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绿色食品“华夏”冬枣生产技术规程

2011-02-10 04:13撰文王玉峰李长敦
中国果菜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冬枣华夏绿色食品

撰文/王玉峰 李长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华夏”牌冬枣栽培的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和定植要求、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标志、包装、贮运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黄骅A级绿色食品“华夏”冬枣生产。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定义

3.1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级绿色食品

指定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技术要求

4.1 立地条件

4.1.1 按NY/T391执行。

4.1.2 轻壤质体粘潮土最好,含盐量不超过0.3%,其它适宜的土壤可改良后栽植。

4.2 苗木和定植

4.2.1 苗木 品种纯正,苗株健壮,具有3mm以上粗根6条和大量2mm以下的细根,苗高1.0m以上,基径1.0cm以上.选取用实生苗嫁接苗,嫁接口愈合良好。

4.2.2 定植

4.2.2.1 栽植方式 以片林或枣粮间作栽植。

4.2.2.2 栽植密度 新建冬枣园提倡小冠密植,一般地块株行距2m×3m;优质地块采用高密度栽植,按1m×1.5m,每4行留一个4m宽的作业道。枣粮间作株行距2-4m×10-20m。

4.2.2.3 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

4.2.2.4 栽植时间 秋栽以冬枣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春栽以土壤解冻至冬枣树萌芽为宜,在将要萌芽时最好。秋栽宜早,春栽宜晚。

4.2.2.5 定植穴 圆形,直径、深为40-60cm。或方形,规格长、宽、深均为40-60cm。

4.2.2.6 每株树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10-20kg左右,与挖出的表土混合回填坑内,回填面距地面25cm时栽树苗。

4.2.2.7 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剪除烂根、枯根、劈裂根,剪成平滑茬口。苗木要随刨随栽,尽可能缩短苗木根系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外地运苗要沾浆保湿运输,失水严重的栽前根系浸水,使其充分吸水。主要根系要剪出新茬口且茬口向下,以利于新根生成,然后栽植。

4.2.2.8 栽后要浇透水,水渗后培土以保护树干,并提倡喷羧甲基纤维素或石蜡乳剂以减少树干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秋季栽植,要采取树苗北侧培30-50cm月牙形土埂,树苗喷羧甲基纤维素或石蜡乳剂等防寒措施,第二年树苗发芽后将月牙形土埂去掉,并做树盘、浇透水。苗木栽植浇水后,每株覆盖1m2的地膜,以利保墒和提高地温。

4.3 土肥水管理

4.3.1 土壤管理

4.3.1.1 土壤翻耕,深度15-20cm,春秋两季均可进行。

4.3.1.2 深翻扩穴结合秋季沟状施肥进行,扩穴深度40-60cm,以不伤1cm以上大树根为宜。

4.3.2 施肥

4.3.2.1 基肥 有机肥符合NY/T394规定要求。各种农家有机肥经高温腐熟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未经腐熟的牲畜粪便。秋施基肥,幼树每株施有机肥20-40kg,混加磷酸二铵0.2-0.4kg,盛果期树施肥量依产量定,原则100kg鲜果需200kg优质有机肥,内加磷酸二铵2kg。基肥可结合深翻进行。

4.3.2.2 追肥 所需肥料符合NY/T394规定要求。在萌芽、开花、幼果期追肥。盛果期树每100kg鲜果施磷酸二铵1kg及酵素菌肥2kg。萌芽期、开花期以氮肥为主,幼果期为磷、钾肥为主。采取多点穴施,穴深20cm,施后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采前30天。

4.3.2.3 根外追肥 枝叶生长期(包括花期、幼果期)喷0.3%磷酸二氢钾或草木灰浸出液。

4.3.3 灌水与排水

4.3.3.1 灌水 灌溉水质量符合NY/T391-2000中4.2的要求。每年于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及越冬前灌水,前三次水尤为重要。采前30天停止灌水。

4.3.3.2 排水 在七月下旬到八月底,有时降水过于集中,造成积水,要及时排水。

4.4 整形修剪

4.4.1 树形

4.4.1.1疏散分层形(枣粮间作),树干高60-70cm,全树有主枝7-9个,分为二层或三层,着生于中央主干上。第一层有主枝3-4个,第二、三层各有主枝2-3个,以60-70度的开张角均匀地向外伸展。一、二层间距80-100cm。各主枝上配备侧枝2-3个,同侧侧枝间距60-80cm。主枝由二次枝培养而成。

