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糖耐量低减患者综合强化治疗效果*

2011-03-19 00:19李春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宜春糖耐量饮食

蒋 钰,周 昊,李春明

1)宜春学院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宜春 336000 2)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宜春 336000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 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IGT常与高血压、肥胖及血脂异常等易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相关联[1-2], IGT的防治已成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作者观察了新诊IGT患者综合强化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 1至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初次确诊为IGT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②新诊或明确诊断在 1 a以内。③均无心、脑、肾及外周血管病变相应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无心肌缺血表现。④颈总动脉彩超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1 mm。⑤至少两个月未服用降脂、降压药物,未使用糖皮质激素。⑥无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史或者未使用过大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⑦无急性感染性疾病。⑧全部患者均未采用针对IGT的药物治疗并排除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愿意参加该研究者。符合上述条件者 152例。全部病例随访 3 a。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152例IGT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饮食+运动组(B组)、饮食+运动+二甲双胍组(C组)和综合强化治疗组(D组),各38例,4组间性别、年龄分布均衡可比。A组在初诊时进行一般的IGT知识宣教后,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亦不予药物干预。B组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运动的个体化方案: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根据身高、体质量和劳动强度计算糖尿病饮食和运动强度;限制饮酒及食糖,鼓励多吃蔬菜;对于非肥胖轻体力劳动者每d摄入总热量控制在104.5~125.4 kJ/kg,肥胖者控制在83.6 kJ/kg以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方案。运动强度标准:每 d快步走3 000 m,每周运动 5次。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 +年龄约为170为宜。治疗目标:体质指数(BMI)≥25 kg/m2者下降5%,每d摄入总热量减少10%以上;BMI<25 kg/m2者,每d摄入总热量减少5%以上。C组在B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0.25 g,3次/d,餐后服用。治疗目标:在 B组治疗目标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HbA 1C)<6.5%。D组在C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饮食组成,纠正高动物性脂肪饮食与高单纯含糖饮食,鼓励多进食植物纤维,控制食物总热量,减轻体质量;对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硝苯吡啶缓释剂降压、他汀类药物调脂,尿白蛋白增多者使用小剂量卡托普利,患者均睡前口服阿司匹林50 mg;每a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定期监测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治疗目标:HbA1C<6.5%,甘油三酯<1.70 mmol/L,总胆固醇<4.6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男)或1.30mmol/L(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 mmol/L;收缩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mmHg;BMI<23 kg/m2;腰臀比<0.85(男)或<0.80(女);24 h尿白蛋白<30 mg。B、C和 D组所有患者均由课题组专科医生每月随访 1次,随访时重复宣教饮食、运动干预的意义。4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期间每月检查 1次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压、体质量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每6个月检查1次血脂、HbA1C及心电图;每a查1次24 h尿白蛋白、OGTT、血管彩超及腰臀比。

1.3 早期AS的判断标准 颈总动脉部位血管超声检测IMT≥1.0 mm和(或)出现AS斑块定义为早期AS。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4组患者治疗前后IMT的比较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治疗结束早期 AS发生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糖耐量转归情况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 a观察期结束时,152例患者失访 11例,其中A组失访3例(1例因搬迁失访,2例无特殊原因退出),B组失访2例(无特殊原因退出),C组失访4例(2例因搬迁失访,2例无特殊原因退出),D组失访 2例(无特殊原因退出)。4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见表1。治疗结束4组患者早期AS的发生率比较见表2。治疗结束 4组患者糖耐量转归情况见表 3。

表1 4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mm

表2 治疗结束4组患者早期AS的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治疗结束4组患者糖耐量转归的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IGT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3]证实, IGT阶段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已显著增加并接近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在冠状动脉、脑血管等大中血管的AS。国际糖尿病联盟于2001年建议将IGT看作是具有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同等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IGT阶段OGTT 2 h血糖水平越高,大血管病变的累积发生率就越高[3]。

有研究[3]证明通过行为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能剂等)干预IGT或降低餐后血糖,可以降低或延缓IGT患者糖尿病的进展。该研究以初诊IGT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饮食+运动治疗、饮食+运动+二甲双胍治疗及综合强化治疗对颈总动脉IMT、早期AS的发生率、糖尿病转化及正常糖耐量转归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强化治疗方案在延缓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与AS的发生发展及减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正常糖耐量的转化方面更具优势,是一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案。

总之,对IGT患者宜及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这对于预防和延缓AS的发生发展,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海燕,刘国良.IGT干预研究简介与评议[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6):5

[2]卢艳慧,陆菊明.糖耐量低减必须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2):141

[3]康冬梅,叶山东,胡世莲.糖耐量受损与大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 (4):161

猜你喜欢
宜春糖耐量饮食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春节饮食有“三要”
四月轻语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何为清淡饮食
宜春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健康饮食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