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综述*

2011-02-21 19:22张治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3期
关键词:论者电子学档案袋

张治勇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阜阳 236041

近几年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综述*

张治勇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阜阳 236041

近几年,我国电子学档研究涉及电子学档的内涵、功能、内容、特点、开发模式诸方面。研究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概念含糊、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成功开发的案例研究等不足之处。今后要廓清基本问题;注重实际应用,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服务;重在推广,加强成功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电子学档;课程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研究者关于电子学档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从现有文献来看,迄今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5篇,出版专著1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27篇。文章对近几年来关于电子学档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概括与反思,以期促进这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1 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的成果

1)学术论文。国内学者在接触美国电子学档研究成果之后,也开始发表关于电子学档的文章。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电子学档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相关论文迅速增多。到2009年为止,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电子学档和电子档案袋作为关键词进行查找,并经过仔细筛选,发现近几年来我国相关研究的文章共125篇。其中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两个方面,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涉及的较少。

2)著作。迄今为止,以电子学档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只有王佑镁博士所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部。该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电子学档概念、理论、技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开发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三部分具体阐述电子学档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第四部分则结合应用课题研究实施的5个项目设计,试图探索一种研究取向的实践应用[1]。

3)学位论文。近几年来,电子学档成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热点题材。从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到,以电子学档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有27篇,主要有第四军医大学田越的《网络课程中电子学习档案设计与制作的研究》(2004)、上海师范大学何玲的《运用电子档案袋评价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究》(2007)等。

2 我国电子学档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

1)关于电子学档内涵的研究。关于电子学档的内涵,我国研究者主要有两种理解。①电子学档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评价应用方式,它记录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历史,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律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多元化的质性评价的方式之一[2]。②电子学档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3]。

2)关于电子学档特点的研究。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电子学档,归纳出不同的特点。有论者从电子学档作品及构建过程理解,归纳其特点为数字化、过程性、开放性、自主性、情境真实性、多元性、反思与评价等[4]。还有论者从电子学档网络化理解,归纳其特点为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分配与共享以及管理信息与知识的数字化等[5]。

3)关于电子学档内容的研究。关于电子学档的内容,国内有论者认为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3];有论者认为包括个人信息、学业信息、学习活动记录、作品集、评价信息等[6];有论者认为包括主题和任务描述、目标描述、学习计划、素材和素材搜集理由、作品和作品选择理由、作品评价量规、电子学档评价[7]。

4)关于电子学档分类的研究。关于电子学档分类,国内有论者根据目的、读者、证据、反思4个维度,将电子档案袋分为过程档案袋、作品档案袋、展示档案袋3种类型[8];有论者根据电子学档的应用领域,把电子学档分为学习电子档案袋、教学电子档案袋、课程电子档案袋[9]。

5)关于电子学档功能的研究。有论者从学生角度阐述:记录学习者成长过程;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协作、交流能力;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创新能力[4]。有论者从教师角度阐述: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营造专业发展的氛围,实现教师的知识管理[10]。有论者从在线学习的角度阐述,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具体包括:学习者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行为监控;学习者知识加工运用过程中的行为监控;学习者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监控;学习者参加测试、接受评价过程中的行为监控[11]。

6)关于电子学档开发模式的研究。关于电子学档的开发模式,有论者提出三阶段开发模式,即计划、评价、反思3个阶段[12];有论者提出四阶段开发模式,即准备、实施、总结反思、反馈调节4个阶段[13];有论者提出五阶段开发模式,即内容确定、信息内容的准备与收集、电子学档开发工具的选择、电子学档系统的管理、电子学档的充实与完善[14]。

3 关于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的反思

1)电子学档研究的基本问题要廓清。目前的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存在比较明显的分歧。有论者认为电子学档是一种评价方式,又有论者认为是一种学习方式,对于电子学档的理解很容易分成两个方向:一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其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作出判断;二是用于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作为对电子学档的初始理解,二者都不存在错误问题,但二者理解的意义差异是很大的。第一种理解的实质是一种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是为鉴定机构服务的;第二种理解则是一种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作为一种评价方式的电子学档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电子学档虽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由于上述原因,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造成电子学档的概念理解含糊,功能各执一词,特点混乱,从而导致电子学档研究范围不明,重点不清,影响到电子学档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厘清基本问题,明确电子学档的研究范畴。

2)电子学档研究要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服务。我国目前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于文献研究和理念方面的思考,虽然阐述了电子学档的内涵、特点、内容、意义等,但基本上属于理论假设阶段,应用效果数据和实证研究很少,是一种书斋里苦思冥想的产物。缺乏实证研究,难免给人以一种理论的空洞感,难以给电子学档实践提供具体指导。电子学档作为一种教育新技术,应用效果是影响其使用和推广价值的重要因素,走向教育教学实践,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今后电子学档研究要植根于国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走出“书斋”,走进“田野”,更加关注并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注意不断地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汲取营养,从而丰富、完善与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

3)电子学档研究要加强成功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为规模化推广服务。目前我国电子学档的研究,基本上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处于自发的、零散的研究阶段,电子学档的实际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对于制约电子学档大规模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例如:电子学档开发的动力来自哪里?师生在电子学档开发中各自处于什么地位?电子学档开发需要哪些硬件和技术支持?对缺乏技术支持的师生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培训?怎样合理利用电子学档评价结果?开发者如何维护电子学档?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子学档能否成功开发及大规模推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成功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为规模化推广服务。

[1]杨南昌.电子学档:正在显现的教学新技术∶读王佑镁博士的新著《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3)∶157-158

[2]马晓云.应用博客实施数字化档案袋评价的实践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06(2)∶30-32,56

[3]孙来福,王朋娇.基于Blog的ePortfolio网络学习评价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2)∶58-60

[4]钟志贤,吴初平.电子学档:远程学习中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2008(5)∶41-42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6

[6]孙晓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29-31

[7]李顺.电子学档:一种面向过程的评价手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5)∶33-34

[8]谢安邦.电子档案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5

[9]王佑镁.电子学档系统的整合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4)∶65-67

[10]魏志春,季磊.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环境∶探索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6(6)∶48-49

[11]邵艳丽,孙丽娜.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学习行为监控[J].中国远程教育,2008(5)∶39-40

[12]林雯,王志军.促进元认知发展的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7)∶42-44

[13]李有华,李兴柱.中小学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2)∶57-57,62

[14]吴初平,钟志贤.远程学习中电子学档的创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5)∶62-65

Research Summary of E-Portfolio in China

Zhang Zhiyong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E-Portfolio research covered concept, essence, function,content,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model. We have achieved rich fruits in this research, however,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short-coming, the concept is ambiguous, pay attention to theory but look down on practice, lack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ase study, etc. In our future researc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respects. First, the basic problem should clear. Second, the theory should serve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Finally, we should emphasis to promote and strengthen the impact of factors of successful development.

e-portfolio;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China 236041

G652

A

1671-489X(2011)03-0025-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3.025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规划项目“幼儿园大班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GJ050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张治勇,阜阳师范学院教科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论者电子学档案袋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阅读理解两篇
古代高危职业之谏论者生存指南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