4.4.1.2 多主枝自然形(多主枝自然半圆形),树干高60-70㎝,全树有主枝6-8个,在主干上错落排开,每主枝着生2-3个侧枝,树顶落头开心。主枝由二次枝培养而成。

4.4.1.3 自由纺锤形,适于密植冬枣园。主干高60-70cm,全树主干8-12个,着生于中央主干上,螺旋式交错排开,相邻两个主枝距离20-30cm,每主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全树两个水平主枝。第一水平主枝距地面50cm,水平枝上着生直立枝轴,枝轴间距40-50cm,全树分布8-12个直立枝轴,树高控制在2m。

4.4.1.4 篱壁形,全树两个水平主枝。第一水平主枝距地面50cm,水平枝上着生直立枝轴,枝轴间距40-50cm,全树分布8-10个直立枝轴,树高控制在2m。

4.4.2 修剪 冬剪和夏剪。

4.4.2.1 冬剪 定植后幼树主干长到胸径1.5-2cm粗时进行定干,定干高度80-100cm,再培养所需树形。篱壁式树形,顺行埋水泥桩,拉8号铁丝固定。幼树长到1.5m左右时,将幼树在80-100cm处弯向南侧绑缚到铁丝上,并在弯处上方主芽处进行刻芽,培养中心主枝。第二年,将上年培养的中心主枝,向北侧弯倒绑缚在铁丝上,培养成2个水平主枝,再在其上边培养直立枝轴。纺缍形,枣苗定植后,在发芽前于80-100cm处,将剪口下第一个二次枝从基部剪去,以利主轴抽生枣头。自树干高70cm至剪口下第一个二次枝的整形带内选留1-2个方位好、健壮的二次枝,留2-3个枣股短截促生枣头,培养成主枝。以后每年继续在中心主枝上培养主枝,全树共8-12个主枝,树高3m左右落头开心。

4.4.2.2 幼树在培养好树形、保证各骨干枝健壮生长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骨干枝上的二次枝培养成结果枝组,使之早结果、早丰产。

4.4.2.3 盛果期树修剪要保证树势健壮,各类结果枝组要健壮,并保证各主枝外围枝头生长量在30cm左右,要及时疏去影响光照的重叠枝、交叉枝、并生枝、徒长枝、病虫枝及细弱无效枝,以保证树体通风透光,以利坐果和果实生长。

4.4.2.4 刮树皮也作为冬枣树冬季修剪的一项内容。刮掉老皮有利于新皮更新。将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害和病菌。

4.4.2.5 夏剪 枣头摘心。将新生枣头(非延长枝)留2-4节摘心,摘心原则是:有发展空间的应轻摘心,无发展空间的应重摘心,幼树培养主枝不摘心或轻摘心。

4.4.2.6 抹芽、疏枝、曲枝、除萌蘖、环剥、拦顶等。

4.5 花果管理

4.5.1 枣树开甲是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适时开甲:在枣树花开到40%-60%时开甲,要求甲口宽0.3-1.0cm(原则上皮层多厚剥多宽),宽窄一致,不出毛茬。最后将甲口内的一圈韧皮组织剔除干净,不留残组织,以保证坐果。开甲每年一次,两次甲口相距3-5cm,逐年向上移动,幼树不开甲,弱树停甲。

4.5.2 甲口保护 开甲5-7天后,于甲口处涂抹50-100倍的25%灭幼脲悬浮剂稀释液,药液浸湿甲口即可。甲口凉至15天以后,可就地取土和泥,用泥将甲口抹平,保护甲口,促进愈合。

4.5.3 枣落花落果严重,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座果率。花期喷清水、枣园放蜂、新梢摘心等均有提高座果率的作用。

4.6 主要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以生物及物理防治方法 为基础,必须用药时,所有农药必须符合NY/T393要求的品种、用药量、次数与安全间隔期。

4.6.1 基础防治措施

4.6.1.1 休眠期清除落叶、病虫残枝、果、树上越冬虫、蛹,刮除老树皮,检查妥善处理天敌后集中烧毁或深埋。秋后深翻土地,秋季树干绑草把,诱集越冬虫、螨,于清园时解除并做同上处理。

4.6.1.2 于枣树萌芽前喷施50Be石硫合剂,压低病虫基数。于虫害上树时在树干上缠粘虫胶带阻杀。

4.6.1.3 生长期及时摘除病虫枝、叶、果,并集中处理。

4.6.1.4 用黑光灯诱杀 利用昆虫成虫趋光性的特点,在枣园内均匀布置黑光灯,平均2.67hm2一个,可诱杀80%以上的鳞翅目、鞘翅目昆虫成虫,减少用药2-3次。

