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1-02-21 05:29张显坤关荣春程丽华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压积血小板血栓

张显坤 关荣春 程丽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C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张显坤 关荣春 程丽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动态监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尤其是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预测疾病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

脑梗死(CI)患者血液有形成分中,尤其血小板极易粘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粘附聚集的血小板,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极易形成动脉附壁血栓。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笔者通过观察C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的临床进展及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I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65~82岁,脑梗死患者8~24h内采集静脉血,治疗后恢复期再次采血,取静脉血2m L于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内,混匀、室温保存,按仪器规定操作,检测项目:PLT、MPV、PDW、PCT,4h内完成检测。同时选择健康老人的检测资料予以比较各项检测指标。2组患者(健康人)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及试剂

仪器为美国BECKMAN公司CX 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及质控品由北京九强金斯尔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2 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急性期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恢复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灶的中央区为坏死脑组织,周围为水肿区,在梗死的早期脑水肿明显,梗死面积大者水肿也明显,相反梗死面积小者水肿面积相对较小,水肿区脑回变平、脑沟消失,当梗死面积大,整个脑半球水肿时,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病例可有脑疝形成。后期病变组织萎缩,坏死组织由格子细胞清除留下有空腔的瘢痕组织。陈旧的血栓内可见机化的管腔,再通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一般为白色梗死,少数梗死区的坏死血管可继发性破裂而引起出血称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脑梗死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高,此外, NO、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也均随之增高。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是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多肽。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NO、内皮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降压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疾病性质、病情有密切关系,积极控制这些物质之间的平衡紊乱,将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神经与内分泌两大系统各有其特点又密切相关,共同调控和整合内、外环境的平衡。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的释放增强,这种释放可能直接侵犯至下丘脑垂体等组织或与脑水肿压迫血管使有关组织循环障碍有关。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发现红细胞比容增高可降低脑血流量,如果同时降低动脉压则容易发生脑梗死。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33KPa和高于24KPa时,或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随灌注压下降脑小动脉扩张,血流速度更缓慢。若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和溶解: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现血小板的聚集,成为血小板凝块,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即血栓。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随着血小板微丝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这是二级的止血作用。伴随着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致密颗粒和α颗粒,通过与表面相连管道系统释放ADP、5-羟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细胞生长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通过激活周围血小板、促进血管收缩、促纤维蛋白形成等多种方式对加强止血而有些效果。血栓物质则可加强损伤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当血管损伤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后需要防止血栓的无限增大,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血管阻塞。因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明显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则显著增高。经过治疗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所以血小板压积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指标之一。试验表明[1],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有显著改变,当发生脑梗死时,血小板被大量消耗,新生的血小板被释放到外周血中,血小板压积反应性增大。因此,动态监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尤其是血小板压积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预测疾病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1] 欧阳存.急性脑卒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体积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9(8):342.

R743.33

A

1674-0742(2011)05(a)-0099-01

2010-12-01

猜你喜欢
压积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