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总目次(括号内数字依次为年、期、页码)

2011-02-09 04:33
关键词:研究

哲学研究

心身问题与决定论、自由意志………………………………………………………………………陈世锋(2011,1,5)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探析……………………………………………………………………………骆长捷(2011,1,10)

“道德危机”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杜早华(2011,1,14)

论梵二会议后天主教婚姻观的发展——以教会训导为中心的考察……………………………周兰兰(2011,1,18)

论黄庭坚融通儒释的修养理论……………………………………………………………………左志南(2011,1,24)

生生·贵生·共生——论中国传统体育的生命道德精神………………………………………陈淑奇(2011,1,29)

前老子时期的“无”及哲学准备……………………………………………………………………周春兰(2011,2,34)

从祭祀乐到雅乐——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文化意蕴……………………………………………刘书惠(2011,2,38)

吕柟与阳明学………………………………………………………………………………………米文科(2011,2,43)

关于痛苦的伦理省思………………………………………………………………………………闫顺利(2011,2,48)

《判断力批判》中判断与愉悦感的先后………………………………………………………………宋桔(2011,2,52)

1993~2009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立项课题数据分析………………………………………………黄华伟(2011,2,56)

《德意志意识形态》城市思想探微………………………………………………………………牛俊伟(2011,3,52)

休谟“旁观者”的同情理论探微……………………………………………………………………孙海霞(2011,3,58)

罗尔斯正义理论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反思………………………………………………李建华,牛磊(2011,4,36)

论唐律对孝德培养的法律化…………………………………………………………………………贾旗(2011,4,42)

从身体角度论《马可福音》中的女性地位变化………………………………………王玉珏,朱云霞(2011,4,48)

梭罗作品的生态哲学思想…………………………………………………………………………吴伟萍(2011,4,54)

罗素论关系的含义……………………………………………………………………………………臧勇(2011,5,73)

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以命题“权利优先于善”为分析焦点……………董山民(2011,5,7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之“抽象法”解读…………………………………………………………刘建民(2011,5,84)

从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发展的一条线索……………………………栾林(2011,6,50)

从自然美经艺术美到哲学美——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逻辑路径…………………………………朱长兵(2011,6,55)

先秦儒家自我圆成的审美境域……………………………………………………………………黄文彩(2011,6,60)

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经学阐释比较…………………………………………………程刚(2011,6,66)

关于“普世价值”争论的回顾与思考…………………………………………………………………薄明华(2011,6,72)

政治、社会与公共管理研究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拓展…………………………………刘新庚,李超民,李礼(2011,1,120)

住宅承受能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管明(2011,1,125)

实现代际公平的可能性路径………………………………………………………………………杨成湘(2011,1,133)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的过程分析……………………………………汤法远,朱碧波(2011,2,63)

论德勒兹的欲望微观政治学………………………………………………………………………黄小惠(2011,2,68)

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苑国华(2011,2,72)

空心社会、隐形社会、市民社会与行政国家——中国农村扶贫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解读………………………………………………………………………………………许源源,陈书弈(2011,3,30)

论阿伦特的共和主义思想…………………………………………………………………………马俊峰(2011,3,36)

“1962年的右倾”:刘少奇和毛泽东的理论分歧……………………………………谢昌余,丁岩松(2011,3,40)

另一种求索:哈罗德·拉斯基社会主义思想述论…………………………………………………徐木兴(2011,3,47)

马克思的人权观及对中国人权实践的启示……………………………………………曾长秋,万雪飞(2011,4,58)

公民资格:同质化构建还是差异性共存——基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的考察………………陈毅(2011,4,6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商业文明……………………………………………项松林(2011,4,68)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平安机制建设——以山东省新泰市平安协会为例………………………牛秋业(2011,4,73)

政治话语的转型与新闻文本的制作…………………………………………………………………骆正林(2011,5,5)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比较……………………………………………………………曾祥耿(2011,5,14)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合作观……………………………………………………………………刘传春(2011,5,19)

中国精英政治研究:一个基于 CNKI文献的综述………………………………………………匡凯平(2011,5,24)

