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搭桥,自然衔接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过渡语设计

2011-02-19 22:23潘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环节软件内容

潘山

(东钱湖中学,浙江宁波 315121)

巧妙搭桥,自然衔接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过渡语设计

潘山

(东钱湖中学,浙江宁波 315121)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知识梳理与交流学习这些环节中的过渡语,它实际上也融入了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将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结融于一体,它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架阶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过渡语的精心设计。

信息技术;课堂设计;过渡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堂上师生交互尤为频繁,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活动之间经常要发生多次转换,因此更需要恰当的过渡语来衔接,从而吸引和引导学生注意力,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只要我们合理地、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对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课堂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课堂过渡语的运用,这样才会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过渡语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简明概括,忌冗长多余

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信息技术课上,过渡所用时间应尽可能少。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将学什么、该怎么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过度冗长的过渡语学生不但一时记不住内容,也不理解意思,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上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九课 《运筹帷幄,技艺不凡——素材收集与图像处理》时,采用这样的过渡语来引入ACD See软件。

教师首先展示若干幅东钱湖的山水风景图(其中几幅是经过ACD See软件处理的)。

师:美景真是喜不胜收,同学们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时,有没有注意到老师用的是什么图片浏览工具呢?(将学生的视野从图片转移到使用工具软件上。)

生:ACD See。(部分眼疾手快的学生已经抢先回答了。)

师:对,就是ACD See软件,我们的同学真不错,能够快速地判断出使用的软件,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验这个集图像浏览、处理于一身的软件——ACD See。

一句“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验……”用语简短,干净利落,内容鲜明,入题迅速,这样的过渡语让学生能立即抓住当天要学习内容的主题,学习的目标自然就很明确。

简明概括的过渡语同样适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一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这类过渡语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例如在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十四课《认识地震(一)——PowerPoint超级链接》时,要考虑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制作多张关于地震知识介绍的幻灯片”后,接着要挑战第二个任务“如何将这些幻灯片串接起来”。笔者在设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过渡语时采用设问的方法引出超级链接。

师: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关于地震知识介绍幻灯片的制作,有哪位同学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劳动成果,并介绍一下你的制作过程?(首先回顾上一环节所学内容)

……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展示真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的幻灯片只能按顺序播放,我们无法选择,如何让播放更灵活呢?(学生有的沉思,有的翻书查找答案。)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超级链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吧。

一问一答式的过渡语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承上启下,自然而然地带出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富于感染,忌平淡无味

为什么名师的课总是令我们拍案叫绝,究其原因是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他们可以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的图景,使你浮想联翩;他们可以把跨越时空的人、事、物凝聚在片言只语中,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你情绪的波澜……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但只有教师情感真挚的语言才能真正把学生带到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调控整个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有时也不妨来点幽默,轻松一下紧张的情绪,活跃一下课堂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教师没有激情,过渡语缺乏情感和生动感,课堂就如平静的湖面,没有涟漪,吸引不了学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四课《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笔者这样设计。

首先用大屏幕播放一张母亲的脸图片,这张脸挂满了泪水,眼神透露出无助和忧伤,标题为《救救我的孩子》。接着笔者用低沉而忧伤的语调复述这个为寻找迷失网络而离家出走儿子的伟大母亲的故事:“……母亲走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她期待着某一天儿子能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社会里,我们还要让多少母亲为我们流泪?我们是不是应该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接着全体学生诵读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心底去体会它的内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多或少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是不是比直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呢?

再如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都要上传到FTP空间,在给学生教授FTP的使用时,为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FTP传输,笔者把FTP形容为网络上的一个小仓库:“看看打开FTP网址时IE地址栏显示的图标就知道,它夹着公文包整天在网络上跑来跑去,就是在帮人们传送文件呢。”“FTP的登录需要确认门牌号(账号)和钥匙(密码),这样才可以防贼保安全。”这些幽默的过渡语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也为课堂平添了几分乐趣。

三、善于变化,忌随心所欲

呆板的语言容易让听者疲劳,教师的过渡语和过渡方式要丰富且富有变化,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实际的需要和课堂的动态变化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给课堂教学增加美感,听起来舒服悦耳,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任务的精心设计上,更体现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上,但变化不等于随意,教师课前似乎没什么准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说得入题,有时就跑题了,没有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学生不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课堂显得凌乱,缺乏整体感,影响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 《网上获取文件——文件下载和解压缩》一课中压缩软件WinRAR的使用时,笔者设置了一个陷阱,课前准备时先将学生机的WinRAR软件卸载,接着师生同时从网上下载一个压缩的文件包(下载工具是FlashGet),学生下载后发现无法打开,有的手足无措,有的在几番尝试后放弃。这时:

师(提高音量):咦?怎么你们和老师下载后所显示的图标不一样呢?(学生抬头观看屏幕,发现了教师下载文件的压缩图标。)

师:刚才我们下载的文件是一个压缩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压缩工具软件(Win RAR)并安装的方式来打开它。

语音语调的变化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如七年级下第六课 《网上获取文件——文件下载和解压缩》中关于下载概念的理解。

师:下载是什么?

生:网上获取文件。

师:什么文件?

生:图片、文字、视频。

师:获取后做什么?

生:保存。

师:保存到哪里?

生:自己电脑里。

师:那好,我们可以得出下载的概念。下载就是我们获取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并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磁盘上的一个过程。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连连发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下载的概念。

课堂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各个教学环节是颗颗珍珠,那过渡语就是串联一颗颗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教师的过渡语不但能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善用过渡语、善想过渡语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多学多积累,一定能驾驭过渡语,提高教学效果。

(编辑:王天鹏)

G424.21

A

1673-8454(2011)08-0036-03

猜你喜欢
环节软件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禅宗软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软件对对碰
主要内容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