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半干旱区柴胡灌水模式

2011-03-01 04:54王玉庆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半干旱柴胡灌水

石 凯,王玉庆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柴胡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有2000多a的药用历史。柴胡全草均可入药,但以根入药为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1-3],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其性状不同,习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5]。长期以来,柴胡的商品来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随着商品用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急剧下降[6-8]。为满足医药需求,柴胡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大[9],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山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首选中药材[10]。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柴胡试验[11-12],山西为全国三大柴胡栽培基地之一,但对柴胡的田间管理缺乏科学依据,盲目灌水,不但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柴胡产量。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13]。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节水型山西,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柴胡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山西柴胡生产选择最佳灌溉量,制订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达到高产、高效、节水的目标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太谷)进行。试验地位于北纬37°35′,东经112°44′,海拔829.1 m,年平均气温9.8℃,气温年较差29.3℃,年自然降水量424.9 mm,无霜期178 d,日照2699 h,为典型的半干旱地区。试验地土壤基本性状:含盐量0.0845%,有机质23.942 g/kg,N 11.513 mg/kg,P2O519.00 mg/kg,K2O280.02 mg/kg,pH 值为 8。

1.2 供试材料

狭叶柴胡(B1)引自黑龙江明水县,北柴胡(B2)引自山西省左权县。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 4 个灌水处理,分别为 0(A1),40(A2),80(A3),120(A4)m3/hm2,分 6 次灌溉(越冬期、返青期、抽茎期、现蕾期、初花期、花果期)。副区为2个柴胡品种,分别为狭叶柴胡(B1)和北柴胡(B2)。小区面积为10 m×6.67 m,3次重复。

1.3.2 种植模式 采用旱作栽培技术,根据太谷县半干旱气候特点及玉米和柴胡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玉米与柴胡套作试验。玉米于2009年4月20日播种,行距50 cm,株距30 cm。柴胡套种时间为玉米生长后期。播前将地面浅松土,撒播柴胡,浅覆土。9月13日玉米收获后,柴胡单独生长越冬,第2年其单独生长,至秋季采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和表2的产量及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灌水量不同,产量的效应达到极显著(181.75**);品种间的产量效应也达到极显著(347.61**);而且二者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著差异(12.63**)。表明不同灌水量、不同品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分别对产量起到了极显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多重比较。

表1 裂区种植模式柴胡产量结果

表2 柴胡产量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灌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灌水量为40 m3/hm2时,产量最高,并且比对照组(不灌水)提高了20.43%,比灌水量为80 m3/hm2的产量提高了37.73%,比灌水量为120 m3/hm2的产量提高了62.98%;灌水较多时,柴胡的产量都有所降低,灌水量为120 m3/hm2时产量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26.11%。柴胡在山西半干旱区播种时灌水量不宜过高,可选择不灌溉或少灌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柴胡的产量,并且能够节约水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浇灌难的土地来种植柴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表3 不同灌水量之间产量的多重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2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狭叶柴胡的产量比北柴胡高33.51%,并且从外观上看,狭叶柴胡的品质要好于北柴胡,所以在太谷可以尝试引种狭叶柴胡,以提高柴胡产值,增加药农的收入。

表4 不同品种间产量的多重比较

品种与灌水量组合的产量分析结果(表5)表明,组合 A2B1,A1B1,A2B2,A3B1 之间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A2B2和A3B1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最优的为灌水量40 m3/hm2的狭叶柴胡(A2B1),其次为不灌水(0)的狭叶柴胡(A1B1)和灌水量为 40 m3/hm2的北柴胡(A1B2)。

表5 品种与灌水量组合的产量均值比较的显著性检验概率(t检验)

3 结论

3.1 山西半干旱区柴胡的适宜灌水量

本试验以根产量为柴胡生产目标,4个灌水处理中,以40 m3/hm2水平条件下产量最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柴胡根产量下降。这一变化规律与柴胡抗干旱、怕水浸的生长特性相一致,同时也说明山西半干旱地区较适宜种植柴胡。从品种间根产量来看,狭叶柴胡高于北柴胡,且灌水量为40 m3/hm2时产量水平最高。

山西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有限,种植耐旱中药材柴胡可有效节约农田灌溉用水,40 m3/hm2灌水量即可达到高产,并且在无人工灌溉条件下,依靠自然降雨柴胡产量亦相对较高。因此,山西半干旱地区可采用农作物套种柴胡的种植模式,从而达到节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狭叶柴胡适宜在山西半干旱地区引种

本研究从北部低温区黑龙江省明水县(原产地年均温2.0℃)引种狭叶柴胡品种到山西太谷(年均温9.8℃)高温区栽培,柴胡产量高,营养体生长比北柴胡高。狭叶柴胡比北柴胡增产33.51%,增产效果显著。目前,柴胡人工种植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不稳[6]。本研究发现,狭叶柴胡引种到山西半干旱地区,产量整体高于北柴胡,其可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

[1]王玉庆,牛颜冰,秦雪梅,等.野生柴胡资源调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7(1):103-107.

[2]杨艳芳,付尧,魏建和,等.不同含水量对柴胡种子活力的影响[J].种子,2009,28(4):41-44.

[3]徐丽霞,杨新根,杨东方,等.北柴胡种子发芽条件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23-24.

[4]朱再标,梁宗锁,王渭玲,等.氮磷营养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95-99.

[5]国家药典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6]周俊萍.柴胡的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增刊):87.

[7]秦雪梅,王玉庆,岳建英,等.栽培柴胡资源状况分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8):30-32.

[8]李媛媛,秦雪梅,王玉庆,等.北柴胡不同农家栽培类型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研究 [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2):44-45.

[9]岳建英,秦雪梅,王玉庆.北柴胡不同农家栽培类型研究初报[J].中药材,2005,28(8):650-651.

[10]毛元奎.柴胡丰产栽培技术 [J].甘肃农业科技,2006(9):47-48.

[11]冯亦平,牛颜冰,王玉庆,等.柴胡播种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5):23-25.

[12]于摇英,王秀全,张永刚,等.北柴胡生长关键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应用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415-418.

[13]谢胜波,阎永康.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5):3-6.

猜你喜欢
半干旱柴胡灌水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灌水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