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在“五个转变”上下工夫

2011-03-19 01:58天津市静海县教育局荆茂祥
天津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教职工师生校园

■天津市静海县教育局 李 健 荆茂祥

新形势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在“五个转变”上下工夫,确保为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一、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积极实现管理角色的转变

校园管理,说到底是对师生的管理。学校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工作理念,积极学习管理创新理念,转变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即从安全管理向提供优质服务转变。要以广大师生最关心的身边小事为关注点和着眼点,着力解决好师生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自觉把师生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师生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师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尤其注重对广大师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解决教职工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为教职工做好服务。要疏通教职工的思想情绪,做教职工的贴心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

二、从治标到标本兼治,积极实现管理效能的转变

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复杂多变,在强化治标的同时,要深入发掘分析现象背后的因素,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使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要在创新校园安全稳定管理机制上下工夫。改变过去单一、静态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推行综合、动态的工作思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突破“就安全稳定做安全稳定工作”的思维藩篱,站在教育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思考安全稳定工作,结合各项工作实际,着力在“教育、管理、防范、督查”四大环节上进行长效机制建设。编好平安校园的“时间网”,做到“不留白”;织好平安校园的“空间网”,做到“不留空”。

要在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下工夫。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教育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亟需强化。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维稳体系,促进维稳意识及能力的提升。

三、从简单粗放到高效集约,积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新的校园安全稳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安全稳定工作要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做到人人明确安全责任、时时强化安全意识、处处细化安全规则、事事落实安全措施。

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和保障。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俯下身子抓落实,对应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进展实行“零距离”跟踪掌控,并及时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对事关安全稳定的问题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纳入对学校领导、干部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深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动管理模式转变的支撑和基石。信息化建设给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注重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工作创新,搭建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综合信息工作平台,尝试用微博等前沿信息网络技术,利用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裂变性等特点,及时发布工作预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温热点,提高安全稳定工作的服务性,引导主流舆情,及时化解负面信息效应。

四、从各自为战到多元治理,积极实现管理格局的转变

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校园周边安全稳定更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学校要主动商请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由“综治”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文化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联合执法、信息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联动式管理格局。

五、从现实管理到虚拟与现实管理并重,积极实现管理视域的转变

教育系统的互联网受众是广大中小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网络上部分偏激思想影响。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匿名性和高速流动性,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在做好现实中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系统虚拟网络空间管理,及时化解虚拟网络空间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一方面加强学生文明科学地利用网络的教育,宣传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国家有关部门对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的监控措施,引导师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同时,关注校园网等教育系统自主管理网站的安全,加大网站管理力度,及时排查各种网络危险因素。另外,适时建立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及时有效地掌握网上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我们要积极践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探求安全稳定工作规律,与时俱进,奋力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教职工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