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人生总结——谈谈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一诗

2011-02-19 16:47丁桂琴江苏省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尘网杂诗田园生活

■ 丁桂琴(江苏省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

陶渊明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高标,独树一帜,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写作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新颖别致的田园诗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一生,可以义熙元年(405)辞官归田为界粗略地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为出仕期,后期为归隐期。陶渊明早年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而且还有“猛士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雄心,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从二十九岁(393)起,陶渊明开始出仕。在此后十三年中,断断续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椽属佐吏。最后在四十一岁(405)的时候当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就毅然告别官场,开始后期隐退躬耕的田园生活。陶渊明整个做官时间不过四五年。在此期间“乱世看惯了,篡也看惯了”(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深感“有志不获骋”(《杂诗》),再加上自己“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至此再不愿和官场的大小官吏同流合污了。

辞官归耕是陶渊明一生中划阶段的大事,是他经过了对仕途的切身体验和周密观察之后作出的理性抉择。他对封建政治从此不抱任何幻想。此后的二十二年,陶渊明一直生活在农村、创作在农村,并取得了文学的大丰收。

《归园田居》共五首,当写于陶渊明辞官归家的次年,即公元405年。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向封建官场告别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和《归鸟》诗,三者可互相参证。“少无适俗韵”为这组诗的第一首,也是最能显示陶渊明风格特色的一首。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充满乐趣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全诗共二十句,可分三层。开头六句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用的是较为概括的语言。诗人开头就直言不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就是《归去来兮辞·序》说的“质性自然”的意思。诗人从青少年时期就缺乏适应世俗的能力,本性是喜爱山林自然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人来说,即是“学而优则仕”。“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二句,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把它视为尘世之罗网,而出仕则是错误地陷落于“尘网”。在陶渊明看来,官场无异于陷阱,自己误入尘网竟达十年之久(“三十年”当为十三年之误。这里是从二十九岁初仕算起,恰为十三年)。

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源于对前半生的深刻总结,是从痛苦经验中得出的清醒认识。这和《归去来兮辞》里说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可相参证。就是这“迷途”“尘网”使得陶渊明成为羁绊之鸟和池中之鱼,从而失去自由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这和前辈诗人单纯思乡怀旧有所不同,如“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陆机《赠从兄车骑》),“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王赞《杂诗》)等。陶渊明“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这第一层和《归鸟》诗中“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的心绪是一样的。

中间的十二句是本诗的核心部分。这第二层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绪,这里诗情画意,生机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开荒南野际”,是说回乡之后诗人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守拙”就是“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和“抱朴守静”(《感士不遇赋》)的意思,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身自好的清高品格,作者以此宽慰自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居处的环境:在方圆十几亩的土地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屋草舍,房后种植着枝高叶密的榆树和柳树;屋前排列着桃红李白的果树,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是另一个天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观:在这幽暗的远离人世的村落里,不时飘出缕缕炊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近闻: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树顶上啼。狗吠鸡鸣一如榆柳桃李那样普通习见,但较之“尘网”来说,却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美好景物。此二句显然脱胎于汉乐府《鸡鸣》篇首二句:“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乐府诗集》卷二十八)陶渊明写的乐府诗虽然很少,但其作品受乐府诗的影响却不可低估,他在田园诗中化用民间乐府的词句也十分得体。这层末二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暂作一小结。“户庭”即门庭,指起居处所。“尘杂”指人世间的杂务,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琐事。“虚室”,空寂的房间,实指无官一身轻、没有人事滋扰的悠闲,与《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为同一境界。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是第三层。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作者何以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樊笼”即上文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感。既然如此,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在“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感士不遇赋》)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一切都使陶渊明神往。

猜你喜欢
尘网杂诗田园生活
杂诗四首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矿区堆煤场不同煤尘抑制措施对比研究
一种折叠式全断面捕尘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形象
杂诗六首
椁朴的印尼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