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2011-02-21 17:07杰,马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阴虚阳阳上亢高血压病

张 杰,马 龙

1.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 450006;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 450004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以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前者致病原因不明,占所有高血压的95%以上[1]。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环境的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据2006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本病的患病率为18.8%,全国患者1.6亿,其中18~59岁患者达1.1亿,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有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2]。因此,其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降压西药的疗效不断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所广泛接受,但其始终未能完全解决存在副作用、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而中医降压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持续时间,疗效平稳性等方面独具优势,故而深入开展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1.1.1 情志刺激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七情过激,或长期不得缓解,会造成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导致本病。这也与现代医学所确定的长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论相一致。

1.1.2 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厚味,或过度饮酒等易导致脾胃损伤,继而生痰生湿,上犯于脑,造成本病;或者过食咸味,导致血脉凝滞而造成肾阴亏耗,肾阴亏虚而无以滋养肝阴,最终肝阳上亢而发病。

1.1.3 劳逸失调 《黄帝内经》中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理论说明了过度安逸而缺乏肢体运动可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减弱脾胃的运化功能,久之则生火生痰,上犯精明之府,导致血压升高;劳力过度亦可损伤脾胃,最终发为本病;房劳过度则易耗伤真阴,导致无以制约肝阳,肝阳上亢而造成高血压。

1.1.4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 人之禀赋取决于先天之精,即主要由父母双方的身体情况所决定。如果父母双方存在脏腑阴阳不均,易病于高血压,则其子女秉承父母的这种身体特点,亦容易罹患高血压。此外,体质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也有极大影响,这也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总体来说,体质偏于阳盛者和偏于阴虚者,容易出现肝阳上亢而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1.2 病机

传统中医理论并未将所有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一种病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证候特点将其归为“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畴。关于其病机,《黄帝内经》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也指出:“肝厥头痛,肝为厥逆,上亢头脑也”,《类证治裁·眩晕》曰:“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强调肝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素问·五脏生成》云:“头痛巅疾,……甚则入肾”,认为肾虚亦可导致头痛、眩晕。《景岳全书》提出的“无虚不做眩”和《丹溪心法》中的“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则进一步扩充了本病的病机理论。《医宗金鉴》中的“瘀血停滞,神迷眩晕……”明确提出淤血停滞导致眩晕的理论则逐渐被广大后世医家所接受,成为高血压病病机的重要理论之一。

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的升高,广大医学研究人员对本病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医对本病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具体的说,一些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却未表现出明显眩晕等症状的患者也被纳入研究范畴,如患者根据血压指标以及病程被分为不同的组进行对照等。而通过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补充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学理论。黄力等[3]认为兼有血瘀证的患者在各类型高血压病中约占总数的一半,并且血瘀的病情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增加而加重,Ⅲ期高血压患者重于Ⅱ期患者,Ⅱ期患者血瘀证重于Ⅰ期患者。可概括为血瘀证贯穿于整个高血压病之中,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李青鸟[4]则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脏腑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供血不良所致。魏贻强[5]根据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等指标的研究结果,提出血瘀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邓旭光[6]认为高血压病机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认为高血压病早期以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瘀互结为重,发展至第三期则以痰瘀胶结、凝滞为甚。张晓天[7]认为本病病机在于阴阳失调,清浊升降失常,而突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的因素。

总结可知,本病不外虚实,其根本在于脏腑功能失调,主要病位在于肝、脾、肾,在此基础上继发产生痰、淤血。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多见单纯的实证,如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到了中期,常出现由实转虚的变化,如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等;而到了后期,常出现阴阳两虚等病理变化,且易夹痰、夹瘀。

2 辨证分型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阴阳两虚四种证型,但近代医家基于各自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又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卫明等[8]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见肾虚证以及气虚阳衰证,而肝肾两虚及肝阳上亢则并非此患者群体中的最主要证型。其主张将本病分为中气不足、肝肾阴虚、命门火衰、肝阳上亢、心脾两虚、痰湿中阻和气滞血瘀等七种证型。李忠业[9]则主张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火上炎、冲任不调、瘀血阻滞、痰湿郁阻、阴阳两虚等七种证型。蔡光先等[10]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了1 0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现其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肝风上扰型。古炽明等[11]回顾分析了5 027例高血压病临床资料,发现高血压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以及痰湿壅盛证。程文江等[12]的602例高血压病例流行病学调研发现,城市患者中多见痰湿中阻证型,而农村患者中多见肝肾阴虚及阴虚阳亢证型。张发荣[13]将高血压病例分期后研究其证型特点,发现高血压Ⅰ、Ⅱ期多见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而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多见气虚血瘀型与阴阳两虚型。

3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药在研究、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深化了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观察到了一些生物学客观指标与本病的证型的联系,发现了部分药物的治疗机制等。但中医药研究在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医辨证分型方面,仍然没有达成一个多数学者认可的标准,这就给临床研究带来了很多分歧,造成了很多重复性的的研究而互相缺乏参考的价值。不过,相信随着更多学者对此疾病的关注和更多研究项目的投入,中医药在该领域中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找准切入点,形成更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取得更大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福。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256.

[2]徐浩,陈可冀.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进展、难点及对策[J].世界中医药,2007,2(1):3-4.

[3]黄力,史载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12):10-12.

[4]李青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之我见[J].光明中医,2000,15(1):8-11.

[5]魏贻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瘀论治浅议[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6):6-7.

[6]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2):113-115.

[7]张晓天.心脑喜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相关神经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2):32-33.

[8]卫明,陈可冀.老年高血压病100例疗效观察[J].交通报,1994,8(4):425.

[9]李忠业,彭中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15(4):46-48.

[10]蔡光先,朱克俭,韩育明,等.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8):492-493.

[11]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56-1157.

[12]程文江,覃志成.原发性高血压病602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4):261-262.

[13]张发荣.高血压病气虚血瘀型特征探析[J].江苏中医,1997,18(9):38-39.

猜你喜欢
阴虚阳阳上亢高血压病
阴虚阳亢证伴缺血性脑卒中的功能磁共振特点分析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