我国环保NGO政策议程参与机制分析——基于多源流分析框架的视角……………吴湘玲,王志华(2011,5,29)

新时期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研究述评………………………………………………………………陈一收(2011,5,35)

合作主义语境下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易重华(2011,6,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问题……………………………………………………………龙树国(2011,6,11)

社会机制: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理路………………………………………………………………李钧鹏(2011,6,18)

理查德·胡克的基督教国家——都铎君主制背后的神学诠释……………………………………李韦(2011,6,23)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基于“撞船事件”和日本大地震后的考察………………………娄伟(2011,6,29)

公共行政的价值反思与重构——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理论述评…………………………………宋敏(2011,6,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王汉熙,周祖德,宋以超(2011,6,41)

法学研究

论反垄断法的消费者利益保护…………………………………………………………………阮赞林(2011,1,35)

政法委与纠纷解决资源的整合……………………………………………………………………冯之东(2011,1,42)

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立法协调机制及其构建……………………………………………陈光,孙作志(2011,1,50)

论“断水、断电”作为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正当性…………………………………………………夏雨(2011,1,55)

证券市场不同发展模式的政府证券监管………………………………………………马洪雨,康耀坤(2011,1,60)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评析……王瑜(2011,1,67)

论共同犯罪性质的认定——以整体犯罪构成为视角……………………………………………刘斯凡(2011,2,77)

技术标准专利许可中的合理非歧视原则……………………………………………………………刘强(2011,2,83)

公法视域内行政监管范围的三维考察……………………………………………………………刘新少(2011,2,89)

阿訇调解纠纷机制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主……………………………………………………易军(2011,2,95)

学科规训下的“中国法传统有没有民法”问题………………………………………………………周伟(2011,2,102)

刑法的封闭体系与开放体系……………………………………………………………陈银珠,徐兴华(2011,2,107)

英国现代土地法改革的先声——1828~1863年英国律师土地法改革活动述略………………于霄(2011,2,113)

国际不法行为责任上的主观因素……………………………………………………………………赵洲(2011,3,63)

结合犯的刑事责任合理性研究…………………………………………………………………李冠煜(2011,3,70)

可撤销的营业转让合同研究——以日本判例和学说为中心……………………………………郭娅丽(2011,3,77)

经济法案件中的检察能动性研究………………………………………………周礼文,丁晓波,王力(2011,3,83)

围城内外的迷失:从婚恋关系到恶性犯罪…………………………………………………陈伟,谢菲(2011,3,89)

埃塞俄比亚亲子关系的推定与否认制度及其启示…………………………………………………罗杰(2011,3,94)

我国矿山开采管理“三权分立”模式初探……………………………………………………………康纪田(2011,3,99)

庶民研究学派对知识生产范式的重构……………………………………………………………陈义华(2011,3,105)

《民事诉讼法》修订:战略规划与制度设计……………………………………………………江必新(2011,4,5)

我国航运市场的垄断问题及其法律制度之构建………………………………………王秋雯,姜政扬(2011,4,11)

刑事和解的社会学分析………………………………………………………………………………韩荣(2011,4,17)

1970年 UNESCO公约对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规制及其效力………………………郑蓉妮,梅建军(2011,4,24)

反垄断法实施困境的文化视角解读………………………………………………………………叶卫平(2011,4,30)

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制的宪法学思考……………………………………………………………傅瑜(2011,5,89)

“三个效果”统一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之构建…………………………黄生林,朱再良,杨国志,等(2011,5,95)

论民事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作……………………………………………………………王宗涛(2011,5,101)

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的国家权力保护…………………………………………………………肖蓓(2011,5,108)

公司高管勤勉义务履行之探讨……………………………………………………………蒋建湘,喻洁(2011,5,117)

公物利用之实现公共利益的域外考察………………………………………………………………侯宇(2011,5,123)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余俊(2011,5,127)

1848−1938:美国民事诉讼程序思想的理论考察……………………………………………孔令章(2011,5,134)

法律适用的诠释学模式及其反思……………………………………………………………………王彬(2011,6,77)

犯罪与风险研究论纲——风险社会视野下的犯罪治理……………………………………………师索(2011,6,83)

