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关联的建筑表达

2011-02-09 09:17沈德泉
重庆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场所关联整体

沈德泉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上海 200093)

环境关联的建筑表达

沈德泉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上海 200093)

建筑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而应作为整体场所的有机构成元素,与环境构成整体而多样化的关联,并以环境关联为中介从而表达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处于不同地域的两个设计项目的分析,试图说明建筑与环境的关联与其所承载的地域环境特征和人文传统相映照,以一种含混多义的状态表达出与不同场所环境相关联而生成的建筑物化形态及其意义。

建筑;环境关联;整合;分解

建筑从人类之初的遮风蔽雨的场所历经历史长河发展至今,成为人类精神意象的载体,包含着太多的内涵。从立面的建筑到空间的建筑再到环境的建筑,建筑的内涵不断丰富着。在今天,建筑显然已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了。关联领域的扩大增加了建筑的复杂性与困难度。Norberg Schulz说:“建筑不仅是表现机能而已,实际上也与我们的活动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实质的物体上,更表现在物体反映出的意义层次上。”而意义更多产生于环境及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之中。

在环境心理学中,把环境定义为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将事物分成某种物体(主体)和围绕着它的外界事物(环境)两部分。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14届会议的《华沙宣言》中将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一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可以看出,环境与建筑是彼此交叉、相互依存的关联事物。而建筑及其环境的有机整合则成为意义表达的中介,它涵盖了社会习俗、地理、气候、人的行为方式、环境的生态意识等所有方面。建筑成为构成特定环境的要素,并在该环境中消融自我,环境成为感受的中介。

在近期的两个建筑方案设计中,试图将环境作为设计构思的起点,避免对个体形式的极端追求,代之以探求建筑及其环境的多样化关联,以整合的形态表达现实状况下的场所意义。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项目分别位于新疆和苏州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同样选择以环境关联为主导的设计策略,由于地域环境特征因素的介入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1 整合——整体内聚性的环境关联

建筑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基于特定的环境并对该环境做出积极的互动,从而达到对特定环境的最恰当的表达,其中包括对基地景观、气候、周边建筑关系的综合考虑,而建筑本身转变为整体场所环境的一个有机元素,作为传递场所意义的中介而存在,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整体的景观环境。

在新疆油田公司技术信息楼的设计中,地域环境及其所衍生的传统建筑空间特征成为该项目重要的生成因素。即以整合的方式达成整体内聚性的环境关联的表达。该项目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新行政区内主轴线西侧中部区域。用地为一规则矩形地块,三面邻路,其东面为新区主轴线的开放空间,而北面和南面各有相邻建筑。因此,项目所处规划位置使其形态和空间布局既要与处于主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对话,调节好与相邻建筑的空间架构,以提升区域整体的空间品质,同时也要结合地域环境特征塑造自身整体的建筑空间。

克拉玛依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基于该区域的气候环境特征,同时综合考虑周边空间界面特征,形成以矩形形态为主导,与南北两个相错的庭院空间构成内聚形的场地构图秩序,以整体的矩形构图来统一其他构图元素。整体布局基于新区的规划脉络,同时形成自身完整的架构(图1)。

图1 总体规划

该项目功能包括勘探公司、开发公司、技术信息中心的办公用房以及若干会议室。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和功能逻辑的要求,将办公用房分为南北两部分,各自围绕庭院开放空间布置,通过中间的电梯厅来连接两部分。这样的布局使得各办公单元在享有良好的景观视线和相对的独立性的同时又保持了较好的相互关联性,并且借鉴和表达了地区传统建筑空间的特征。

现代办公建筑的重要特征在于现代企业的高效、科学、整洁,以及新的办公方式和办公建筑的开放性和景观化。庭院空间与建筑的整合,塑造了内聚性的整体环境,成为促进相互交流,表达企业文化,塑造人性化空间的场所。同时也是响应区域气候特征,塑造良好的建筑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中在整体建筑形态中设置了两个庭院开放空间,与建筑形成虚实相间,彼此相互围绕的共生状态。在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办公景观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部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图2)。

图2 环境景观分析

该项目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在于有机表达整体的场所形象,建立该场所的秩序及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整体形象特色。秩序不仅存在于个体建筑设计的诗意当中,并且存在于建筑与文化及地块环境的关联当中。其中,朴素而富于现代感的清水混凝土外墙肌理和玻璃界面线性构成的不确定性在本设计中得到新的阐释并构成整体建筑元素的连续性。特定的地域环境产生富于特征性的建筑形态,整体的墙面和内聚的庭院空间,结合狭长深邃的窗洞,形成有力的对比,强烈的阴影暗示了同样存在的强烈阳光。 而这些都基于与环境关联的朴素理性的表达(图3)。

