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1-02-20 20:46刘维利张伯俊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工学实训汽车

刘维利 张伯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维利 张伯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考虑,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改革后的培养模式有其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工学结合;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缓解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急迫问题。科技进步和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迫在眉睫。因此,加快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言

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较多,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缺乏专业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造成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教育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职业教育,应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的比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完成了招生860万人的任务。因此,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推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对于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要重点发展那些影响国计民生的专业,例如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售量均为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使得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市场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汽车维修中、高级工和技师供不应求。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大量设置汽车专业是十分必要的。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必将大大拉长和拓宽汽车产业链,提升汽车支柱产业地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汽车制造强国和汽车出口大国奠定基础。由基本国情决定的中等职业受教育群体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而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成本相对较高,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探索并完善汽车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 国外“工学结合”教育是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完成的一种培养技能人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实行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教学主体的密切结合,强调企业教学的主体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导性。受训者同时具备职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1/3的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学,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培训。学生分别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灵活多样。(2)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它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生产性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各方有明确的责任。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教学交替进行,毕业前集中于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计划。(3)“三明治”模式是英国采用的学习—实践—学习模式,是一种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最初考虑到传统的知识和理解教育不能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要求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期间有较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训练。教学时间安排上灵活交替,学时数不少于一般教学的课程时数。学生实习期间领取企业的报酬。(4)“教学生产联合体”是俄罗斯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家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提供物资、技术及经费支持。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国家积极探索从立法角度保障这种校企合作,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学生实习时间占总学时的一半,生产出合格产品给予50%的报酬。(5)法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则代之以“学徒培训和实习培训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徒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保证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二是教学采取学徒培训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工学结合形式,实践课在合同工厂里进行并有师傅指导;普通文化课和技术理论课则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三是国家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同时也通过“学徒税”减免对参加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补偿性补助。(6)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则来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

国内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国内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名称为“工学并举”。最早的提倡者是天津著名职业教育家周学熙。在他创办的“北洋工艺总局”和“北洋工艺学堂”,倡导“工学并举”的办学思想。强调“实习工厂与工业学堂联为一气”,以工厂为学生之试验厂,以学堂为工徒之研究室”的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级实业技术人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天津工业近现代化和大城市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所形成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天津模式”——“半工半读”,就是周学熙“工学结合”办学思想的推广与发展。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实践,我国也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下述几种:(1)“订单式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问题,实现了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是一种工学结合的高级模式。(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技术实训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工学模式。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教学装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高仿真企业实际情况。以营造出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重视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间隔安排,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新知识的吸收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过程吸收企业全程参与,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灵活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各个环节。(4)“两段式预分配模式”是将学制分成两段,第一阶段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阶段是预分配阶段,在企业针对职业岗位进行顶岗专业训练,缺什么补什么。主要培养工艺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分别派教师进行职业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就要与我国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成功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灵活确定,该模式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操作性强、实现校企双方与学生共赢。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转变社会观念,树立全新人才观 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大地方是社会观念,一方面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较低。要通过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树立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同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助学金、奖学金比例和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来吸引学生,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宣传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就业,增加汽车专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动脑动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完善“工学结合”法规,建“双元型”职教平台 国外“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应尽快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职业培训手段,明确企业与学校的分工合作责任和保障学生工学期间的权益。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尽快制定国家级工学结合分专业教学方案,视职业教育专业的不同,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实训时间和组织形式,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健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新“汽修专业”人才培养 依据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教学大纲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合并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学4门课为机械制造基础1门课,合并电工、电子和电力拖动3门课为电力传动1门课,强化汽车电控、现代汽车维修,还要针对广大农村市场增加拖拉机和收割机维修等课程。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新课程。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对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比例分配进行优化。理论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不过分追求完整性与系统性,突出实用性的培养。强调“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对汽车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以培养目标为中心,按汽车制造、维修、售后服务分类定向设置教学模块,再根据学生就业需求进行模块式组合完成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拓宽学生就业市场,满足汽车、农机等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认知、避免灌输,启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教会学生动手、动脑,做人、做事。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较高境界。建议由教育部组织常设专家委员会编制、更新专业教材,改变汽车专业教材落后于产品的现状。积极探索开发有利于“工学结合”运行、有利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实训教材。教材拟采用活页形式或电子教材,最大限度紧跟汽车新技术发展,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专业外语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服务水平,与世界接轨。

坚持以教师为本,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应以教师为本。吸引那些品行高尚、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严谨笃学、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热爱职业教育工作、有强烈的职业教育观和高水平操作技能,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借鉴国外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一是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等到学校经教学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后担任教学工作;二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要从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的特色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还要与时俱进,跟踪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先进的汽车技术,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强化实践性环节 建设多元化实习基地 由本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确定的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法规或双边协议方式按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的建设校内、外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职业学校独资建设大型企业自己的培训中心或由学校和企业合资建设。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质量标准、监控方法,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让学生在这种实训基地中得到充分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对接。要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达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结语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完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而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完善,真正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

[2]徐平.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3]周明星.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

[4]安延.法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

[5]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7).

[6]李佳民.“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解读与实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G710

A

1672-5727(2011)04-0057-02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天津市汽车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资助号:ZGC015);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改项目《汽车维修工程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课题资助号:TSZY-2010-08)

刘维利(1981—),男,天津市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中职硕士研究生,天津市公用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汽车动力学。张伯俊(1956—),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汽车动力学。

(本文责任编辑:郑晶)

猜你喜欢
工学实训汽车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汽车的“出卖”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