基本权利理论视阈中的劳动权规范领域……………………………………………………袁立,彭程(2011,6,92)

论犯罪结果的本质…………………………………………………………………………张纪寒,周新(2011,6,99)

“国有企业补贴”的合法性分析——从中国诉美国双反措施案裁决谈起………………………海乐(2011,6,106)

抢先交易行为的刑法评价和刑法规制路径………………………………………………正华,张延武(2011,6,113)

美国水权交易制度研究……………………………………………………………………………王小军(2011,6,120)

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视角下的我国土地法修改………………………………………唐双娥,郑太福(2011,6,127)

经济研究

会展业竞争力与省际贸易壁垒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周晓唯,叶倩(2011,1,74)

行为供应链研究综述……………………………………………………………刘咏梅,李立,刘洪莲(2011,1,80)

日本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启示…………………………………………………………………林乃森(2011,1,89)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李斌,陈超凡,万大艳(2011,2,118)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和绩效………………………………………………杨勇(2011,2,124)

组织支持感与 LMX对离职意图的影响………………………………………………徐哲俊,金红英(2011,2,129)

我国上市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的经济后果——以宝钢对韶钢和广钢的并购为例………………………………………………………………………………胡挺,杨漫洁,刘娥平(2011,2,135)

基金流业绩关系研究的文献评述…………………………………………………曹兴,杨春白雪,彭耿(2011,3,5)

增聘基金经理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陈利亚,邓超(2011,3,11)

流动资产结构、债务再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袁放建,许燕红,刘德运(2011,3,16)

资源型产业并购重组中的博弈分析……………………………………………………李红,史春芬(2011,3,21)

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探析…………………………………………………………………………张华(2011,3,26)

复杂企业环境下辱虐式领导、团队效能、团队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马跃如,彭静,李树(2011,4,78)

品牌社区认同因素对社区成员行为倾向影响研究…………………………张保花,胡旺盛,张三宝(2011,4,86)

传统中国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朱义明(2011,4,91)

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张曾莲(2011,4,98)

声誉激励对基金经理老鼠仓行为的影响分析………………………………曹兴,聂雁威,杨春白雪(2011,5,42)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仓位配置模型应用研究………………………………………………杨艳军,刘琦(2011,5,49)

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曾江洪,崔晓云,俞岩(2011,5,55)

高层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与公司绩效——基于创业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林勇,周妍巧(2011,5,60)

公司治理机制动态内生性的研究述评……………………………………………………………周翼翔(2011,5,66)

我国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思考——以青岛家电集群分析为例…………………刘爱东,刘文静(2011,6,133)

东西部城市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研究——基于β系数………………………袁放建,吴瑾,马冠群(2011,6,139)

沙河玻璃产业循环经济综合预警实证研究…………………………………………欧阳一力,赵玉林(2011,6,144)

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公司债券一级市场显著发展的动因探析…………………………………孙建华(2011,6,150)

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内部契约治理的柔性激励机制探析…………………………石莎莎,杨明亮(2011,6,155)

历史、文化与教育研究

北魏三都大官考……………………………………………………………………………………柏俊才(2011,1,94)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口政策演变探讨……………………………………………陈文联,蒋太葵(2011,1,99)

中国侠文化与法治…………………………………………………………………………………李晓婧(2011,1,104)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陈立军,国红梅(2011,1,110)

论辽代草原地区城市群体的特点——以上京道城市为例……………………………王淑兰,韩宾娜(2011,1,115)

记忆、修辞与历史——从集体记忆视角看修昔底德的演说词使用………………………………杨扬(2011,2,5)

20世纪前后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及其借鉴……………………………………付宏,杨汉麟(2011,2,11)

试析卡尔文·柯立芝的劳资理念及其实践………………………………………………………周余祥(2011,2,18)

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黄继刚(2011,2,24)

另类的身体展演——“性别中庸”的提出及其影响……………………………………………李华林(2011,2,29)

一战期间中国收容及遣回德奥俘虏始末…………………………………………………………袁灿兴(2011,3,110)

