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2011-02-09 02:43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孙晓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锐器针头医务人员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孙晓芳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总是工作在第一线,直接与患者密切接触,为患者做各种护理工作及进行各种抢救治疗。在这些环境中,由于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易导致护理人员受到损伤,现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暴露问题。

1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中,都存在被医疗锐器刺伤的潜在危险。针刺伤是临床医务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而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大的职业风险是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在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60%~90%的意外针刺伤发生在医护人员身上[1]。国内几家医院调查针刺伤发生率的资料显示,大约有78.4%~81.9%的医务人员工作中有被锐器损伤的经历。针刺伤5次以上者达17.9%[2]。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概率越来越高,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3]。

护理工作紧张繁忙、操作处理多。06:00至08:00是集中采血、测血糖、晨间护理时间,在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显工作忙乱,因此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时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为争分夺秒,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极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也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增高[4]。如加药过程粗心、徒手分离针头、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时处理不当等,特别是掰安瓿可导致24%的锐器伤[5],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6]。

刀、剪、缝针使用后未按规定容器放置,废弃针头未及时放入针头销毁盒,锐器盒过满没有及时处理,针头从盒内刺出或突出,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调查显示意外针刺伤多发生在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到针头被丢弃的这段时间[7]。

“标准预防”的概念是“视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具有潜在传染性而采取防范措施”,它可降低医患之间、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是医院感染传播的有效控制措施[8]。尽管标准预防已倡导多年,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采取其他干预措施。不了解、不遵从标准预防的行为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医务人员只对明确的肝炎病人、HIV感染病人采取防范措施,不规范的临床操作行为也处处可见,例如采血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用手去弄弯或弄直针头;拔针后的针头不立即丢弃到耐刺的容器内;传递锐器的时候尖锐部分对着人体;处理污物时,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和刀片;或将针头丢到医用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的分类没有按照规定处置等等,都有可能发生针刺伤。

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毛秀英等[9]调查26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对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更没有客观的反馈资料。陶新学等[10]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而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

另外环境的影响,例如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也是导致被针刺伤的客观原因,因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制定相关防护法 2006年6月修订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美国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的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者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11]。我国锐器伤害管理仅处在起始阶段,尚无严谨的法律法规以及预防锐器伤的教育制度[12],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2.2 加强教育和培训 调查显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教育与医院培训,与文献报道一致[13]。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认识,培训内容包括传播疾病,暴露环节,影响暴露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容易发生锐器伤的操作,掌握标准防护和减少锐器伤的方法,学习应急处理的正确方法,规范操作行为等。只有每一名医护工作者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做好锐器伤的防护工作。

2.3 规范执行操作流程 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执行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及标准预防方案。在工作间醒目位置贴示温馨语,告诫医护人员时刻注意保护自己,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刺伤发生的决定因素,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保持操作时手势的稳定与正确,禁止一切不规范、不符合要求的临床操作行为。按安全程序及正规的操作方法处置锐器,严禁在未做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掰安瓿,徒手分离针头,操作治疗后先将针头放置于治疗盘,再处理到锐器盒,或是等到锐器盒的针头装满溢出后再进行处理等等。

2.4 积极推广有效的防护产品 预防锐器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除诱因”,尽量消除或减少针具及其他利器的使用;其次使用工程控制技术隔离有害因素,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锐器伤害;若无法采取以上措施或以上措施无法提供完全保护时,应重点改善工作操作规程,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14]。采用安全性质的医疗器械装置,保护医护人员,有研究常规使用安全医疗装置,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预防62%~88%的锐器伤害[15]。例如,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消毒。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16]。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7]。因此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定期为医护人员体检,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易感者感染HBV,其有效率可达到80%~90%[18]。

2.5 加强心理护理 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或多或少承担着一定的压力,压力源来自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等。如果在工作中长期受到压力刺激,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造成负荷影响,久之则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继而会影响工作。80.15%的护士在针刺伤后发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不幸发生针刺伤的护士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护士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受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12]。

医疗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疾病的双重威胁下,如果他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和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19]。因此,应当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切实降低锐器伤发生率,保障广大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7]。

[1]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李希兰,王云琼,周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41,248.

[4]肖小玲,刘洁珍,张娥.健康促进对减少护士针刺伤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26-428.

[5]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锐器伤与护士行为、生理、心理及环境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591-593.

[6]韩海英,刘国英.医院卫生员、护理员刺伤状况的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07-709.

[7]江智霞,袁晓丽,张咏梅,等.护理人员使用锐器盒的依从性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664-764.

[8]高凤莉.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6-18.

[9]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3):142-144.

[10]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11]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3-85.

[12]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13]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

[14]张敏.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风险及其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5-10.

[15]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S].2004-04-06.

[16]袁秀芳,胡英莉.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15-16.

[17]李红梅,李文涛,肖顺贞.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

[18]马秀敏.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1-52.

[19]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8.

猜你喜欢
锐器针头医务人员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