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11-02-18 13:48艾克拜尔吾斯曼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新疆

艾克拜尔·吾斯曼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艾克拜尔·吾斯曼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新疆自治区呈现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个离不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指针,是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新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三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

(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并以此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早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就提出了“尊重各族人民的自主权利”的主张。1935年,长征途中党又庄严宣布了“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更加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1953年,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时说:“我们要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例如鄂伦春族还不到两千人,我们也要和他们团结。”[1]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我国多民族的特殊国情出发,明确强调,必须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并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重要思想。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一重要观点,是党中央 1981年在讨论和解决新疆民族关系问题时正式提出来的。当时,由于受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以及反动宣传的影响,民族分裂主义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开始在新疆抬头,从而引起了民族关系的紧张。当时,一期反映南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拉太也夫“在新疆工作中大汉族主义要不得、地方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要相互支持和团结”的看法的新华社内参,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对此作了批示并予以肯定。1981年 7月 6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疆工作并形成了会议纪要。《纪要》根据邓小平的批示提出:“新疆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同年 10月,胡耀邦在接见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负责人时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央书记处最近讨论新疆民族问题时有一个观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汉族离开少数民族不行,少数民族离开汉族也不行。这个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邓小平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个观点很正确、很好。由于“两个离不开”思想符合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所以,很快为全国各族干部群众所接受和拥护。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关心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始终认为在新疆搞好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的重要基础和保证。1990年 8月,江泽民同志到新疆视察时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同时,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由此,不仅充分肯定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而且还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要求。在 2005年 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发展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明确规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在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刻论述的基础上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可见,“三个离不开”思想不仅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评价和科学总结,而且是今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是“三个离不开”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4年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中明确提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2]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在 1848年 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着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随着消灭。”[3]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认为,民族平等的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和权利;民族平等的前提条件是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马克思还认为,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无产阶级本着国际主义立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民族间的互相联系,认为民族团结是伴随着民族交往而产生的,各民族对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团结的关系。离开民族平等讲民族团结,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各民族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提出“全世界无产联合起来”,列宁进一步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马克思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为“三个离不开”思想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是“三个离不开”的发展基础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至清末两千多年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经历了统一繁荣的朝代,也经历了分裂战乱的时期,最终形成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深刻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互相依存、互相交往的亲密关系,各民族早就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依存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新世纪新阶段,要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总之,“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历史,而且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上的客观事实。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经验总结。

二、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新疆呈现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目前,在 2100万人口中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也是新疆稳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三个离不开”思想在新疆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指导下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新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新疆经济同全国一道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3494.42亿元,比 1978年增长了 16.4倍,人均生产总值 1686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 2217美元。从 1993年开始,新疆实施的以“一黑一白”为主要内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新疆主要资源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凸显,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78年至2007年,全区积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642.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 29年的 109.1倍,其中,中央投资5611.51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4%。交通、邮电通讯发展快、变化大。1978年至2007年,农业增加值由 14亿元增加到 628.15亿元。粮食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棉花产业迅速崛起,林果业突飞猛进。优势资源转换步伐不断加快,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7.48亿元,是 1978年的 15.9倍。现在,新疆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切实维护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几千年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都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

20世纪 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矛头指向我国,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企图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寻找突破口,把新疆作为主攻目标,采取各种手段支持和操纵境内外“三股势力”从事分裂破坏活动。

党中央对新疆的稳定十分重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全面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始终不渝地加强民族团结,始终不渝地维护稳定大局,确保新疆持续稳定。一方面,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强化舆论宣传工作,加大对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教育的力度。现在,新疆反分裂斗争形势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暴力恐怖犯罪高发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多数分裂破坏活动在预谋阶段就被及时制止,我们越来越多地掌握了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和进步,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和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1992年开始,新疆已召开了五次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在新疆大地上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大团结好”的主旋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从 1983年起,自治区连续 26年把每年的 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以月促年,常抓不懈,“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中,各地和各部门坚持对各民族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及道德风尚。同时,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自 1984年以来,自治区古籍整理办公室已搜集少数民族古籍 5000多册,整理出版 100多部。翻译出版了濒于失传的十一世纪喀喇汗王朝的两部宏篇巨著《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字典》的维吾尔文译本和韩文译本。2005年通过中国政府申报,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依特斯阿》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进一步抢救和保护等。

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2008年 9月,胡锦涛同志作了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批示: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这就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工作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各民族、团结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我国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渐解决。在民族工作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关键是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理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理论,坚持并发展了关于民族团结内容的理论,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目的和核心理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的新发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民族工作中,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6,具有丰富的能源储藏,这些特点使得新疆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包括新疆在内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发展和全国相比还比较落后。不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而且民族地区城乡相比差距也很大。2005年,民族地区(五个自治区及云南、贵州、青海八省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全国的 10%左右。这说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推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三)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政治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统一认识、理顺情绪、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继续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繁荣进步。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因此,要始终坚持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平等政策;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党的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贯彻党的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注重排查反分裂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注重排查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注重排查解决民族地区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不仅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而且使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就等于一盘散沙,就会四分五裂,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我国,讲任务,是 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 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 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 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亲如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少数民族群众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我们要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人有责的理念。事实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植根于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植根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具有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作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基业,作为伴随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1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责任编辑:张秀红

D633

A

1002-0519(2011)02-0060-05

2011-02-28

艾克拜尔·吾斯曼(1976-),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新疆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新疆
民族团结之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