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专项班学生不同训练阶段心电图特征研究

2011-02-08 07:03任文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房室导联心电图

范 鹏 任文君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西安交通大学2009-2010级篮球选项班健康男大学生60名,最大年龄21岁,最小年龄18岁。

1.2、研究方法:

采用日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在阶段训练开始,大负荷训练前后,比赛前及自主疲劳时,早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测试者平卧位,每次测试前休息10min,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3、V5共9个导联的心电图,走纸速度定为25mm/s,心电图测试操作由实验室专人进行。对测试结果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处理,所有数据处理在Spss 11.0软件包中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心电图的常规特征

本次测试的60名篮球专项班学生心电图常规测试结果(见表1)。

表1:60名受试者心电图常规结果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可发生在健康人群,几乎每个人都偶尔有过,本次测试的60名学生中,窦性心动过缓者29人,占总人数49%。窦性心动过缓是自窦房结发出的波动低于60次/min,心电图特征为:P波顺序出现,频率低于60次/min窦性P波锥型,顶端圆钝光滑,Ⅱ V3-5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P-P间期相差<0.2s P-R间期>0.12s,运动员心动过缓是心脏长期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反应,长期运动活动引起心功能改善及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由于安静时心率减慢,心肌氧耗量降低,心肌出现节省化,但运动时心脏动员得快,心率可以达到极限水平,运动后恢复也快,这是运动员心脏储备能力高的表现。本次测试的60名运动员中,心动徐缓的49名学生,平均从事篮球专项训练的年限超过3年,最长的达到六年,篮球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多数时间属于有氧练习,长时间从事篮球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功能,出现心动过缓。本次测试的学生中,心动过缓最小值为48次/min,该学生从事篮球业余训练六年。

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主要特征:窦房结发出电冲动不均匀,P-P间期相互差距>0.12s,P-R间期0.12-0.20s,窦性心率不齐有呼吸性和非呼吸性两类,呼吸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吸气快,呼气慢;非呼吸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心率时快时慢,多见于心脏病患者,P-P间期相互差异超过0.2s时称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本次测试的60名篮球专项学生中,有7人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占总人数的11%。青少年体育专业学生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属正常现象,但出现显著性心律不齐时,要注意调整运动量。

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传导过缓或阻滞称为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的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IA°-VB)。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大于0.2s或P-R间期正常,但较过去心电图心率相近时,P-R间期延长0.04s。本次测试的60名篮球专项学生中,有5名学生出现I°房室传导阻滞,占总数的8%。其原因是由于身体训练和篮球专项练习,使迷走神经作用占优势所致发生房室传导延缓。运动可使房室传导时间缩短,学生出现(IA°-VB)对训练和教学没有影响。

2.2、心电图的Σ T/R特点

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与除极过程不同,心室复极过程与心脏传导系统无关,但与心肌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实验表明,从事篮球运动能使心室复极发生变化,使T波高度和形态改变,所以,Σ T/R可以监测运动训练的效果。本次测试篮球专项的60名学生的T波及Σ T/R和运动负荷的关系表明,运动强度较大时,自我感觉疲劳,T波倒置,强度愈大,T波倒置愈深,且Σ T/R值愈小。但这种T波变形是可逆的,适当调整运动量后,T波可恢复正常,Σ T/R逐渐提高,当运动强度较小时,自我感觉不疲劳,较好,相对应心电图特点:T波直立或低平稍有双相,Σ T/R平均值较高,且差值变化幅度很小。进一步研究表明,Σ T/R不能直接判断有氧能力的大小,间接推论Σ T/R也不能反映心脏射血能力。Σ T/R存在个体差异,Σ T/R的大小和T波形态受运动负荷的影响。大运动量可使Σ T/R降低,T波改变。但经调整可恢复正常,所以在训练量和强度的控制中,Σ T/R是一个较好指标。

2.3、篮球专项运动员心电图P波特征

正常的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不间断地、有规律地活动。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激动经房间束下传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最后到心室肌。心电图示起源于窦房结的心房除极波P,继之心室除极波QRS,后续心室复极波T。正常情况下由于心房除极向量从右前指向左右下方,P波形态在Ⅰ、Ⅱ、avF和V3-6导联可直立,平坦,双向或倒置。P波波顶呈钝圆或轻度切迹,切迹双峰距离小于1mm。P波电压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较少超过0.15mV。P波时间不超过0.11s,本次测试的60名篮球专项班学生P波特征见表2。

表2:篮球专项班学生心电图P波特征(%)

从P波方向上观察到Ⅰ、Ⅱ、Ⅲ、V3、V5导联P波直立,未出现倒置现象,avR导联P波倒置,Ⅲ导联和V1导联P波呈现直立,倒置,双向等多样性,avF导联出现0.9%的倒置P波,各导联P波平坦率高。I导联为左臂正极,右臂负极的水平双极肢导联,avF是左脚正极,负极通过中心电站连接两个肢的加压单极肢导联反应心脏隔面电压变化,两导联中出现P波双向或倒置显示心房除极向量出现向上或向右转折变异,但avR导联无直立现象,因此不是房室交界性心律。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由于篮球专项班学生经常从事有氧供能为主的篮球运动。学生适应运动负荷和运动刺激后,心脏供血效率提高,运动负荷后回心血量随之增加。长期运动后,导致右心房肌肉增厚,内腔增大。表现在心电图特征上出现上述现象。

各导联P波平坦率较高,P波平坦主要因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表明篮球专项班学生从事的篮球运动,运动量适中,有利于改善心脏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房的回血量。

本次测试的60名篮球专项学生P波电压振幅处于正常范围,超出0.15mV的比率较低,只有Ⅲ导联7%,avR导联3.8%,avF导联8.8%,超出0.15mV,篮球专项学生P波电压振幅较低,是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所致。

3、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60名篮球专项班学生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心电图常规特征为:篮球专项学生心律失常主要表现在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其原因为长期运动训练,引起心功能改善,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心肌出现节省化。心律不齐与运动负荷有关。

3.2、心电图的Σ T/R特点: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篮球运动可以改变T波形态。Σ T/R可以监控运动训练负荷,Σ T/R值越低,表明运动强度越大。

3.3、心电图的P波特征:P波表示心房除极波。本次测试的研究对象P波特征为:Ⅰ、Ⅱ、V3、V5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Ⅲ,avF导联P波多样性,且P波平坦率较高,P波电压振幅处于正常范围。表明篮球专项班学生从事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心房肌肉厚度,提高心房容量,从而提高心房的回流血量。

[1]曲绵域,于长隆主编.实用运动医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P179-202.

[2]黄大显.现代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P48-69.

[3]姜文凯,周士枋.心脏适应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2),P105-109.

[4]贾萍,王健,张均.心电图ST-T改变在监控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中的意义,体育科技,2001年(第22卷),第2期,P35-38.

[5]张新华编译.2002年ACC/AHA心电图运动试验指南,心电学杂志,2004年第23卷第1期,P50-51.

[6]赵敬国,庄嘉,高丽等.游泳运动员常规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及脉搏图的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年第18卷第4期,P377-379.

[7]赵敬国.增量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研究,山东体育科技,1997,19(3),P32-35.

[8]崔西云.正常人不同年龄组QRS波群频谱特征的研究: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6.15(1-2),P75-76.

猜你喜欢
房室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