图3 建筑形式特征

2 分解——多样开放性的环境关联

不同的地域环境特征是导致建筑及其环境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也正衍生了整体视角上的建筑环境的多样性。同样是对建筑与环境关联的表达,处于南方的苏州大学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就得出了不同的形式特征。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样的地区环境条件赋予了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极大的价值。也许这也正是苏州园林闻名于世的原因之一吧。而结合学生活动中心的项目性质,塑造与环境多样化开放性的关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策略选取。

该项目位于苏州大学新校区内景观大道东端、人造湖畔,东与学生宿舍、食堂相邻,西近教学大楼。用地为一不规则地块,四面邻路,其中西面为步行道且与西侧绿化带相邻。作为景观大道的对景,该地块具有很好的美学潜力,其所处规划位置应成为校区中环境优美的开放空间而存在,该项目性质正好能够提供与场地有机融合,共同塑造优美的开放空间环境,成为校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的可能性。据于此,设计中将建筑体量分解,使其嵌入到用地环境中,与环境产生多样化的关联,塑造开放性的外部空间和富于现代大学人文特色的景观环境。

沿景观大道的轴线成为基地中一个重要的构图依据,同时综合考虑周边空间界面特征,形成以景观大道轴线为主导,三个不同方向的轴线网络相叠加而成的场地构图秩序。整体构图隔人工湖向景观大道呈开放形态,作为对景纳入西侧视线,通过东侧单元体块的间隙穿越而过。在建筑体块布置上涉及到三向维度的综合,将外部空间和环境从平面到竖向全面渗入,与建筑相融合,这样的布局方式也让空气和阳光在场地中流动(图4)。

图4 总体布局

各功能区域相互联系的同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机的融入到整体场地环境中去。流线配合塑造整体环境景观,使其中的步行流线更富于游览性,并随时促发潜在的交流机会。沿景观大道轴线方向设置的大梯步既是连接二层公共交往平台的中介,其本身也是静态的交往空间。各层通过外廊相联系,与外部环境始终保持接触。大梯步及内部广场成为联系各流线的静态交往休闲节点,形成流线的节奏感。

现代高校的重要特征在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校园的开放性,这也赋予校园外部空间形态以新的概念。对外部空间的设计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在保持空间整体性的同时,将其形态多样化,同时引入空间的模糊性处理,打破建筑内外分隔,使其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形成多样性的流动。主要表现在建筑、廊道、平台及开放空间等界面的不确定性、在此多层次、多样化空间中功能设置和人群活动的复合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意义的含混多义性(图5)。

图5 空间与环境

相应的,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不在于单体形式的突出,而在于表达整体有机的场所形象和与环境的多样开放性的关联,建立该场所的秩序及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整体景观形象。其中,富于地域建筑特征的白色粉墙、青砖肌理和界面线性构成的不确定性在设计中得到新的阐释,并构成整体建筑元素的连续性。只有在形式的连续性超越任何单个项目的背景之上,建筑的多样性才有意义。在整体环境连续性的背景之上创造建筑的多样性,探求一个由建筑、开放空间和景观所形成的整体的、连续的、富于人文内涵的场所。由井、庭、院、园等富于传统园林化特征的不同景观空间梯度塑造多样性的场所景观,传递园林化的景观意象,建筑景观组成部分的气质及配合决定了“井”的亲密性,“庭”的迷人的社交性格,“院”的形式感,以及“园”的不拘形式。而人工湖与大梯步的构成更传达了水乡景观特色。类型学上的连续性允许共享组成元素和内在的产生功能,去创造一个公共领域。由形式上的相容性然后去建立一个不仅保持着视觉上的一贯性,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上保持着构思概念上的清晰性的校园(图6)。

事实上,任何特质的建筑与环境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关联,而这些关联与其所承载的地域环境特征和人文传统相映照。这些因素彼此相互交织,以一种含糊多义的状态通过建筑环境传达出来。而我们所执著的形式问题也许只是这种环境关联表达的一种结果,环境本身才是设计思维的主导。

图6 形式特征

参文献:

[1]阿莫斯·拉普普特著.建筑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Christian Norberg 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北:田園城市,1995.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ArchitecturalPres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Correlation

Architecture isnotsimply a problem aboutplastic art,butan organic componentelementof thewhole place.Itshould form an integraland diverse correlationw ith thesurrounding environmentand present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ofexistenceby taking environmentalcorrelation asan intermediary agent.By analyzing two design projects in differentareas,theauthorof this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following points:1)the correl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reflect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ist tradition of a certain area,2)ambiguous conditions can present the form and significanceofarchitectures thataregenerated in environmentalcorrelation ofdifferentplaces.

architecture;environmentalcorrelation;integration;disintegration

TU-023

A

1671-9107(2011)05-0003-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1.05.003

2011-04-21

沈德泉(197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余咏梅

猜你喜欢
场所关联整体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远离不良场所
奇趣搭配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