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30例

2011-03-17 09:07张彩娴熊同学曾红梅曾莹莹
中医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腱鞘炎火针腕关节

张彩娴,熊同学,曾红梅,曾莹莹

(清远市中医院,广东清远 511500)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是以手腕部的腱鞘受到外伤、劳损而逐渐肿胀、疼痛为主的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筋痹”、“筋凝”范畴,临床常以受损关节屈伸不利、局部肿痛并向患肢放射为主要症状。2008年 12月—2010年 2月,笔者采用火针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0例,男 10例,女20例;年龄 19~65岁,平均(42.62±1.23)岁;病程5~7 d,平均(6.20±1.51)d。对照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40.09±1.52)岁;病程4~7 d,平均(5.43±1.12)d。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穴:取患侧阿是穴、列缺、合谷、阳溪、太渊、经渠。操作方法:选用直径为0.8 mm的中粗火针,在选穴位处用拇指掐“+”字,并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右手持笔式持针,针尖和部分针体插入火焰中(根据针刺的深度确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针红时迅速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的将针拔出,全程约0.5 s,操作过程要红、快、准,注意防止烧伤,进针时避开血管。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再涂上一层薄薄的万花油(可减少疼痛,又可以保护针孔),不同部位针刺深度不同。1周针刺 2次(每次选穴 5~6个),3~5次为 1个疗程。

对照组选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在穴位处用拇指掐“+”字,选用 26号毫针按毫针常规针刺法针刺所选穴位,并使之得气。毫针连接G-6805电针仪,选用连续波,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 min,1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组均在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主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有效:主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主诉症状无改善。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BZ_139_2138_999_2156_1045)±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 果

见表1。2组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u=6.02, 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7 病案举例

例 1 患者,女,50岁,2008年 12月10日初诊。主诉:左腕部疼痛 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腕部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局部轻微红肿,关节屈伸不利。经在当地卫生站治疗(具体治疗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本院就诊。查左侧桡骨茎突部轻微肿胀,局部压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拍左腕关节 X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当日予以火针治疗,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2 d后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红肿消失,但仍觉左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较自如。3 d后再次进行火针治疗,疼痛大减,腕关节活动灵活,至第 7天左腕部疼痛消失,再次火针以巩固疗效。随访 1年半,未见复发。

例 2 患者,男,22岁,2009年 4月5日初诊。主诉:撞伤致右腕部疼痛 1周。患者 1周前因打篮球撞伤,出现右腕部疼痛,活动关节时疼痛加重,局部未见红肿及放射性疼痛,当时未经治疗,1周后症状仍未减轻,遂到本院就诊。查右侧桡骨茎突部疼痛,局部未见红肿,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拍右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当日予以火针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2 d后右侧手腕部疼痛消失,腕关节活动时未见疼痛,再次火针治疗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8 讨 论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多由外伤或劳损伤及经筋,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大多采用常规电针或局部封闭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火针治疗通过借助火力和温热刺激,以达到温阳祛寒、疏通气血的治疗目的,属温通疗法的范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2],火针本身形成的损伤有利于组织修复,它通过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及损伤形成的疤痕结节变软、变小或消失,显现出吸收再生的良性过程等达到治疗目的。有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3-4],火针点刺具有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的作用,火针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使组织代谢增强。

本研究中两组均选取相同穴位,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阿是穴、列缺、合谷、阳溪、太渊、经渠近部取穴为法,已达到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的治疗目的。火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火针治疗本类疾病疗效较好。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191.

[2]吴峻,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31-33.

[3]渝红,陈晓鸿,冯新亭.碘离子加火针治疗瘢痕疙瘩 5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51.

[4]林凌.火针治疗颈椎病 2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9(4):34.

猜你喜欢
腱鞘炎火针腕关节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得了腱鞘炎别按摩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醋熏治好了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