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和预后

2011-02-21 05:29谢泽铨崔旭许庆均叶烈夫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嫌色样变根治性

谢泽铨 崔旭 许庆均 叶烈夫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省立临床学研 福州 350001)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和预后

谢泽铨 崔旭 许庆均 叶烈夫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省立临床学研 福州 350001)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年16例肾嫌色细胞癌的病历资料。结果 1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TNM分期:T1aN0M 05例、T1bN0M 05例、T2N0M 06例;13例获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46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于肾癌的患者。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保留肾单位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

肾嫌色细胞癌 诊断 治疗

肾嫌色细胞癌(CRC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低度恶的肾癌,有特殊的形态学、组织学特征,预后较好。本文报告我院2002年至2009年共收治16例CRCC患者,占同期肾癌的3.8%,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9~63岁。肿瘤位于左肾者6例,位于右肾者10例。患侧腰痛4例,腹部包块1例,肉眼血尿1例,无症状者10例。1例合并对侧肾错构瘤,1例合并对侧肾先天性发育不良,伴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3例患侧肾区叩痛,1例腹部肿块。TNM分期:T1aN0M 05例、T1bN0M 05例、T2N0M 06例。Fuhrman核分级,1级2例,2级11例,3级3例。

5例尿常规RBC3+。均行B超、CT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3例行PET-CT检查,6例行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为实质性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11例呈低回声,3例呈等回声,2例呈高回声,界限均清楚;其中5例行超声造影,3例呈快进快退,2例呈同进同退。3例静脉尿路造影双肾显影良好,患侧肾脏外形增大,肾盏、肾盂受压变形,1例对侧肾脏无显影,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表现:平扫肿瘤为低密度或等密度,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12例肿瘤密度均匀; 2例较大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4例肿瘤明显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除1例肿块与肾分界不清外,其余均边界清楚。3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怀疑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另外1例明确肿瘤位于肾中极(入院诊断为肾上腺占位),考虑为肾癌。PET-CT的表现:本研究3例行PET-CT检查,均表现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未发现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

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9例行传统的根治性肾切除,1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探查术中冰冻报告分别为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即行根治性肾切除,另2例探查术中冰冻考虑为良性,先行肾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肾嫌色细胞癌,且包膜不完整,再次行根治性肾切除,其中双肾肿瘤的病例,一侧肿瘤为0.6cm,考虑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侧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13例辅以IFN-α治疗,其中3例加用IL-2,均未行化疗和放疗。

2 结果

16例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静脉无瘤栓。肿物最大径3~14.4cm,平均6.3cm。肉眼外观肿瘤表面呈棕黄色,切面呈灰黄色,有假包膜,肿瘤较大者2例有出血坏死灶。光镜下经典型表现为胞质丰富淡染几乎呈透明状12例,合并嗜酸性变表现为细胞较小、胞质较少呈嗜酸性细颗粒状4例;其中1例以嗜酸性细胞为主,16例均无合并肉瘤样变。7例行Hale胶染色均阳性。

13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B超、胸片、尿常规、肾功能等,复查均无肿瘤复发、转移,除1例术后2年死于心脏病,12例均健在。

3 讨论

3.1 诊断

3.1.1 临床表现 CRCC的临床表现和其它类型的肾癌相似,由于肿瘤生长速度慢,肿瘤能形成假包膜,所以典型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出现率不高;有部分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等;转移性症状如骨痛、咳嗽等少见。本组1例有典型“肾癌三联征”,无症状者10例,副瘤综合征4例,均无转移症状。

3.1.2 影像学特点 超声特点CRCC的常规超声特征和其它类型的肾癌相似,缺乏特殊特征。超声造影在肾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发现肾嫌色细胞癌的假包膜,并大部分表现为“快进快出”征象。本组5例均探及假包膜,3例表现为“快进快出”,2例表现为“同进同出”。CRCC CT增强后肿瘤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楚,说明有假包膜形成;本组11例呈现“快进快出”的征象,边界清楚12例。PET显像特别利于探测一些少见部位、比较隐匿的转移灶。本组3例均未发现转移灶。

3.1.3 病理特点 CRCC HE染色的特点是由淡染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胞膜明显,细胞界限清楚;光镜下根据胞浆的特点分两型,I型细胞呈细网状,气球样,胞浆空淡,细胞染色强。II型细胞呈细颗粒状,胞浆较I型细胞少,胞浆弱嗜酸细胞,可见核周空晕,细胞染色弱。本组I型12例,II型4例。Hale胶染色表现为弥漫性阳性;本组7例行Hale胶染色均为阳性。

3.2 治疗

根治性肾切除是肾癌治疗的金标准,但近年来认为小肾癌,肿瘤直径4cm,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与根治性肾切除相似。研究认为肿瘤最大径<4cm且位于肾周边的肾癌患者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1]。

3.3 预后

CRCC是恶性肾上皮细胞癌,肿瘤可以发生坏死、肉瘤样变和像其他类型的肾癌一样发生转移。事实上CRCC预后良好,其预后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核分级、肿瘤是否合并肉瘤样变和肿瘤是否有坏死等相关。

本研究16例CRCC,随访6个月~7年,无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于肾癌的患者。Tobias等[2]报道19例肉瘤样变的CRCC,其中10例出现转移,提示肉瘤样变的CRCC转移发生率较高,并发现CRCC出现转移者其预后与肾透明细胞癌没什么差别,且免疫治疗无效。

总之,CRCC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大部分CRCC处于早期和低级别,恶性度相对低,预后较好。根治性肾切除是CRCC治疗首选方法,但保留肾单位的手术适合大部分CRCC患者。

[1]Ankem MK,Nakada SY.Needle-ablative nephron-sparing surgery[J]. BJU Int,2005,2:46~51.

[2]Tobias K latte, M.D, Ken-ryu Han, M.D.Pathobio logy and prognosis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J].Urologic Oncology, 2008,26:604~60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CRCC).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6 cases of CRCC between 2002 and 2009.Results 14 cases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2 cases underwent partial nephrectomy.TNM classification:T1aN0M 0 5 cases,T1bN0M 0 5 cases,T2N0M 0 6 cases.13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84 months, no case had experienced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and none had died of renal carcinoma.Conclusion CRCC is a rare subtype renal cell carcinoma which exhibits low-degree malignancy w ith favorable prognosis.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CRCC.Definite diagnosis depends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urgical excision is the mainstay of therapy in non-metastatic CRCC and partial nephrectomy is advocate whenever it is feasible.

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Diagnosis;Prognosis

R737.11

A

1674-0742(2011)05(a)-0019-02

2010-12-02

猜你喜欢
嫌色样变根治性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宫颈糜烂样变患者60例临床疗效观察尝试
31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八年无进展巨大肾嫌色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