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和德国能效网络活动的经验

2011-02-08 06:53张社蚕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1年2期
关键词:能效德国企业

张社蚕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自然资源的紧缺、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全球气候保护的压力促使世界各国制定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方案。在节能减排方面,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特别重视企业的参与和落实,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和落实,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才能变为现实。一些欧洲国家开展的能效网络小组活动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1 能效网络小组的由来和发展

能效网络小组最早源自瑞士。瑞士的第一个能效网络小组于1987诞生在苏黎世,小组由8个当地的企业自愿组成,网络小组企业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共享经验的方式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探索更快、更经济的降低能源成本的方式。网络小组很快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参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好于普通企业。能效网络小组的工作得到了瑞士联邦能源署的认可和支持。第一个能效网络小组的经验很快以“瑞士能效模式”的名称在瑞士全国得到推广。目前,瑞士已成立了涵盖近1 000家企业的70多个能效网络小组。①为了促进能效网络小组的工作,瑞士专门成立了负责节能减排的机构——企业能源署,并于1999年颁布了《二氧化碳减排法》,规定自愿制定减排目标并向联邦政府承诺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可以免交二氧化碳排放费。迄今为止,瑞士已有2 000多家企业与政府签署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责任书。2009年,通过企业自愿实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共减少了约110万t二氧化碳排放,约占瑞士当年减排总目标的30%。

德国借鉴了瑞士能效网络小组的成功经验。2002年,在德国巴登-符滕堡州经济部的支持下,德国第一个能效网络小组应运而生。位于巴登-符滕堡州霍恩劳勒的17家公司的20个企业自愿组成了一个“能效圆桌”,“能效圆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的企业在5年时间内能效约提高了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约17%,企业的平均能源单耗每年降低约3.5%。“能效圆桌”的经验得到了德国各界的高度重视,被作为“霍恩劳勒模式”在德国加以推广。德国弗劳豪夫研究协会的系统技术和创新研究所从一开始就对霍恩劳勒“能效圆桌”进行了研究跟踪,并与其他相关机构一起将霍恩劳勒“能效圆桌”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使其标准化和系统化,最终形成了操作性很强的能效网络管理体系②。

与普通企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参与能效网络活动的企业的能效提高速度要高出1~2倍,因此,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霍恩劳勒模式”的推广。2009年,德国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设立了“30个示范能效网络”资助项目,这30个示范能效网络将吸引400~450家企业参与,按照能效网络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一示范项目,加快在全德国推广和普及能效网络的步伐。目前,德国已有近30个能效网络小组在开展活动,预计到2020年,德国将成立400~600个能效网络小组,惠及5 000~6 000家企业,这些企业将在正常增加生产的前提下减排二氧化碳1 000万t③。

2 能效网络的组织和运作模式

欧洲国家的能效网络小组一般由10~15个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的年能源成本在15万~5 000万欧元之间。能效网络小组的工作重点是帮助企业解决通用技术(如:压缩空气、工艺用热、余热利用、照明、空调、负荷管理、无功补偿等)和能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参加能效网络的企业可以来自同一行业,也可来自不同行业。在选择能效网络小组企业时会注意尽量避免市场直接竞争企业参与同一能效网络小组,以保证能效网络小组成员之间能如实交流各自的能效数据。小组成员的坦诚互信和积极参与是能效网络小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能效网络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因此活动距离半径一般不要超过100 km,这样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开支,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非正式(小组活动以外)的交流和学习。

欧洲能效网络小组一般由电力公司、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需求侧管理中心、节能办公室等与企业有紧密联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发起组织。在德国,参与能效网络小组活动的企业可申请政府为此设立的专项资助资金,一般至多为网络活动经费的1/3,其余不足部分由各参与企业签约缴纳分担。能效网络小组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小组活动主持人、企业初步能效诊断和成果评估方面的费用。图1为能效网络小组中的不同角色。

图1 能效网络小组中的不同角色

在欧洲除了参与的企业以外,一个运作良好的能效网络小组还必须配备以下角色:网络小组组长、网络活动主持人、能效咨询工程师和网络小组成果评估人(如图2所示①来源:德国®LEEN—能效网络管理体系—能效网络小组导则。)。网络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各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落实及对外宣传;与主持人、参与企业和咨询工程师签订相关合同;是主持人、咨询工程师、参与企业代表和领导的联络人;负责网络小组的财务管理。主持人的任务主要是与参与企业一起准备小组活动;设计制定活动议程和内容;主持交流研讨会,必要时做活动记录;保障每次小组活动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充满活力,及时发现和调控小组成员之间可能出现的交流障碍;向组长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咨询工程师主要负责从专业角度参加小组的各项活动,具体任务有:小组成员企业的能效初步诊断;制定能效优化方案;回答企业提出的专业问题;跟踪能效优化措施的落实;准备成果评估等。网络成果评估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咨询工程师、主持人或外聘的中立人员承担,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网络小组和小组参与企业是否完成了最初共同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找出偏离目标的原因,保证网络小组制定的各项节能减排措施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分配以上4个角色,例如小组组长和主持人可由同一个人承担,咨询工程师可兼管企业成果评估的工作。网络活动主持人和咨询工程师在网络中承担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任务,因此不能由同一个人兼任。在德国,网络小组主持人和咨询工程师需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担任相应的工作。

德国的能效网络小组一般以3~4年为一个活动周期,一个活动周期结束后企业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再延长一个活动周期。图2是德国能效网络小组从筹备到结束的基本流程②来源:德国®LEEN—能效网络管理体系—能效网络小组导则。。

图2 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流程

3 能效网络小组的优势

能效网络小组这一形式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也可为企业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享经验的平台。一般来说,能效网络小组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3.1 减少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各自为战,就必须负担所有交易成本(例如:信息收集整理成本、项目招标和评标成本、企业内部沟通和决策成本等)。通常这类成本都不计入投资成本,因此也就不为人们所重视。根据欧洲的经验,这类交易成本可高达投资生命周期成本的0.5%~20%。参与网络小组后,企业可大大减少这方面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3.2 有的放矢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许多企业不清楚自身的能源状况和节能潜力。虽然近来有能源服务公司开展节能工作,但这类服务公司往往与设备销售连在一起,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只解决局部问题,缺乏总体和全局考虑。参加能效网络小组后,企业可请中立专家按照一定的程序先对企业的能效做一个全面的诊断,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目标,从而在了解全局的基础上对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作出统筹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通过每年一次的成果评估,可加大参与企业的节能措施落实力度,避免盲目现象。

3.3 相互学习,促进交流,共同提高

目前,部分企业已设立了能源管理经理或专工的职位,虽然他们大部分是工程师出身,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但缺乏必要的能源管理综合知识和宽泛的专业知识。另外,由于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他们很少有学习充电的机会,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容易形成对节能潜力“视而不见”。参加能效网络小组活动,他们可以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打破惯性,相互鞭策,大胆创新。另外,通过网络小组的活动,能源管理经理或专工可以向企业领导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能效建议。

3.4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能源成本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将愈来愈高,那些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最终将被消费者和客户所鄙视和抛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理念已成为国际大型跨国公司选择供货商的决定性条件。通过参与网络小组,企业不但可以减少能源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4 结束语

能效网络小组可以凝聚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各种专业力量,通过专家有的放矢的指导,以“面对面”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在节能减排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效网络小组是贯彻落实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欢迎。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始部署组建能效服务活动小组工作,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尝试将欧洲相关经验介绍给电网企业,供其参考。

猜你喜欢
能效德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关注能效
浅谈实现高能效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