4.6.1.5 药物防治首先选用生物制剂,以25%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Bt)800-1000倍液防治鳞翅目幼虫效果较好。使用Bt防治时不得与杀菌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喷一次菊酯类杀虫剂(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内禁止使用一切农药。

4.6.2 主要病虫害防治

4.6.2.1 食芽蟓甲的防治

4.6.2.1.a 形态特征:成虫5mm左右,深灰色,头管短粗,鞘翅,有纵刻点,散生褐色斑纹,腹面银灰色。

4.6.2.1.b 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地下越冬,翌年3-4月份化蛹,4-6月份羽化,4月中旬-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以成虫啃食枣树幼芽,造成枣树二次发芽,造成减产,严重时造成绝产。

4.6.2.1.c 防治方法:

⑴人工防治: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可在早晨或在傍晚人工振落捕杀。

⑵物理防治:在成虫出土上树期于树干上缠粘虫胶带阻杀。

⑶地面药剂防治:成虫出土前于3月下旬在树干周围1米内喷洒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喷后撒细土覆盖,或撒1斤辛硫磷加200-300斤细土的毒土、毒条。

⑷树上喷药:在成虫发生期喷洒一次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4.6.2.2 枣瘿蚊的防治

4.6.2.2.a 形态特征:雌虫体长1.5-2.0mm,翅展2-4mm,和蚊子的形状相似,幼虫蛆状。

4.6.2.2.b 发生规律及危害状:一年5-7代,以老熟幼虫在地下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出土,产卵于枣芽上,以幼虫危害枣幼叶,使幼叶枯萎死亡,造成减产。

4.6.2.2.c 防治方法:树上喷药。在枣树尚未展叶时喷一次25%的灭幼脲2000倍液,或4000单位/微升桃小快净悬浮剂2000倍液。[见4.6.2.1.c(4)]

4.6.2.3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4.6.2.3.a 形态特征:成虫长5-8mm,翅展15mm,翅灰褐色,幼虫体长13-17mm,粉红色。

4.6.2.3.b 发生规律及危害状:一年发生1-2代,以成熟幼虫做茧在树下越冬。虫茧多集中在树干周围一米左右,深10cm的土中,翌年6月中旬脱茧出土做夏茧化蛹,7月中旬大量成虫羽化,下旬幼虫孵化蛀食枣果,使枣果失去食用价值。

4.6.2.3.c 防治方法:

⑴在成虫的出土期地面喷药撒毒土[见4.6.2.1.c⑷]除治出土幼虫。

⑵利用桃小食心虫的趋化性于6月中下旬用桃小性诱芯诱杀成虫,667m2用量10-15个。

4.6.2.4 枣锈病的防治

4.6.2.4.a 发生规律及危害状:7月上旬夏孢子进入叶片,8、9月份为盛发期,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背后成淡绿色小点,后变为锈状斑,叶子变黄脱落。

4.6.2.4.b 防治方法:

⑴7月份喷1-2次波尔多液(倍量式)预防,发病时喷一次25%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

⑵冬季清园,春季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

4.6.2.5 枣炭疽病的防治

4.6.2.5.a 发生规律及危害状:花期侵染,弱寄生,到果实接近成熟时发病,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发病时,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然后成凹陷状斑块,红褐色,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或脱落。

4.6.2.5.b 防治方法

⑴7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喷洒一次波尔多液,初发病期,喷一次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

⑵见4.6.2.4.b。

⑶增强树势,提高免疫能力。

5、果实质量

标准参照 黄骅华夏冬枣 Q/HDZ 01-2001

黄骅冬枣 GB 18740-2002

6、采收

6.1 采收期 冬枣最佳采收期是脆熟期,即10月上中旬。

6.2 采收方式及技术要点 要求带果柄采收,人工采摘时要轻拿轻放,分期分批采摘,按果实大小分级。

7、标志、包装及贮运

7.1 标志 按GB7718规定执行。

7.2 包装与贮运

7.2.1 采用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包装(盒、箱)包装。鲜枣包装不宜过大,以500g的包装规格为宜。

7.2.2 鲜冬枣采摘后,经过筛选,去除机械伤果、病虫果、畸形果后及时入冷库贮藏或销售。

7.2.3 运输中不得与有毒有害物混运,并注意防水、防冻(鲜果)、防热、防挤压。

猜你喜欢
冬枣华夏绿色食品
绽放,华夏之美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华夏撷韵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的冬枣卖了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