声,后期逐渐机化回声增强,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③腹壁恶性肿瘤:肿块前后径与长径之比≥1,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晰,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后方衰减明显,CDFI显示内部血流丰富,呈高速低阻频谱。

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应密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仔细分析声像图及血流特点可明确诊断。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累及范围及深度、病灶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情况,从而对临床病灶的彻底清除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并且具有诊断迅速、可靠、无创伤、可重复性强、患者检查时无痛苦、检查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临床的首选的最佳检查方法。

[1]蒋丽芳,田先芝,李培全,等.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1):82-84.

[2]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97-98.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8.

[4]任青,李胜,郑东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9):72.

[5]夏冰,韩力群,李玉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4):286.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