儒家伦理影响下的汉代民间信仰新变化…………………………………………………………李秋香(2011,3,116)

《濂溪志》版本述略………………………………………………………………………………王晚霞(2011,3,121)

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徐建军(2011,3,125)

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以中南大学为例的实证研究……………曾东霞(2011,3,128)

戊戌南学会集会讲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彭平一(2011,4,104)

“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刘志刚(2011,4,108)

孙作云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朱仙林,曹书杰(2011,4,114)

冷战初期(1949~1954)美国对东欧准军事行动探析………………………………………………伍斌(2011,4,120)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历史变迁及展望………………………………………………………黄花(2011,5,141)

董必武在新民主主义政权机构建设中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沈贞伟(2011,5,148)

兼顾形式对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李清平(2011,5,153)

“北南还是一家亲”——湖南永州浯溪所见越南朝贡使节诗刻述考……………………………张京华(2011,5,160)

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编撰中的重要作用…………………………………………宋克夫,邵金金(2011,6,161)

以共识引领多样: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德育的使命…………………………………………曹清燕(2011,6,166)

“创造力”与教育的大众化——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社会学考察…………………………刘畅(2011,6,170)

基于境界论德育哲学的大学生自我修养意识培养……………………………………王萍,任晓蛟(2011,6,176)

文学艺术与语言文字研究

韩礼德语境思想与文学批评………………………………………………………………徐杰, 赵中华(2011,1,139)

赵尊岳词学目录学述论……………………………………………………………………………傅宇斌(2011,1,143)

从《新乐府》小序看白居易的《诗序》观………………………………………………………李晓黎(2011,1,148)

王闿运对陶渊明的接受……………………………………………………………………………何荣誉(2011,1,153)

论20世纪90年代台湾小说中“酷儿书写”的现代性……………………………………………罗显勇(2011,1,159)

试析荆浩在山水画艺术表现语言上的开创性………………………………………………………蒋鑫(2011,1,164)

历史与伦理: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叙事向度……………………………………黄诗海,郑芷芳(2011,1,169)

《兔子,跑吧》的三个意象及其本源论………………………………………………郭定芹,宋德发(2011,1,174)

《孟子》“无耻之耻,无耻矣”义辨……………………………………………………王永超,朱长利(2011,1,180)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陈丽,马贝加(2011,1,184)

空间格义背后的举意与旁观——《日用家当》中“家宅”的心理几何图解…………………毛延生(2011,2,142)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审美救赎意蕴……………………………………………………………………朱维(2011,2,147)

堪舆与宋前志怪小说………………………………………………………………………………张辟辟(2011,2,151)

晚唐小品作家文学思想探源………………………………………………………………………李秀敏(2011,2,156)

话语交流中跨语境的共享内容:批判与捍卫……………………………………………………廖德明(2011,2,161)

汉语重叠的认知基础及影响认知模式选择的因素………………………………………………周孟战(2011,2,166)

唐代碑刻异构字探析………………………………………………………………………………罗小如(2011,2,171)

试论沈涛的《说文》逸字研究…………………………………………………………………陶生魁(2011,2,176)

“X什么 X”的结构性质新探……………………………………………………………………吴丹华(2011,2,180)

论本事迁移与文学通变……………………………………………………………………………殷学明(2011,3,138)

鱼叉与桩网之争——司各特的《雷德冈利托》…………………………………………………石梅芳(2011,3,143)

杜夫海纳的艺术时空观………………………………………………………………………………尹航(2011,3,149)

论李劼人小说中的民国蜀地匪盗想象………………………………………………………………罗维(2011,3,154)

论“希真体”…………………………………………………………………………………………徐拥军(2011,3,158)

从叙事角度看小说《米调》的“知青理想”……………………………………………罗长青,王科州(2011,3,164)

宋前志怪小说中相术叙事之文化意蕴与艺术特色………………………………………………张辟辟(2011,3,168)

从“以言载道”到“以事娱人”——宋前“话”的流变考论……………………………………………张莉(2011,3,174)

论话剧对戏曲舞台写意时空观的影响……………………………………………………………王馨蔓(2011,3,180)

