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区农户退耕意愿分析

2011-03-01 04:54张变华赵艺学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纯收入意愿农户

张变华,赵艺学

(1.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2.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一项投资额巨大、涉及面广、群众参与性极强的生态重建工程,此工程不仅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且广大退耕还林(草)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要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退得下、保得住、不反弹,使国家的巨额投资取得相应的效益,农户的支持是关键。农户是指生活于农村的、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单位,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1]。他们参与工程的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停止补助后是否能够保持当前还林成效而不复耕以及对后续工程的开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2]。探讨影响偏关县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因素,对有效制定退耕还林政策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偏关县退耕农户的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了影响当地农民退耕还林意愿的一些因素,旨在为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巩固已有的成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模型、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1 模型选择

研究农户意愿最常采用的是Logistic模型[3],本文也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偏关县退耕农户对保持退耕还林成效的意愿。在分析中,将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意愿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选择模型,愿意保持还林成效的为1,不愿意或不确定的为0,为0-1型因变量。

1.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对偏关县实施退耕还林(草)的主要乡镇老营镇、陈家营乡、南堡子乡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随机调查,收回问卷170份,剔除无效问卷2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47份。

2 变量选择

通过Pearson检验来分析问卷中涉及到的变量与保持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与偏关县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意愿关系密切的因素(表1)。

表1 偏关县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偏关县退耕农户是否愿意保持还林成效与退耕农户户主学历、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均纯收入、外出务工人数、务工收入、政府是否提供了后续帮助及非农收入比例之间相关,与退耕地是否为口粮田、国家补贴的相关性不大。

(1)学历可以反映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的能力。劳动者学历越高,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在退耕还林(草)后,就业机会就越大,所以,学历高的农户愿意保持还林成效。

(2)偏关县人均耕地面积对退耕还林的成效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人均耕地面积越少,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生活又得不到保障,那么农民保持还林成效的可能性就越小。

(3)如果人均纯收入越高,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居住的环境问题便会格外关注,对保持还林成效的意愿就越强烈;而如果非农收入比例增加,农户会更愿意依靠外出务工、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收入,而不愿意进行农业生产。

(4)后续帮助包括国家政策、政府提供的资金、技术支持及就业渠道拓宽等。如果给予农民的后续帮助多,农民就业机会多,农户就越愿意保持还林成效,否则便会削弱其保持意愿。

(5)由于偏关县人少地多,退掉的坡耕地基本上不是口粮田,所以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吃饭问题,另外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与国家补贴、退耕地是否为口粮田相关性不大。

3 变量定义及模型估计

根据已有的研究[4],假定退耕农户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外部因素3组变量对其保持退耕还林成效意愿有影响,对有关影响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的变量进行定义(表2)。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2所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采用Backward wald方法,从退耕农户户主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以及外部因素3个方面寻找不同因素对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差别的影响。

表2 模型中有关变量的定义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模型结果(表3)可以看出,人均耕地面积、户主学历、退耕后外出务工人数、国家补贴、退去的是否为口粮田等变量在模型的检验系数中均没达到显著水平,给予剔除,而是否提供后续帮助、退后非农收入比例及人均纯收入进入此模型当中。

表3 偏关县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模型回归结果

(1)人均纯收入对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的影响:人均纯收入越高,农户就越愿意保持还林的成效;相反,则对还林成效的保持意愿就越低。

(2)非农收入比例对偏关县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的影响:农户的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高,农户就越愿意保持还林的成效。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以务工收入为主的非农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在上升,因此,如果能通过非农途径来增加人均纯收入,农户非常愿意保持还林成效。

(3)政府是否给退耕农户提供后续帮助对其保持还林成效意愿的影响:在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对农户在资金、技术、就业指导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对农户保持还林成效具有促进作用,对他们提供的后续支持和帮助越多,农户保持还林成效的意愿就越强烈。

5 建议

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大退耕还林优点的宣传,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退耕还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5];要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快速增加农户收入是确保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性的关键。

5.1 加强政府的公共支出,进一步调整地方经济结构

要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加强政府的公共支出,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和发展支柱产业,如开发绿色食品、开展生态旅游等,对退耕农户进行各种系统的免费职业培训,以拓宽其就业及增收空间[6],用于解决后续发展滞后的问题。

5.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

退耕还林(草)后,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因此,必须变革传统的经营方式[7],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后续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8],综合运用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将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作为发展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使农副产品价值不断升值,培育特色农产品,实现小杂粮品牌化,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区域经济。

5.3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如大力发展以舍饲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建立以马铃薯和谷子为主的特色基地,发展以加工饲料、玉米、谷子及羊肉为主的龙头企业。

5.4 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

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多层次培养和使用乡土人才[9],同时办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当地人口素质,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精通专业技术的高技术人才,以参与科技含量较高产业的开发和竞争。

[1]马彦林.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0,20(6):540-543.

[2]杨从明.参与式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6):74-79.

[3]王斌.陕西退耕还林地区农户收入结构研究[D].杨凌:西北林业科技大学,2007.

[4]杨小军,陈坷,徐晋涛,等.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6(5):36-38.

[5]王兵,侯军岐,韩锁昌.退耕还林地区农户退耕意愿研究——对陕西省农户的实证研究 [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185-188.

[6]黄永青.浅析退耕还林(草)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2-14.

[7]国风.农村经济创新分析[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8]徐磊,赵虎.以循环经济理念支撑浙江生态农业建设[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6):3-6.

[9]张秀生,陈立兵.农村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纯收入意愿农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