以群众运动实现文艺创制——对大跃进文艺生产机制的一种考量………………………………周冰(2011,3,185)

格式塔心理美学视阈下的译语再创造……………………………………………………………魏泓(2011,3,190)

“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类型及语用机制考察…………………………………………尹蔚(2011,3,195)

流行结构“被 X”的语义、语用分析……………………………………………………曾丹,胡蝶(2011,3,200)

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差异………………………………………………………………李新亮(2011,4,125)

帕特里夏·沃芙的元小说理论评介………………………………………………………………陈后亮(2011,4,130)

从《姐妹》与《圣恩》看乔伊斯的文化焦虑……………………………………………………李兰生(2011,4,136)

跨文化互动中的华裔美国诗歌创新——李立阳诗作“中国式吃”描写的意义……………张春敏(2011,4,143)

《左传》中的志人小品与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王崇任(2011,4,149)

谈《世说新语》中的僧人形象………………………………………………………………蒲日材(2011,4,154)

他者视野下的李清照婚姻解读——以宇文所安的“内心隐秘”细读为例………………殷晓燕(2011,4,160)

性别视阈下的历史重构——试论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朱云霞(2011,4,165)

论欧阳修对唐人“小说”之学的重建………………………………………………………………郝敬(2011,4,169)

论明人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汪超(2011,4,177)

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白寅,余俊(2011,4,182)

《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历时性描写研究…………………………………………………屠国元,吴莎(2011,4,187)

论“上”型方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张聪义(2011,4,192)

论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异同……………………………………………………………尹付(2011,4,197)

修辞权威、修辞人格与修辞劝说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一则汽车广告的分析……李克,刘新芳(2011,4,201)

从词汇角度看《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谢祥娟(2011,4,207)

宋代公使钱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叶烨,刘学(2011,5,164)

曹溶词学观及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新探…………………………………………………………唐碧红(2011,5,169)

论吴锡麒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浙派诗风的承变………………………………………………刘欢萍(2011,5,175)

略论王闿运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问题……………………………………………………………周柳燕(2011,5,181)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张黎(2011,5,186)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评贾平凹新作《古炉》………………………………………文娟(2011,5,193)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雕塑——对冯至诗歌《鼠曲草》的解读……………………………刘纪新(2011,5,199)

论“建国 30年文学”的一体化特征……………………………………………………邹旭林,谭桂林(2011,5,203)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爱尔兰情结…………………………………………………………………康建兵(2011,5,208)

贪婪的愚蠢所留下的伤疤——论斯坦贝克作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徐向英(2011,5,216)

小说的越界:浅论福克纳的电影化小说………………………………………………仪爱松,冯春环(2011,5,222)

否向副词的语义语用共性………………………………………………………………………胡清国(2011,5,227)

助动词“会”的产生和发展…………………………………………………………………………吴春生(2011,5,233)

明刊本《香山记》的剧本形态及演出特征………………………………………………………周秋良(2011,6,181)

名与身孰亲?——从“贱名贵生”观解读阮籍《首阳山赋》……………………………………束莉(2011,6,186)

邓显鹤与道咸宗宋诗风的形成……………………………………………………………………周芳(2011,6,192)

天花藏主人创作思想矛盾新探……………………………………………………………………刘雪莲(2011,6,199)

《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杨宗红(2011,6,204)

“剧场”概念的引进与剧场观念的确立——重读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王雯(2011,6,209)

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理念探析…………………………………………………………萧沁,孙湘明(2011,6,214)

当前艺术管理理论框架的缺陷及其重构………………………………………………王希俊,李精明(2011,6,219)

基于历时语用观的当代日常交际美语嬗变走向考察……………………………………………范献龙(2011,6,225)

索绪尔任意性观念的双重价值和多种诠释………………………………………………李二占,王砚(2011,6,232)

特定语域中的语式再现问题——以妈祖文化介绍资料的英译为例……………………………李丽娟(2011,6,238)

语篇连贯性的建立与接受…………………………………………………………………………薛小英(2011,6,243)

高丽藏本《一切经音义》所引《诗》异文略考…………………………………………………王华权(2011,6,247)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